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北京 100034)
当今时代,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公共文化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服务体系,需要紧密切合时代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为公共文化服务特别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指明了方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的数字化互联网技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原文化部加快推进了文化馆数字化建设,通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高效、更便捷、更均等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以数字化方式提升文化馆(站)服务效能。
文化馆数字化建设采用统一兼容的资源建设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规范和绩效指标,确保各级文化馆数字化服务上下兼容和跨行业互联互通,形成上下联动,线上线下结合,馆内馆外互促,开放、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馆数字化服务体系。在公共数字文化融合背景下,国家公共文化云作为文化馆系统的统一门户网站。数字文化馆建设将不再局限于本地本省,重点实现省级与国家之间、各省文化馆之间、文化馆与图书馆之间的数字文化资源、文化活动、数据、服务等多方面的交流共享。
经过几年的数字化建设,各级文化馆初步具备数字化服务能力。疫情发生后,文化馆的阵地服务处于停滞状态,各级文化馆人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渠道,开展了一系列防疫宣传、资源服务、远程培训及主题创作等工作,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国新在“文化馆事业发展的思考与讨论”授课中提到,“文化馆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应该是常态化的,和阵地服务是双轮驱动、两翼齐飞的关系。”文化馆的数字化、网络化服务是提升文化馆(站)服务效能的重要手段,是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现阶段新的着力点和机遇。
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一直是全国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努力的方向。借助互联网技术,创新群众文化工作成为每一个文化馆人不断探索的问题。文化馆通过开辟网站等方式,实现网上信息发布、活动预约、场馆预定、公益培训等功能。现阶段,文化馆数字化服务主要停留在利用互联网,即服务和资源的线上化和数字化,不是真正意义的“互联网+”。“互联网+”应是利用互联网思维把现有的群众文化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群众文化服务的新业态。
互联网思维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盛行的一种思维观念,从公共文化服务角度来看,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广大人民群众、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是一场革命,而不是单纯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渠道和平台;互联网思维是基因,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文化服务模式;互联网思维是点睛之笔,使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思维决定行动。互联网思维分为三个层级:初级是数字化,把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工具;中级是互联网化,利用互联网改变文化服务模式;终极是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改造文化行业,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新。互联网思维是数字化的高级模式,且已在产业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很多手机厂商只是将产品放在网上销售的时候,小米利用互联网思维,通过网络社区方式,成功打破了传统手机行业的零售模式,并通过粉丝营销方式迅速提升了知名度,同时成功利用饥饿销售方式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使小米迅速成为国内一线手机品牌。
思维模式归属于文化馆数字化的第一个层次,然后才是服务场景和技术支持。在互联网时代,文化馆人应积极应对和思考互联网时代对于文化馆行业自身发展带来的挑战和帮助,在数字化建设与服务中秉承互联网思维,实现文化馆数字化服务模式创新发展,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优质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文化馆要持续打造一个具有当地文化特色或者需求的群众文化精品活动,用于吸引人民群众关注线上平台,使人民群众自愿参与到线上线下群众文化活动中去。
文化精品活动题材可以选择当地文化特色。当地文化特色活动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是深受当地人民群众喜爱的,且人民群众愿意参与其中。对于当地群众来说,特色文化活动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具有认同感和凝聚力;对于外来朋友来说,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和吸引力。文化精品活动题材也可以根据群众需求制定。在如今互联网环境中,服务的同质化问题严重。人民群众的需求升级为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优质、便捷的文化服务。按照互联网思维,最好的切入点是群众需求,一切要从群众的需求出发,找到群众的需求,抓住需求,解决需求,就能打造出人民群众乐于参与的群众文化精品活动。
群众文化工作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要让人民群众成为真正的参与者,使人民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人民群众的需求决定着文化馆工作的方向。了解人民群众需求尤其是深度理解人民群众需求就变得非常重要。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对于文化馆来说就是群众思维。用户思维可以解决服务层面的精准对接,更好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所以,文化馆人要认清自己服务的主体是什么,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是什么,怎么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体验感受。在文化馆传统线下阵地服务模式向线上数字化服务转型的关键时刻,必须强化“用户思维”,强调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心。从管理和服务上看,以群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文化馆进入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时代的重要标志。
树立群众思维,站在群众角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服务策略,需要从根本上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和做法,从我能提供什么服务,到深入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喜欢什么,进一步研究广大人民群众的喜好和习惯,从而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服务。
同时,文化馆要注重个性化服务。人民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目的和需求不尽相同,人民群众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因而人民群众对于服务的期望也会有所差异。将群众思维融入文化馆数字化服务中可以充分解决这一点,使文化馆数字化服务更加尊重群众的个性,重视群众的体验。文化馆数字化服务要始终围绕人民群众需求和体验,持续不断地关注人民群众需求变化,聆听群众反馈,不断实现互联网价值的动态传递,在持续迭代中完善与优化服务平台和群众文化精品活动。
人类信息社会正在从信息时代快步进入数据时代,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以大数据为核心研究对象,利用大数据的方法解决各个具体行业应用问题,成为数据时代的核心。在大数据时代,任何信息都会被数据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数据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中央文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通知》开始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数据既是资源,数据同样代表财富,数据同样体现为一种竞争力。广泛收集用户数据、积累网络行为数据、分析数据集合,挖掘海量数据,以大数据为核心,依据数据思考,依靠数据决策,用数据立业,就是数据思维。人民群众在网络上一般会产生信息、行为和关系三个层面的数据。数据的价值在于数据挖掘。互联网使数据的搜集和获取更加便捷。这些数据的积累与沉淀有助于文化馆行业进行数据挖掘。有效的数据挖掘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分析预测,进而为决策和实施提供依据。数据思维将成为提高服务质量的保障,对于提升人民群众体验满意度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文化馆拥有敢于跨界的勇气,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思路。在公共数字文化融合发展背景下,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走向融合。这种同行业的交流、融合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从创新角度来看,文化馆要走出思维定式,跳出固有的文化行业合作模式,以广阔的视野,多层次的角度看待跨界合作。文化馆要大力吸引社会主体参与线上线下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运维,充分吸取社会力量在其他领域积累的成功经验,着力提供优质群众文化服务。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创新是文化馆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文化馆数字化的创新要顺势而为,要用互联网思维推动文化馆数字化的建设创新和服务创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