时间:2024-05-04
李沁雨
(榆林学院,陕西榆林 719000)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各个高校也都着手于课程教学改革活动,其中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教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声乐水平、歌唱方法、表演能力等,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关联着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还影响着最终学习效果,因此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在当前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来说,教师需要面对多种个性和能力的学生,但是在教学目标设置和教学模式运用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不高,音乐专业能力得不到显著提升,因此需要对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幼儿音乐教师。
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很多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自身专业能力不强,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方面就存在着很多的现实问题,以声乐课教学为例,教师就需要面对很多问题,主要包括:(1)学生音乐基础薄弱,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经过从高中阶段升学来的,受到长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在落后死板的教育过程中,很多大学欣赏也对音乐学习缺乏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声乐课这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要想让他们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灵活运用音乐简谱和五线谱,具备较好的音乐表演能力,这显然是非常困难的任务。(2)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主要是对培养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为早期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师资源,因此在声乐课教学中,也应该将此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但是,当前一些高校在声乐课教学方面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很多时候都是将美声艺术歌曲作为教学重点,关注培养未来的音乐专业艺术人才,缺少与幼儿教育工作方面的联系,脱离了幼儿音乐教学的实际,这样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3)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落后。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艺术课程的综合性更强,对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具备良好的歌唱技能,掌握专业的发声技巧,但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基本上运用统一化的唱歌发声练习,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落后,在传统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没有体现出声乐教学的欢乐性,师生关系也不和谐,这样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只有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了解,才能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提供良好的前提,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设置教学环节之前,就应该主动去了解学生,应该从自由和互动两个方面开展声乐课教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是自由的,教师要对学生的真实思想和学习需求有个准确了解,避免课堂氛围紧张,之后对于学生自身的声乐学习基础条件进行研究,包括身体健康、歌唱水平等方面,之后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增加师生互动交流,对具体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调节和完善。
在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声乐课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声乐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这就需要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声乐学习习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教师才能带领他们真正感受声乐的独特魅力。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在讲解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演唱技巧的时候,应该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好奇心,要运用具有亲和力的教学语言,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在兴趣的作用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不断地引导,比如要每天坚持练习呼吸节奏,训练发生和吐词咬字等方面,从而取得显著的良好教学效果。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应该做到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从而促使所有学生在声乐学习上都能实现进步。首先,要注重歌唱姿势训练的开展,在学生一接触声乐课的时候,教师要引入关于歌唱姿势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的在演唱的时候应该站直挺胸,对于不能能力水平的所有学生都应该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是基础方面;其次,开展规范化的发声训练,声乐艺术主要是通过声音来抒发内心的丰富情感,所以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将其作为教学大纲中重要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提高声带和气息之间的协调性,学习正确的开喉技巧,这是提高声乐能力的关键;最后,还要注重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音乐应该是充满情感的,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在发声训练的时候要注重人体对声音的共鸣,这样的声乐教学有效性才会显著提高。
声乐演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是音乐与语言的巧妙结合,其中语言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教学内容,并且通过音乐也有助于人们获得良好丰富的情感,因此语言教育的开展是不可忽视的。在声乐演唱训练的时候,需要清晰化的咬字和吐字能力,这样演唱者才能依据相应的音乐旋律进行演唱,获得理想的演唱效果。在平时的演唱训练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要求学生做到字正腔圆,要声情并茂,还要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咬字发音形式所产生的不一样效果,这样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一定会显著提高。同时,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具备很强的语言能力,要求能够为孩子们清晰的讲述,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职业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声乐歌曲进行艺术化处理,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有着重要意义。具体来说,要求学生对歌曲的歌词、乐谱、创作背景和情感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融合自身的情感,加入新鲜元素,进行创新演唱。
对于声乐课教学的开展,为了完成声乐学习的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在自信,应该注重集体教学的探索,从而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对集体授课进行优化革新的过程中,要注重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引入游戏化教学方法,比如通过组织“小动物脚步”的游戏,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汇总,伴随着的音乐的节奏,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可以更好地掌握,这样显然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有助于对声乐课程的本质进行内化,最终必将显著提高声乐集体授课的教学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科学组建学习小组,然后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从而促使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学习,这样在活跃的教学氛围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小组中表现自己,自由表达见解看法,有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合作学习的成果评价,可以采取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学生的音乐才能,给予肯定和赞赏,促使学生在声乐学习方面不断取得进步。
对于高校音乐教学的开展,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每个学生都在音乐方面有着各自的特长,为了真正体现声乐教学的重要性,真正锻炼提高学生的声乐专业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编,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某个音乐主题,自主完成音乐的创编和演唱,或者不对主题风格进行限制,指导学生大胆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编形式多样的儿歌,这样学生在以后组织幼儿音乐活动的时候,会让孩子们获得更好地体验,促进了教学能力的提高。
学生因没有教学经验,毕业后步入岗位后感到压力大,无自信心。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应邀请幼儿歌曲演唱能力强的幼儿优秀教师,担任学前专业学生的导师,与高校教师一起指导声乐教学工作,高校教师传授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声音的训练方法,由幼儿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在幼儿面前进行授课。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开嗓发声,讲解歌曲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并且有感情的带领学生演唱出来,在幼儿优秀教师授课时,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声情并茂的演唱,讲述怎么通过演唱抓住幼儿的注意力,之后教师与学生进行身份互换,此时学生真正的扮演幼儿教师这个角色,站在教师的位置上演唱歌曲,感受课堂的感染力,这样的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锻炼提升职业能力。
总之,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变,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结合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科学开展声乐演唱训练,不断提高学生音乐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在未来的幼儿音乐教育岗位中才能够满足需要,输送大批优秀的幼教音乐人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