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村振兴视域下关于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时间:2024-05-04

甘洪金

(乐山师范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都有其自己的文化,部分民族有自己的文字,这些都是我国的宝贵财富。相较于汉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具有文化块头小、不能有效抵御市场经济影响,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冲击下流失[1]。为实现文化多元化目标,需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一、彝族传统历史文化的表现分析

(一)彝族传统风俗习惯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彝族人民具有其独特风俗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从饮食习惯上来看,彝族人民选择一日两餐的生活方式,且逢年过节一定要杀鸡宰羊,准备许多肉食和美酒。彝族人民对酒器的制作和使用也有着相当的讲究,其使用的酒器往往造型特别,制作精美,纹路复杂,以木质和银质为主。而在部分地区,彝族人民还会在为客人上菜时边跳舞边上菜,俗称“跳菜”,这表示对客人的尊重,是彝族人待客的最高礼仪。

从起居习惯上来看,彝族人居住的房子类型多种多样,例如土掌房、茅草房、闪片房等。而传统住宅一般都会有“火塘”的存在,它是彝族人家庭生活的中心,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彝族人会把“火塘”当作家庭兴旺的象征,所以会让“火塘”里的火保持常年不熄灭的状态,故而也被彝族人民亲切地称之为“万年火”。

从服饰习惯上来看,彝族服饰大多讲究实用性,具有很浓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气息。彝族服饰不仅美观,还具有象征性,如体现穿衣者的身份、年龄等。彝族服饰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彝族人的审美标准和习惯,是彝族文化中的瑰宝。

(二)彝族语言文字与文学

目前,我国拥有自己的语言及文字的民族有29个,彝族就是其中之一,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2]。中国科学院在对彝语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各地区的彝语发音、词汇各有异同。科研人员将这些异同进行汇总,并根据彝族的不同地区的发展历史,将我国的彝语分为六大方言类别。彝文是从刻画符号和象形文字衍生而来,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彝文是彝族进入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彝族人民伟大的创造精神的一个卓越体现。

二、新媒体背景下彝族文化传播模式

(一)裂变型彝族文化传播模式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彝族文化想要更好地传播,势必要依托新媒体这一平台。而诱发受众能够对彝族文化的内容进行主动分享,是裂变型彝族文化传播模式的重要途径。第一,传播者需基于优秀彝族文化,由文化吸引受众、促使受众分享彝族文化。第二,传播者、受众之间的关系将影响受众分享彝族文化的积极性。第三,若以上形式不能促使受众分享彝族文化,可利用物质奖励方法,促进受众的分享行为。

在裂变型彝族文化传播模式中,对彝族的大型活动或节日进行宣传,是一项重要且关键的内容。首先,彝区政府要有相对充分的资金投入,相应的文化宣传部门也要对政府进行必要的配合工作,凭借对彝族文化资源情况的掌握优势,积极协助彝族大型活动或节日的宣传活动。例如,政府和相关的文化宣传部门应在活动宣传开始的时候,投放活动宣传片和公告;活动伊始,可利用多种宣传方式进行宣传,号召参与到活动中的群众将活动内容进行转发,促进裂变型文化传播模式的信息流分裂。

(二)群聚型彝族文化传播模式

在新媒体的引领下,传播者和受众自发地会组成一些小圈子,这些圈子里的人往往是由于共同的兴趣或需求而集合在一起的。这类圈子的形成,能够使彝族文化更好地进行传播,帮助某一类彝族文化或彝族文化产品进行群聚传播,受众对彝族文化或彝族文化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但同时,这类圈子受范围的限制,不能进行广泛文化传播。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手机使用量的不断增加,衍生了众多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如微博、抖音、微信等等。在群聚型彝族文化传播模式中,传播者可以使用微信公众号、QQ群、抖音平台、淘宝店铺等新媒体媒介,来吸引对这些感兴趣的受众,将大家聚集在一起,对彼此共同的爱好兴趣进行讨论及交流。受彝族文化影响,形成了此种文化传播方式。彝族文化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在历史长河的洗涤下,形成了具有相对独特的民族个性、审美方式和民俗风气,这些内容可能不会受到所有人的喜爱,但却能吸引那些真正热衷于它的人们。但同时,由这些人组成的兴趣圈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传播范围相对较小。

