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民间器乐合奏研究*——以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民乐“四大件”乐队为例

时间:2024-05-04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一、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民间器乐的历史发展概况

鄂尔多斯是七万年以前“河套人”和“河套文化”的发祥地。鄂尔多斯高原上有一条历史较为悠久的河流,这条河流由于水呈黄色,因此被称作黄水。就是这样一条默默无闻的小河,80多年前却突然扬名天下,鄂尔多斯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也因她所承载的这条神奇河流而享誉世界。鄂尔多斯这片土地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人类居住,并且居住在鄂尔多斯高原上的人有着十分发达的文明。虽然该地区的生活生产方式是典型的草原游牧类型,但却孕育了十分丰富的音乐文化。汉代,生活在漠南的主要民族是匈奴和东胡,匈奴人自称“胡”。我们现在在历史文献中能够看到的统称为“胡”的音乐种类和舞蹈乐器,都是发源于该地区。他们的器乐音乐文化也很发达,主要器乐有胡笳、琵琶、鼙鼓等。胡笳汉将李陵身处胡境,写入了诗歌当中。东汉末年,内蒙古已经开始尝试进行乐队的组建。乐舞百戏图证实,乐队中由九人组成,“有的吹埙,有的敲打乐器,正在有节奏的表演乐曲。”唐代,大漠南北各民族相继统一,内蒙古地区主要有突厥和回鹘等民族。此时,北方音乐文化渗透到中原,对中原人民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时,北方民族的歌舞在堂皇权贵中很流行。清朝末年之后,由于内蒙古的大片土地被开垦做农耕用地,因此很多内蒙古的原始居民抛弃传统的畜牧养殖生产方式,开始使用农耕方式进行日常的生活。这种混合农耕与游牧的生产方式在内蒙古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鄂尔多斯地区的地理位置十分关键,早在元代时期就已经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据记载,西域的色目人就是通过这一地区进入到蒙古草原的。而色目人所带来的西域音乐也是从这里传入蒙古的。相比较蒙古原生音乐而言,色目人的音乐更注重歌舞融合,对后世鄂尔多斯的音乐发展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这一时期蒙古地区的乐器种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充,因此元代蒙古族的音乐发展十分迅猛。但到了近代之后,蒙古族的音乐发展呈现出了一定的衰退趋势,究其原因,大体是因为蒙古人的日常生活生产方式得到了一定的变革,在这一情况下,原本蒙古人的风俗民情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变。此外,由于汉族与蒙古族的不断杂居和通婚,导致蒙古族受汉族影响较为严重,其音乐风格也变得更加短小热烈。蒙古族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与汉族不断进行经济、文化、政治方面的交流,使得原本蒙古族较具特色的民族音乐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变革。对于靠近蒙古的山西、陕西一带汉族民众而言,由于与蒙古族的交流频繁,因此当地的音乐特色也或多或少受到了蒙古族的影响。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蒙古族与汉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影响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在蒙古族受到汉族影响的同时,汉族也受到了蒙古族的影响,这便是这一时期鄂尔多斯地区的音乐发展特色。此时,鄂尔多斯短调民歌盛行,有歌即能曲,蒙古族器乐较多是为民歌伴奏,即使单独演奏,也多以民歌曲调为主。鄂尔多斯民乐四大件便于携带,易于演奏,长于烘托效果,适于民歌伴奏。牧民的蒙古包里常常挂着四大件,情深意浓时随手取来,一边演奏、一边演唱,欢快浓烈的激情顿时传递出草原的幸福与美好生活。

二、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民乐四大件乐队的特点

(一)独具特色的乐队体制

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器乐合奏有其独特的乐队体制,传统的民乐四大件乐队是由四胡、扬琴、笛子和三弦组成的。其中,四胡属拉弦乐器、三弦属弹拨乐器、扬琴属打击乐器、笛子属吹管乐器,这四个乐器极具鄂尔多斯当地的民间特色,能够很好地进行相互配合,演奏独具鄂尔多斯地区的音乐。

1.四胡

四胡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蒙古族传统乐器,它的音色十分优美动听,具有极强的表现性,能够进行多种形式的呈现,且拥有独特的品性,在乐队合奏中处于核心地位为主旋律乐器,以指挥出现,是乐队的核心。这件乐器的地位较为特殊,它能够通过演奏表现出乐曲的中心思想和灵魂,因此在进行乐队演奏时,这种乐器是无法缺少的。在鄂尔多斯牧民家中,四胡较为普及,人民群众在日常的娱乐或交际过程中,也经常使用四胡来进行民歌的演奏,这也是当地人民群众的消遣方式之一。不论是使用这种乐器独奏的方式还是使用其他方式来进行民歌的演奏,都需要运用到这种乐器。

