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1100)
为了研究哈萨克斯坦维吾尔人的音乐文化遗产及其发展和现状,我们于2017年11月16日至21日在美丽的阿拉木图市走访了哈萨克斯坦以库·霍加姆雅洛夫命名的共和国维吾尔音乐喜剧团、共和国音乐学院,会见了雅尔坎特市的有关领导、音乐家、剧作家、戏剧演员、歌唱家、演奏家和其他艺术人士,现场调查了解哈萨克斯坦维吾尔人传统音乐文化的实际情况,为此次调研掌握了丰富的材料,获取了宝贵的资料,本文就是在这次调查的基础上撰写。
生活在哈萨克斯坦的现代维吾尔人大部分是18世纪末至20世纪中被迫或因某些社会原因自愿迁来的人们的后裔,根据1881-1884年与沙皇俄国政权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从新疆)有十万人口迁入俄国境内。他们多为伊犁地区迁来的维吾尔人。他们主要被安置于阿拉木图地区的七河区域。1960年伊塔事件中有六万多人口迁至俄国境内。沙俄时代和十月革命后,中国新疆居民迁往俄国发生多次,但上述移民规模较大。
哈萨克斯坦在沙俄统治时期,雅尔坎特市业已经成为维吾尔音乐活动中心的地带,那时就风行伊犁古典歌曲、历史歌曲、叙事诗歌曲、大清真寺哈皮孜(歌手)的歌曲。大清真寺歌手所吟唱的诗歌也以木卡姆序曲开始。演奏苦行僧和践行神道者们的麦西莱甫曲调。作为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十二木卡姆的伊犁变体在这一时期更趋完善。
1870年,著名喀什木卡姆手穆赫麦提毛拉前往伊犁,传播十二木卡姆。与穆赫麦提毛拉一起赴伊犁,进而前往七河方面的演奏家阿洪巴拉在七河一带从事木卡姆事业。伊犁和七河的维吾尔人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性格和接受习惯,形成了十二木卡姆的伊犁变体。伊犁十二木卡姆在伊犁和七河维吾尔人中传布,被称为十二木卡姆的伊犁变体或伊犁七河木卡姆。十二木卡姆的伊犁变体包括木卡姆序曲、达斯坦和麦西莱甫三部分。木卡姆序曲、达斯坦和麦西莱甫的曲调一向是伊犁和雅尔坎特的流行曲调。达斯坦和麦西莱甫歌曲,一批类似《迁徙歌》《徭役》《城墙》《古莱姆汗》等历史歌曲,《莱依利汗》《阿纳尔汗》《牡丹汗》《阿尔彤汗》《奴代尔老哥》《流言》等英雄歌曲在雅尔坎特达到现代专业水平,并通过肉孜·弹布尔等音乐大师传回伊犁。玉乃尔等乐曲引入伊犁并广为传播。
1910年雅尔坎特蓝衣人艺术团成立,随后各地开始成立这种艺术团。1918年阿拉木图成立了蓝衣人艺术团。这为1934年成立哈萨克斯坦维吾尔剧团奠定了基础。1928-1929年间,蓝衣人艺术团遍地开花。
在雅尔坎特,加玛勒,尤路达修夫、加尼、尤路达修夫、色地克江、哈帕洛夫、胡斯曼、纳斯洛夫、加米、弹布尔、纳迪尔、合杰克、胡拉木江、杰里洛夫等演奏家成立了萨纳依乃甫赛艺术团。由于他们身穿清一色的蓝布衬衣,又被称作蓝衣。肉孜·弹布尔是该艺术团的早期成员。该艺术团起初从事收集整理伊犁、七河经典歌曲和历史歌曲、收集整理十二木卡姆伊犁变体的工作,从中挑选进行舞台演出,后来又引进了演奏家、歌唱家之外的民间演员、滑稽演员和舞蹈演员,开始把音乐历史故事带上舞台,先后带上舞台的有《纳孜古姆》《古莱姆汗》《阿纳尔汗》等相关历史人物的英雄传奇。现代乐队就奠基于那一时代。“蓝衬衣人”艺术团除了演奏旧时的都塔尔、弹布尔、手鼓外,还成立了演奏萨塔尔、胡琴、小提琴、都塔尔、弹布尔、手鼓、扬琴、笛子等的十几人乐队。让乐声更加适应舞台条件与和弦。至此改变了维吾尔音乐文化分散、单一和朴素的状态,将其提升到专业和科学的高度,走向当代新音乐文化时代。
蓝衣人艺术团在各地成立,大张旗鼓地开展艺术活动,把哈萨克斯坦维吾尔人的音乐文化提高到了一个当代的新高度。蓝衣人艺术团把维吾尔民间被埋没的音乐宝藏挖掘出来,予以建设性的继承,明显地表现出民族特色和气派。把歌曲、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乐队,创作出音乐剧、歌剧、舞剧等优秀剧本,并将它们搬上舞台,将努古姆、古兰木汗、阿纳尔汗等历史人物的英雄传奇带上舞台。哈萨克斯坦维吾尔人给维吾尔人民的社会生活带来了种种新事物。1918年在阿拉木图成立的蓝衣人艺术团,在其舞台成就的基础上,世界上最早一个维吾尔音乐剧剧院诞生了。科·霍加姆雅洛夫共和国国家维吾尔音乐剧剧院成立,在80余年的发展中由于其巨大的贡献,成了真正意义上维吾尔戏剧和音乐艺术的摇篮。几个世纪以来人民的口头创作、麦西莱甫、各种民族节目中的戏剧元素绚丽多彩,吸引了许多天才的戏剧演员、导演、作曲家、作家、诗人、音乐家和画家。
肉孜·弹布尔是为雅尔坎特舞台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代表,是全面发展的专业艺术家,是把维吾尔音乐艺术提高到专业化和科学化时代的第一代领军人物,他的木卡姆专业能力达到了雅尔坎特的高峰。肉孜·弹布尔懂得用古典抒情歌曲的调式歌唱,并探索木卡姆这种古典歌曲的规范化。以肉孜·弹布尔为代表的老伊犁木卡姆歌手所唱的这种木卡姆主要有5套形式,它们是《互代里哈》《莱依伦》《汗莱依伦》《街曲》和《流言》(好样的)。艺术加入整理后的《古丽夏德汗》和《古勒莱依伦》共为7套。每套由7首或12首歌曲构成。20-30年代又制作了《我那耳夹鲜花的恋人》《古莱木汗》《麦收之歌》《古丽夏迪汗》。肉孜·弹布尔是这座由伊犁抒情歌曲筑成的学校的知名代表之一,他既是创作者也是鼓吹者。