彝族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等可充分展现彝族特点,这些均是群聚型彝族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例如,彝族人在创作歌舞的时候更为重视展现日常生活、劳动的细节,通过观看彝族歌舞可了解彝族人民敦厚朴实的特点。另外,彝族青年会利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彝族服饰色彩较为艳丽,采用了撞色设计,且不同年龄服饰色彩不同[3]。

(三)多中心型彝族文化传播模式

在新媒体的浪潮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大众开始以自我为中心进行信息传播,而利用媒介传播信息的也不再仅限于传统媒体或政府,这也意味着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时代下,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彝族文化对于每一个彝族人而言,都是口口相传、引以为傲的民族资本,日常生活中长辈会将彝族历史、风俗习惯、生活技艺传授给后辈,年轻人再将其发扬光大并传播出去,相信绝大部分的彝族人都愿意将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展现给更多的人。

多中心型彝族文化传播模式的渠道不仅多样,且十分广泛。传播者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传播自己喜欢的彝族文化。例如,在微信公众号上传关于彝族文化的文章、图片或音视频;在抖音上拍摄自己喜欢的彝族文化小视频;在淘宝店铺介绍并售卖一些彝族特色的小型手工艺品等。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彝族文化的发展意见

为了发展经济,许多地方都曾提出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很多文化产品本身不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却能大大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对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等方面产生明显收益。如果彝族传统文化能与新媒体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文化的传承有了保障,同时对于未来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裂变型彝族文化传播模式

在大型的彝族节日活动中,一般采用裂变型文化传播模式。这种文化传播模式往往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否则将很难运转起来。基于裂变型文化传播模式的特点,作为传播主体的地方政府不仅需掌握一定资金,还需具备媒介操控能力。采用此模式传播彝族文化的过程中,需深入研究怎样激发第三次受众分享彝族文化积极性[4]。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本人做出以下两点分析。首先,地方政府要对彝族文化内容的传播重视起来,重视彝族大型节日活动的举办。然后在传统的节日活动中增设创新型文化活动,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促使其主动向他人分享彝族文化;其次,由于部分受众暂时对彝族文化不感兴趣,可以尝试通过一些实物奖励的方式,诱发这些受众进行活动参与,让他们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彝族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彝族文化。例如,在举办彝族节日活动的过程中,加入一些抽奖或者有奖竞猜的活动内容,让不感兴趣的受众也因此而参与或分享了彝族节日活动的内容。

(二)群聚型彝族文化传播模式

群聚型彝族文化传播模式是以受众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的,在这种模式下传播彝族文化,作为传播主体的个人或组织需要将传播的内容进行确定。一般而言,传播主体会选择彝族服饰或彝族歌舞的内容作为主要传播内容。首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抖音平台、淘宝店铺等新媒体,经由网络广泛宣传彝族服饰、彝族歌舞文化等,采用此种方式可有效吸引对彝族文化或文化产品兴趣浓厚的受众。受众聚集在一起,可以相互分享一些彝族文化或文化产品的信息,然后再由传播者定期向他们传播相关信息。比如:传播者可为这些受众组建一个微信群,定期发布一些关于彝族文化活动的内容或者小知识,让群内的人也能够自由讨论,相互探讨学习。

(三)多中心型彝族文化传播模式

在此种文化传播模式中,未明确规定传播者的范围,所有人都可以作为传播者存在,且涉及的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同人通过互联网发布的彝族文化的相关信息,都可以被汇总在一个数据库内,而后来的对这些内容进行搜索的人,就可以通过相关的关键字搜索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这对于彝族文化传播来讲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相较于其他地区,彝族地区经济不够发达,在教育、职业等因素影响下,不同传播者对彝族文化的认知程度存在差异,且对新媒体的利用程度也不相同,因此不同传播者传播的彝族文化内容质量不同,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不足,致使文化传播效果不够好。在此情况下,为充分发挥文化传播模式应有的效果,需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相关彝族文化宣传部门或人员,帮助传播者学会使用新媒体进行彝族文化的传播,鼓励彝族人民自主传播本民族的文化内容。

四、小结

新媒体的到来为彝族文化的传播带来了相当多的机遇,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将彝族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并喜欢上独特的彝族文化,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将彝族文化传播出去,不仅能够保护文化的多样性,还能够将文化衍生出的文化产品进行推广,带动彝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因而彝族文化传播日益受到彝族民众的重视,同时彝族文化的传承及保护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这对保证我国文化多元化、促进我国文化繁荣十分重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