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杭州西湖国内旅游流空间结构和地理流动特征

时间:2024-05-04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200082)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近期国内游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也将成为稳定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盘”。根据2018年高德旅游大数据显示,2018年人气指数TOP10景区中湖泊类旅游景区就有三个,分别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千岛湖景区。城市的湖泊旅游资源是重要的水体形态和财富资源,可很好满足人们休闲观光的需求。其旅游效应辐射范围不仅包括杭州市内,甚至可扩展至长三角区域。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和路线的选择过程中形成了旅游流。国外学者对旅游流等方面的研究则集中在游客行为模型的构建、旅游流影响因素等方面。国内的相关研究则集中在旅游流空间行为模式的划分、国外游客入境旅游流扩散模式和动力机制、旅游流空间结构的演化等方面。研究尺度侧重于大、中尺度,对于微观领域的研究略有不足,主要从城市圈内或者市域内旅游流的集聚扩散方面入手。

以往几乎没有研究将杭州西湖作为一种旅游吸引要素探讨其旅游者的行为。本研究以杭州西湖国内旅游者为研究主体,尝试从不同的空间尺度上探讨杭州西湖——湖泊旅游资源,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分布和地理流动分布特征,以便对于湖泊类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和流动提供理论认识和实践指导。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获取

杭州西湖旅游流流量流向和旅游目的地是本研究的基础数据,本研究使用Python调用马蜂窝上2019年有关西湖游客的游记信息(见表1),共爬取有效游记1298份。

表1 杭州西湖国内旅游者旅游游记样本记录

(二)研究方法

1.反距离权重插值法

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假设每个测量点会对周围的点产生辐射影响并与距离成反比。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公式为

(式中:Z为待估计的旅游景点频次的栅格值,Z(xi)为第i(i= 1,2 … n )个旅游节点的数据,n为用于插值的旅游节点个数,di为插值点到第i个旅游点的距离,p为距离的幂。)

2.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对旅游流的空间分布和地理流动特征进行可视化建构。本研究主要涉及的分析有:点的中心度和结构洞分析;旅游流的结构洞分析有三个评价指标:效能、效率、限制度。

二、杭州西湖旅游流市内空间格局和地理流动分析

(一)旅游流空间扩散路径分析

以杭州各旅游景点为节点,分析杭州西湖国内旅游流在杭州的空间分布。杭州西湖国内旅游者,在杭州主要活跃于15个旅游节点,其中有14个旅游节点坐落在杭州市中心区域。主要旅游节点为西湖、雷峰塔、飞来峰灵隐寺景区、河坊街、南宋御街。旅游者在选择杭州市旅游节点时,倾向于选择在杭州市中心景点密集区域继续游览。杭州市中心区域外流动主要分散在高资源禀赋的千岛湖区域。

(二)旅游流空间格局分析

使用 ArcGIS对旅游者到访的关键节点经纬度信息及其频次进行反距离插值分析,得到杭州西湖国内旅游者在杭州旅游路径的空间分布格局。整体来看,杭州西湖国内旅游者空间分布格局呈“在杭州市市中心区域集聚”的特征,出游节点主要集中于西湖区及其附近,这也和西湖区和上城区附近集中了杭州大部分景点有关。旅游流在西湖区域高度集聚与游记采样点为杭州西湖有直接关联,具有显著的空间近邻正效应和高资源禀赋。90%的杭州西湖旅游者除西湖以外选择在杭州市继续游玩其他景点。但各旅游节点的出现频次差异较大,出现频率≥5%的旅游节点有17个(表2)。

表2 杭州西湖旅游者在杭到访旅游节点出现频率统计(不含杭州西湖)

为进一步探讨杭州西湖旅游流在杭州市内关键旅游节点的空间集聚和扩散情况,对出现频次≥10的关键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图1),方框越大线条越粗表示该节点的流量越大。可以看出节点流量较大的有西湖、雷峰塔、飞来峰灵隐寺景区、河坊街、南宋御街,也是该网络图的集聚核心点,较受游客欢迎。杭州市中心区域承载着主要的游客集散功能,是杭州市湖泊类旅游资源发展的重要集散中心,在杭州市整体流空间网络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图1 杭州西湖国内旅游流网络结构图