上一世纪30年代,肉孜·弹布尔将达斯坦歌曲引入《十二木卡姆》调式,形成了伊犁的木卡姆达斯坦乐曲。当年,作为舞台剧剧本音乐的编者,创作了《赫利甫与赛乃姆》音乐剧中朱用度依迪勒·巴合达特的独唱、赫利甫和赛乃姆的对唱、幕启与幕落时的音乐,以及结束时的合唱。肉孜·弹布尔致力于伊犁歌曲木卡姆化,这一事业到20世纪50年代初最终导致70余首歌曲都以《十二木卡姆》的调式传唱至今。
肉孜·弹布尔作为著名音乐导师,指导培养了几批音乐家。50年代举办过2次木卡姆训练班培养音乐家。30年代是孜克力、艾勒帕塔、努尔买卖提、纳斯洛夫、麦塔依尔、艾山诺夫、祖尔顿、努斯莱提、阿布杜拉汗·科派克夫、赛杜拉·莱赫未图拉、吾甫尔卡迪尔·阿吉尤夫、阿布杜勒·乃比马纳波失、苏丹马拉提·莱扎莫夫、努尔穆赫麦提·穆拉耶夫等演奏家、作曲家的导师,培养了40年代成长起来的玉山江·嘉米、阿布杜凯莱希·艾利、阿布利孜汗·马木提、黑牙斯丁·巴拉提、库尔班·依布拉伊木等天才弹奏家和作曲家,为新疆和中亚造就了众多维吾尔音乐发展的奉献者。在塔什干录制十二木卡姆的正是这些肉孜·弹布尔的学生。因此,肉孜·弹布尔是20世纪维吾尔音乐的著名代表人物。
库杜斯·霍加姆雅洛夫1918年5月21日在劳动者哈萨克县的凯依耐再尔乡出生。曾就读于阿拉木图音乐技校和柴科夫斯基莫斯科国家音乐学院,由于卫国战争和身赴前线,1946年33岁时才毕业,同年因交响诗《热孜宛古丽》获苏联国家一等奖。
库杜斯·霍加姆雅洛夫起初是维吾尔歌剧、芭蕾舞剧、交响诗的作者。他的芭蕾舞剧《纳祖古姆》《铁木真》,交响诗《热孜宛古丽》书写了维吾尔音乐艺术史上金色的篇章,此外,他还是150多部歌曲、歌舞、长篇小说、交响乐、流行音乐等的作者,为现代艺术的所有体裁奠定了民族艺术的基础。他致力于将维吾尔人民的音乐传统和世界音乐精化相交融。作曲家在其美妙、精致的作品中通过微、抒情、细腻、美好的乐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芭蕾舞《铁木真》,利用芭蕾舞剧作中交响乐的规律,将充满尖锐矛盾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交相结合,突出民间故事人物的特点,参考俄罗斯作曲家的模式,对各种场景做出巧妙的剪辑,发挥了舞台作品的魅力。作者采用各种方法表现正反两面人物的性格特点。为了精练生动地表现正面形象,加入了用维吾尔民间歌曲和曲调创作的音乐。这部芭蕾舞剧的内容十分深刻,通过乐观主义观点和交响乐规律的精华出色地表现出人类的人文主义思想。
库都斯·霍加姆雅洛夫将自己的音乐作品奉献给人民。他是第一个将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联合起来并将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的维吾尔专业作曲家。他的第一部作品写于19岁,最后一部写于73岁。在50余年的创作过程中,他坚持不懈地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写出一部又一部作品。他是唯一一位天才的创作者、最高级别音乐作品的作者,身份赢得多项著名称号和奖励的维吾尔人。除了苏联国家奖之外,还接受过哈萨克斯坦国家奖,被授予苏联和哈萨克斯坦人民赏、哈萨克斯坦功勋艺术家、教授等称号,还被授予“列宁劳动红旗”勋章、“至尊标志”勋章等十余枚勋章。曾出过两部有关他的生活和活动的影片及四本书。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有600余篇之多。在多个国际会议上发表讲话。与十多位艺术和社会活动家交流研讨。库杜斯、霍加姆雅洛夫的英名以其上述种种贡献永远铭刻在维吾尔人民的心中。维吾尔人民为了永远纪念这位引以为豪的儿子,在阿拉木图市共和国国家维吾尔剧院的前面竖立起他的雕像。基于人民的要求和建议为了永远铭记库杜斯·霍加姆雅洛夫,根据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2005年5月3日接受的合同,将维吾尔剧院以库杜斯·霍加姆雅洛夫命名。
对哈萨克斯坦维吾尔人音乐文化的实地调查研究,能够更加真实地展现当地维吾尔人音乐文化的现状,为我们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提研究资料;除此之外,还对我国丝绸之路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了传播的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