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卢卡奇物化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时间:2024-05-04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

卢卡奇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奠基者,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1923年,卢卡奇影响力最大的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问世,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这本书中关于物化问题的分析深刻且独到,展现了他从资本主义社会新情况出发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努力。

一、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产生背景和理论来源

卢卡奇对物化理论的思考,离不开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在卢卡奇流亡维也纳时期创作的,反观卢卡奇创作《历史与阶级意识》这段时期,不得不重视当时之前历史发展的两个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定程度上对卢卡奇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卢卡奇从一开始就是站在反战者这一边的,卢卡奇认为战争的出现是现存制度消极特征的表现[1],在此之前,卢卡奇一直致力于文学批判与美学的研究和思考之中,卢卡奇指出了艺术是乌托邦,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个现代世界的反叛,它与这个经验世界相分离,艺术并不能真正地使现代这个无意义的世界的危机得到解决。“十月革命”在俄国的胜利,给了卢卡奇在这个问题的解决思路上一种新的思考,卢卡奇在这一时期加入了共产党,投入了革命之中,改变了之前自己坚决反对政治革命而要求“文化革命”的那种立场,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匈牙利共产党缺乏坚定性的革命信仰以及资产阶级怀柔手段的影响,匈牙利的无产阶级专政仅仅存在了四个多月就灭亡了,革命前后的巨大反差使卢卡奇陷入了思考,在这一时期他注意到了党分裂的“枝节”原因在理论上的重要性[2],于是卢卡奇开始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这一时期卢卡奇开始探求物化理论并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展开了批判,并意识到了要觉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卢卡奇物化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当时时代前人思想家的影响,包括马克斯·韦伯以及马克思。首先是马克斯·韦伯的“合理化”思想,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指出,合理化的原则是支配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物化现象的根本原则[3]。这种合理化原则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社会生产的可计算性,随着这种合理化的可计算性在劳动过程中的发展,人与自身相分离,进而在社会关系上人之间也发生了变化,人的劳动机械化,人成了机械的物。同时他根据韦伯的理论指出合理化进程已深入到了人的思维过程之中,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一定程度上承继了韦伯的思想理论。

其次是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卢卡奇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描述的商品拜物教现象正是现代人的物化现象。它用物的关系掩盖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一种“虚幻的客观性”,并且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看起来十分合理,但其实这是对人与人的关系的一种掩盖,物化现象也如此,也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断裂和扭曲,并且是当时资本主义时代人们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二、卢卡奇物化理论的表现形式

物化理论表现为物化现象,卢卡奇在分析物化现象的种种具体表现形式的时候,把其与近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理性化进程结合在了一起,从技术理性角度阐明了其表现形式,这一点也是对韦伯在理性化进程中分析的一种展开,卢卡奇认为,这种理性化进程时代下物化表现形式已深入到了经济活动、政治管理以及思想意识领域,一定程度上对人的能动性、主体性造成了打击。第一,在经济活动领域,人的数字化。也就是人被抽象化,这一过程与人类社会的理性化进程直接相关,在经济领域,合理化的原则直接表现就是社会生产的机器化,机器化的生产则需要更细的劳动分工,从而人的劳动机械化,进而人主体性的丧失,韦伯的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透过人的劳动活动的可计算性说明了这一点,卢卡奇也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他指出,在不断理性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一种机械化体系,这种体系是基于商品的本性外加理性原则形成的,并且这一体系不断强化,人不得不依赖和服从于这种规律和体系,它有着一种超人的自律性,人被整合到这一种体系和规律之中,变成了抽象性的数字,进而丧失了主体性和能动性,这是物化的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第二,在政治管理领域,随着之前经济活动领域理性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这种可计算性也不断加深,越来越机械化,由此形成了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运营模式,政治管理领域属于上层建筑,其无法摆脱经济基础的支撑,经济活动领域的物化也影响了政治管理领域,人的管理活动被严格的模式化,国家的制度和法律也表现得越来越物象化,一切问题的处理越来越形式化和标准化,因为这正好服务于资本主义社会下国家的管理,法律、国家、管理等等形式上都被合理化,这种合理化的国家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对人的制约不断地加深,政治管理活动成了服务于这个客体的物化世界的一种工具,人的主体性也服从于这样一种物化的政治架构当中,从而进一步丧失了人的主体性地位,更严重的物化表现形式随之产生。第三,在思想意识领域,随着这种理性化进程的不断侵入,物化已经延伸到了人的思想意识的维度,卢卡奇指出:“物化结构越来越深入地、注定的、决定性地沉浸入人的意识里”[4]。物化意识内化为人的意识,并且人的实践活动受到其支配,在人的精神活动领域,物化也占据了其统治地位,物化意识掌控着人的主观世界,人对人与人之间及人与事物的关系只停留于局部,这是因为要达到可计算性的效果就必须把客体分解开,因此客体的分解也造成了处于不同位置主体的分离,人失去了对整体的联系和把握,人面对物化的统治的态度由最初的无可奈何转变为了一种适应和接受的态度,物化意识成了一种普遍意识,人们逐渐丧失了主体性和反抗精神。