(三)旅游流网络密度和中心度分析

运用 Ucinet6.204 对杭州市域内旅游流进行网络密度分析,为0.069,表明杭州市旅游景区之间的旅游流整体关联性不够强,且分布不均衡。表3显示,西湖、飞来峰灵隐寺景区、雷峰塔、河坊街、九溪烟树、龙井村等景点的点度中心度数值较大,说明以上景点与其他的旅游景点联系较多,地位比较重要。西湖、飞来峰灵隐寺景区、浙江大学、西溪湿地、河坊街等景点的中间中心度较高,说明其对旅游流的控制能力较强。

表3 杭州西湖国内旅游流中心度分析结果

(四)结构洞分析

效能和效率越大,限制度越低,表示该节点与其他节点的联系不容易中断,竞争优势强且受周围节点影响较小。在杭州市旅游流网络中,西湖风景区结构洞水平最高,说明具有较强的空间集散功能,发展前景好。与西湖相比,同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良渚文化遗址,目前结构性水平不高,但其凭借自身的高资源禀赋和交通的可达性以及附近景区的带动效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三、杭州西湖国内旅游流杭州市外空间分布和流动

(一)杭州西湖国内旅游流地理分布特征

整理发现,杭州西湖旅游者的多目的地包括了58个城市(含杭州市)。旅游者在杭州市外到访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漠河-腾冲线的东南侧沿海地区,分布不均衡。长三角区域外,黄山风景区到访的旅游人数最多。杭州西湖国内旅游者到访的节点多集中于上海和江浙区域,分布在杭州附近。

(二)杭州西湖国内旅游流空间流动特征

根据有效游记,筛选出有向流动频次≥10的节点对34组。其中,长三角区域是杭州西湖国内旅游者的主要活动区域。在长三角区域内,杭州→嘉兴的旅游流向为主要扩散方向,频次为162次。统计分析14个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流动频次发现,杭州西湖国内旅游者主要在杭州、嘉兴、上海、北京、苏州、南京间进行集散。

四、结论和讨论

(一)结论

本文以杭州西湖国内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结构和地理流动分布特征,发现杭州西湖国内旅游者:在城市内的流动集中于杭州市中心区域。

1.杭州西湖国内旅游者在杭州市域内共到访142处旅游节点。其中与杭州西湖国内旅游者交往最为频繁的节点为:雷峰塔、飞来峰景区、河坊街和南宋御街,反映出杭州西湖国内旅游者在杭州市中心区域集散和中转,空间集聚能力高。

2.杭州西湖国内旅游者到访的旅游目的地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区域的沿海城市(上海和江浙区域),分布不均衡。主要在杭州、嘉兴、上海、北京、苏州、南京6个城市。嘉兴、上海和杭州之间来往频次最频繁;杭州西湖国内旅游者在安徽省主要活跃于黄山、宏村和合肥3地。

3.在全国尺度上,杭州西湖国内旅游者旅游目的地的地理分布显著集聚于漠河-腾冲线的东南侧沿海地区。旅游者在全国范围内的有向流动中,大多数产生于杭州、嘉兴、上海、北京、广州、南京、苏州、合肥、绍兴、宁波、湖州、金华、温州、无锡14个城市之间。

(二)讨论

在疫情常态化情况下,杭州西湖等开放性湖泊类旅游资源,可以通过采取强调游览面积,游客间距,空气流通,强调景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注意借助科技,推广线上旅游和线上交流定制旅游路线;将不同类型的旅游节点进行组合,实现杭州市景区间协同发展。营销重点应放在杭州市本土及上海和江浙区域等核心客源市场,远程客源市场可采取套票优惠或者西湖和其他景点一站式体验项目,使其成为长三角区域标志性景点,拓宽杭州西湖旅游集聚范围。

跨区域联合旅游节点,形成特色差异性旅游线路。可以将杭州西湖与周边发展比较成熟的旅游城市或结点进行组合,在各旅游预订平台和旅行社推出旅行套餐。略边缘化的长三角城市也应该借助杭州西湖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有选择地采取差异化营销。聚焦杭州西湖主要客源市场,针对性营销。

杭州西湖作为2018年全国人气最高的景区,分析其旅游者在不同时段内的行为表现,叠加旅游者在不同尺度层面流动模式和流动机理的深度探讨,有利于打破杭州行政区域壁垒,优化杭州市内旅游景点的竞争与合作模式,合理引导杭州市内旅游流和长三角区域内旅游流的流动,实现不同等级旅游节点的差异化合作,为吸引更广泛的旅游客源出谋划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