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 永 李建林 李维勇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课程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微观、最具体的体现,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载体,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根本保障。高校建设的目标再伟大,最终要落实到专业建设上,而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课程建设。自2018年6月开始,“打造金课、消灭水课”已经成为高校和全社会的共识。
所谓“金课”,其标志性的指标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金课”的类型包括五种,分别是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1]。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从2018年开始,在中国大学慕课(MOOC)平台上建设了在线开放课程“文档处理与信息检索”,并利用此慕课平台,结合线下教学资源,全方位打造混合式教学模式,几年来,教学成效不断提高,现对课程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前面已经讲过,“金课”的形式本身并不新颖,也属于正常的课程,只是其指标具有“两性一度”的特点,所以在课程建设之初,如果想将课程建设成“金课”标准,则课程的建设指标就必须按照上述的标准来。以“文档处理与信息检索”课程为例,其高阶性指标体现在课程讲授的内容要体现当前最主流的岗位能力需求,改变了以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仅仅是讲授各种基本操作的形式,内容以工作任务驱动贯穿始终,完全从工作实际情景出发,案例本身也具有典型的工作任务形态。课程的创新性是三段式教学实施方法,具体方法是学生学习本课程三周后,即进行第一次机考测试,机考合格即线下课程免修,随后学生自修线上课程;第一阶段机考没通过的继续学习四周,然后进行第二次机考测试,机考合格后线下课程免修;第二次机考测试没通过的,再继续学习四周,然后进行第三次机考测试;最后所有学生的课程成绩进行统一核算,成绩均有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两部分构成。这样的课程设置方法,也使得课程具有了金课的第三个指标,即挑战度,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尽早地达标,这样就形成了很好的良性竞争,使得课程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是一种普开的通识类课程,需要大量的教师来进行教学,实际上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当前的时代,必须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2]。还是以“文档处理与信息检索”课程为例,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课程团队在学校教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力筹措资源,花大力气建设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资源,概括起来,课程资源由“1+1+1”构成,即1个线上课程资源(在中国大学慕课MOOC上开课的在线开放课程,每年开课两期),1个立体化教材(与慕课资源同步匹配的新形态实体教材,已经出版使用两年,新版还在不断优化改进中),1个全自动计算机基础考试系统(由学校统一采购,可以高效的支撑线下测试),在上述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均组建了专门的团队,分别对线上资源和教材的编写,投入了很大的力气,正是因为资源保障到位,才能够建设成优质的课程资源,而这些优质的课程资源又可以对课程的实施起到很好的保障,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极大地节约了教学师资资源。如果把课程资源的建设过程比作一个项目的话,那开始的时候花大力气投入的资源,对比课程执行的时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节约人力物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无论怎么计算投入产出比,都是非常合算的。
工匠精神绝对不仅仅体现在产品制造方面,事实上,课程资源建设本身就是教师应该精心打造的产品,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产品,必须要花大力气精心打磨。“文档处理与信息检索”课程团队,在线上课程资源、实体教材编写两个方面,都花了极大的力气;以线上资源建设为例,除了精心录制微课视频之外,对于课程的实操素材,也是精益求精,充分考虑了学生(包含社会学员)学习的实用性,案例资源包含了操作素材、文档模板、操作步骤说明文档等,部分难度较高的操作案例也匹配有实操视频展示;另外,线上课程资源还匹配有单元测试习题、总评测试习题等,所有这些课程资源,在每轮教学执行过程中,还会不断地进行丰富和完善,使得课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课程建设过程中相关的工作过程性材料(部分)如表1所示,这些文档见证了课程团队精心打磨课程的工作历程。
表1 《文档处理与信息检索》课程资源建设任务清单(部分)
无论教学资源建设的多好,关键还要看实际应用情况,另外要注意的是,课程本身是有生命力的,要不断地持续改进,这样才能始终保持课程的活力[3]。“文档处理与信息检索”课程持续改进的依据,来自持续进行的科学调研,课程的调研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一是通过在线课程平台的讨论和答疑活动,二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师生交流访谈活动,三是通过设置调查问卷,以在线调查的形式来科学的收集数据,并进而进行分析,作为课程改进的依据。在课程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是不能等到课程执行完毕之后再进行调研反馈,因为这样做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课程的调研改进应该随着课程的执行随时进行,课程的调研手段也不必每次都很正式,课程团队需要及时的跟踪教学的实施情况,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随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并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图1 课程调查数据(数据来自麦可思调研平台)
我们都知道金课的标准是“两性一度”,这个主要是指的课程教学设计方面,如果将课程的衡量指标范围再扩大一些,我们还可以从其他的方面,来提升一下对课程建设目标的要求。第一,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要始终保持思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达到很高的水准,目标导向性要明确,课程的内容要有适用性,应始终紧跟社会的实际需求;第二,课程团队成员本身也要常学常新,时代在变,教学内容在变,学生也在变,所以教学团队成员本身也务必要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实现教学相长;第三,还应继续提升课程的应用效果与影响,我们都知道,大学本身是肩负社会责任的,其课程也不应该仅仅是针对校内的学生,对于社会上的需求,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群众文化素养,这些都应该是我们建设课程的目标和追求,所以说,按照“金课”的标准来要求的话,我们的课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课程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综上,“金课”的建设理念已经被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和认可,无论是本科的“双一流”,还是高职的“双高”建设,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归根到底,还是课程建设。在当前时代,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务必要尽心尽力,全力推进课程建设,不断打磨课程,紧跟时代发展,坚定淘汰“水课”,努力建设“金课”,方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