三、卢卡奇物化理论对当代的意义

透过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系统阐释,我们发现,物化意识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已经形成了对无产阶级的统治,社会的各个领域已经被物化的框架笼罩,看似合理的社会运转更加反映出了物化结构对社会以及人内心的深入控制,人的存在和社会历史进程在这种物化结构下也丧失了其内在的、有机的总体性,所以卢卡奇指出,当时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一种总体性的认识,这种总体性认识的生成最重要的首先就是要表现在哲学上,即在哲学上要对这种总体性形成一种认识,在哲学上确立总体性的辩证法,即总体性的原则[5]。同时,卢卡奇指出,在迄今为止的各社会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承接这种总体性的原则,因此,这种总体性的生成有赖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生成与发展,这一过程需要无产阶级理论自觉与实践行动,而最终的落脚点即是无产阶级革命。

在当今中国社会来看,社会发展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国已经完成了无产阶级革命,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当代中国来说仍具有重要的意义,透过卢卡奇对物化理论的探析,我们可以发现,物化并不是只存在于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下,在社会主义发展到达一定的水平阶段后,也会出现物化现象和物化意识,这是发达的工业社会下所不可避免的。因此,探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包括对社会主义发展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意识形态的建设以及现代物质生活的启示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造给改变了人类世界,带来了财富和力量,但它的自律膨胀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负面效应,一味地追求科技的发展而忽略了社会整体性的发展必然导致物化的产生,这对正处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如今中国来说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需要重视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中的人的主体性地位以及对整个社会的总体性把握,避免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导致人的生活越来越孤立,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避免技术理性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要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正确评判和引导,防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出现偏差。第二,意识形态的建设。在资本主义发展情况下,随着理性化进程的发展,整个社会的物化发展不断深入,最终会出现物化意识,所以卢卡奇在阐释的时候也提出了要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由此可看出卢卡奇对待物化的扬弃时所强调的人的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在现代化建设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思潮的涌入,一定程度上会对我们国家的意识形态建设形成冲击,卢卡奇在分析当时欧洲无产阶级运动失败的原因时也指出了资产阶级意识的侵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所以,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加强意识形态的建设,国家要牢牢掌握住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物化现象和物化意识的出现,要及时地作出判断并对其正确地进行引导,因此,正确的利用卢卡奇物化理论来加强国家的意识形态建设,构建人民的思想防线,对克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偏差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也意义深远。第三,现在的物质生活。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揭示了人对物的过度依赖从而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分离,人变得越来越孤立,这是物化的意识侵入人的身心,使人无法逃脱对物的依赖从而人逐渐丧失人的主体性的表现。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得益于生产力水平提高,所以物质资料也极大丰富,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却又造成了人们对物质的过度依赖,社会上出现了拜金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现象,似乎物质的追求和享受对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重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物化,进而导致了物化的结构内化到了人的生存结构之中,人逐渐丧失了批判和超越的主体性维度。所以,物化理论所揭示的人对物的过度依赖对我们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要树立一种正确的文化消费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避免个人为了追求物质享受从而沦为其奴隶进而丧失人的主体性维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