2.扬琴

扬琴虽然是蒙古族日常使用较为频繁的乐器,但这个乐器并不是蒙古族所特有的,实际上它是从汉族传入的。但由于扬琴的音色较为特殊,符合鄂尔多斯地区农牧民的音乐审美,因此这一外来乐器逐渐受到了许多当地民众的喜欢,甚至打败了许多本土乐器,成了鄂尔多斯蒙古族日常演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乐器。扬琴的使用,正说明了蒙古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较为频繁。因此不同民族之间的音乐交流,是能够起到促进音乐文化发展作用的。

3.笛子

笛子在蒙古族的日常乐器演奏中也有十分独特的地位,它以明亮圆润的音色列属为民族器乐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门乐器,笛子在鄂尔多斯地区也受到了许多民众的喜爱。实际上笛子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许多重要民族音乐作品的演绎都少不了笛子的存在。历史悠久的笛子具有众多品种,而最为常见的品种主要是曲笛、梆笛、定调笛这三种。定调笛则是一种最适合于独奏或者参加乐队演奏的笛子品种。在鄂尔多斯民乐四大件乐队中,定调笛常以独特的音色吹奏主旋律,有时会以伴奏出现。

4.三弦

三弦在鄂尔多斯地区又称(shudurgu),内蒙古西部鄂尔多斯高原人民民俗生活中都有演奏蒙古族三弦和其他乐器合奏的演奏传统。作为传统合奏乐队中的弹拨乐器,它在为民歌演唱伴奏时,需要承担烘托背景、提示情景、深化和渲染情绪的任务。合奏时,需要承担作品旋律的刻画,支撑声部的填充,以及多声部和声织体语言的描述。因此在蒙古族传统器乐合奏中,弹拨乐器也有十分独到的作用,它甚至可以单独进行旋律的演奏。

以上这四种乐器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交响乐的独立支撑体。它们相互配合、相互进行衬托,共同谱写了蒙古族音乐史上华丽的乐章。

(二)民歌器乐化

在蒙古族传统器乐合奏中,鄂尔多斯民乐四大件乐队具有典型“民歌器乐化”的特点。在鄂尔多斯地区,有歌则能舞,有说则有歌,有歌则能曲。合奏曲大部分以民歌曲调作为音乐材料来源,民间艺人将那些旋律音调加以装饰,构成富有特色的地方性风格合奏艺术。这些简单的旋律音调装饰虽然不能与专业创作相比,但其背后包含着指导这些旋律音调如何去构建的音乐思维和认知,反映出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思维方式和创作方法。

三、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民乐四大件乐队的传承方式

鄂尔多斯蒙古族民乐四大件乐队是蒙古族器乐合奏中独具特色的演奏形式,现如今蒙古族传统器乐演奏者日渐减少,如何传承四大件乐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倘若想要在进行传统民族音乐传承的过程中,让新一代的青少年也对传统音乐产生学习和了解的兴趣,那么就应当想办法在传统音乐和作品演奏的过程中,添加与流行相关联的元素,只有如此传统音乐才能够一直传承,生生不息。

(一)民间艺人的传承

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民族乐器的老一辈演奏者寥寥无几,他们都是通过口承相传,将传统演奏技法代代相传。这四种乐器在鄂尔多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年长的人们都会演奏,有时一人会演奏多种乐器。现今,学习这几种民族乐器并用传统的演奏方法演奏传统音乐的人也越来越少,特别是将这四大件融为一个乐队进行演奏就更无年轻一代了。为了将此演奏形式传承下去,老一辈民间艺人也作出了很多努力。笔者在鄂托克旗采风期间,对鄂尔多斯“乃日”传习所进行调研。该传习所由自治区级鄂尔多斯“乃日”代表性传承人芒来巴特儿艺人所建以传承鄂尔多斯“乃日”为己任,弘扬鄂尔多斯民族民间文化为宗旨,通过“师徒帮带”“面对面授课”“微课授课”等方式教授鄂尔多斯民歌弹唱、民间三弦、鄂尔多斯四大乐器、大琴等民乐民歌的民间技法。据了解,现如今很多民间艺人都会自发的组织四大件乐队进行演出及教学,将这一民族瑰宝进行传承。

(二)高校传承

高校在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内容教授,能够起到一定的发扬传统民族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在高校中,将蒙古族传统民间器乐列入特色教学中,同时将蒙古族音乐文化作为背景教学,可唤起大学生对民族音乐传承的意识与责任。在高校器乐专业中,引入传统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创编手法对传统音乐进行的二度创作,将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乐接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中,开设民乐四大件合奏课、民歌传唱课、民歌器乐编曲课等。蒙古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不能让这种优秀的民族文化断层和流失,我们要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意识到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鄂尔多斯非但历史悠久,其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风俗民情也较为独特,吸引着国内外的众多目光。在未来的发展中,更要将鄂尔多斯独特的蒙古族音乐进行传承和发扬。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民间器乐合奏是我国民族音乐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代表了我国少数民族在漫长发展历史中的最高文化成就。而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民乐四大件乐队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应得到各级地方文化的大力保护与重视,将它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