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路径分析

时间:2024-05-04

杨 昭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 421000)

高校承担着培育优秀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在高校教育中,思政育人工作至关重要。在思政教学中,需要以“立德树人”作为己任,充分顺应社会需求。当前,社会对于高校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和国家也对高校的思政教育体系赋予了全新任务,思政教育关乎着“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重任。各大高校也在积极响应“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强化教育引导以及实践养成。为了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需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原则,这是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必要性

1.达成教学目标要凸显思政的理论性

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论性,就是要凸显出教学内容的学理性、思想性和科学性。在具体的教学环节,要关注教材的逻辑体系,清晰解读其中的概念、逻辑、核心理论,既要让学生记住,更要让其知晓知识背后的相关内容,掌握理论后知晓应该怎样将其践行到实践中。思政课程的性质决定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必须要凸显出理论性,思政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可以灵活应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解决问题,其定位本身就是理论课程,因此,在具体的思政教学中,还是需要以理论作为基点,通过深入浅出、趣味生动的理论讲解来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展现出思政课程的理论品味和学术性,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发自内心深处来认同思政内容。同时,在理论教学中,要兼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育以及素质养成,三者之间是层层递进的,教师必须要为学生讲解清楚理论知识,这样,学生方可在理论指导下参与各类丰富的实践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2.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升华理论内容

思政课程的教学实践就是要根据理论教学要求来组织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内容,其本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探索,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其创新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渠道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体系上,也有不同的形式,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各类实践形式是相互联系的,不同实践内容,其难易程度各有差异。在实践上,需要充分彰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实践活动与教材理论之间联系起来,每一种实践活动都有对应的理论教学目标。思政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借助相关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要借助思政教学的实践性来呈现理论,这并非让学生简单的记忆、背诵理论,而是要为后续的实践奠定基础,为实践提供丰富的支持。通过理论性和实践性之间的统一,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寓教于乐,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育也具有重要价值。

高校思政课的理论和实践内容之间是辩证统一的。理论源自实践,理论能够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实践可以检验理论,并且有助于发展理论。理论本身有着实践性的特征,实践内容也具有理论性。

在思政课理论教学中,关注的是认知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则是将认知对象化、行动化,尽管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其根本的目标是相同的,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聚焦于现实问题,引发理论上的思考,让思政课程焕发出新的魅力。在理想的思政教学内容中,理论、实践之间是缺一不可的,如果只注重理论性,忽视了实践内容,那么,理论就会丧失生命力。如果只关注实践性,忽视了理论讲授,就无法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问题规律,不能真正地说服人。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路径

1.优化思政理论课内容体系

高校思政理论课要凸显出逻辑性、指导性和层次性。教学内容是基于教材内容为基础,通过教师对内容的把控和理解进行加工生产而出的产物,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应当基于教材内容,又要适当高于教材内容。从纵向层面来看,思政理论课是历史产物,并且在现实条件的变化下,不断地发展、丰富,是具有连贯性的,从建立初期到改革创新,最终走到了规范化发展道路,在思政理论课的改革上,也经历了多次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高校思政理论课程中,需要与时俱进地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新的知识点。从横向维度来看,在思政理论课的各门主干课程中,都有独立的教材内容,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几门主干课程上在内容具有重复性,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涉及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看法,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的内容有一定的重复,为了提升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时效性,需要适当整合相关内容,保障内容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在高校思政课内容体系的建设上,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内容,让新的理念能够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强化主导性内容,体现出教学内容的政治方向性,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国梦内容教学等,让学生能够坚定政治方向,坚定四个自信,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同时,将基础内容协同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2.彰显理论教学的魅力

在思政理论教学中,必须要做到彻底,才能够真正地说服人。因此,在思政理论教学上,要保障理论的彻底性。当今,世界国内外形势变化速度非常快,在思政理论设置上,要不断地创新,在批判中凸显彻底性。同时,落脚于高校思政内容的教学,教师要将理论内容讲清、讲透,作为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在理论学习上改进,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将相关的理论内容吃懂、吃透,强调以理服人,坚持“小切口,大主题”,发挥出问题的导向作用,由浅入深地将道理给学生讲清楚。并遵循育人规律,充分挖掘出思政理论内容的真理价值和独特魅力,为理论内容赋予更多的营养,帮助学生持续消化,促进了理论内容的吸收。

3.促进小课堂与大课堂的结合

要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之间的统一,需要充分发挥出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的教育作用。一方面,要关照社会现实,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材内容的设置,都要具备实践自觉,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实践教学上要放宽视野,探索多元化的实践形式和教学渠道,实践模式上不能简单开展传统的调研、参观活动,还要组织学生参与校友访谈、环保志愿者服务、新媒体公益、主题研讨会、热点话题研究等。在具体的实践渠道上,将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充分整合,打造出体系互补的实践教学内容,尽管实践活动已经逐步成熟,但是,要真正发挥出实践的作用,还需要从顶层设置上着手,通盘考虑到各方的影响因素,围绕实践育人来创新教学理念,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产生切身体会,能够迅速建立心理认同。当然,任何实践类型都要围绕相关的主题活动,结合社会化途径,让思政小课堂可以真正地与社会大课堂之间相整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成果。

4.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平衡

要兼顾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需要遵循动态化原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教学内容和客观形势进行详细分析,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在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有的内容适合采用理论的方式来呈现,有的问题通过实践可以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思政教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选择教学模式,比如,在“爱国主义情怀”内容的传授上,实践教学就更为适合,可采用微课视频、实地考察等实践形式,以情来感人。对于一些抽象的内容,则可以采用理论的讲解方式,利用具有逻辑性的理论讲解来说服学生。总之,为了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之间的统一,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客观形势来把握两者的关系,如果客观形势有利于开展实践教学,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时机,利用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等方式,带领学生重温革命史和改革史。

5.优化思政课考核评价模式

为了实现高校思政理论课理论性和实践性之间的统一,在考核评价上,也要兼顾理论和实践要求,做到两者之间的并重。考核评价上,要凸显出针对性、感染力和亲和力,在考核评价的实施上,要做到知、情、意、行的结合,完善考核内容,改变以往考核活动中过度关注理论考核的问题。传统的考核方式会导致理论和教学之间出现脱节,学生课上和课后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思政的教学考核评价上,既要关注理论考核,也要重视实践评价,将民族事业发展与个人成长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爱党、爱国、服务大局、遵纪守法,主动感恩和奉献。同时,优化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改变以往以考试、论文为主的评价方式,根据课程特点形成协同机制,借鉴统计学、心理学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做出客观、多元的评价,以此来强化思政课的教育质量。

三、结语

为了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需要充分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具体教学中,既要坚持课程的理论性和思想性,又要将理论内容渗透至实践教学,实践证明,只要做到两项内容的统一,才能够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吸引力。作为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要求,围绕“立德树人”这一目标,发挥出主体力量,综合考虑到各项影响因素,协调好理论和实践内容之间的关系,建设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贴近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该种方式来提升思政课的育人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