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艺术设计到生活审美——对高校艺术设计通识教育的探讨

时间:2024-05-04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225300)

人们在社会关系中从事各种活动,以此来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艺术设计作为人类造物和创新发展的一门实用艺术,不但改变着人们的活动样式,还激发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现今,中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高校作为培养社会高级专业人才的主要基地,将艺术设计通识教育纳入新时期公共课程教学内容,不仅能开启学生对生活审美的意识,还能有效提升学生营造生活的创新力,优化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公共设计艺术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有一双分辨美丑的慧眼,在生活中具有选择美的产品、创造美的生活的能力”。在此学习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进行“设计参与生活的尝试”,还能体验艺术美学语境下的生活设计。

一、大学生在生活中对“美”体验的缺失

20世纪初,随着西方美学传入中国,国内学者开始用现代眼光审视西方美学并融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艺术来发展中国现代美学,再以新的“姿态”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时下,在人们生活的很多领域中都有借鉴美学的思考,赋予艺术设计新的活力,丰富了人们生活审美的情趣,进而不断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景来促进社会生活的进步。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就目前国内高校教育的研究现状来看,大多数高校立足于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而非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却很少涉及艺术设计的相关课程,忽视了学生审美意识、心性、创新力和实践力的培养,影响了他们未来综合素质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开始迈向整体性发展的新时代,唯有不断的学习、扩展知识面,才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当代大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不再局限于所读专业方向的课程,还好奇于艺术的神秘,感悟于设计的魅力,从而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由此可见,如果高校教育不与时俱进的整合自身学科专业建设,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未来成长规划,还会影响其对生活的态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高校教育沿袭多年不变的发展思路、专业方向和教学大纲,过多专注于传统专业教学模式,进而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已不能承接新时期大学生的发展需求。鉴于目前形势,高校教育体系可融入艺术设计通识课程进行完善,以此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有效而正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的动力,积极适应大学的生活;另一方面,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换代迅速,高校教育不仅要增强自身创新能力,还要根据大学生健康教育成才轨迹,逐步完善教育体系,从而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鉴于这些思考,将艺术设计作为高校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一,发展符合国内高校特色的艺术设计通识教育体系,提升其地位,已势在必行。

二、艺术设计通识教育引导学生对生活审美的思考

现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艺术设计的体验,是通过生活过程中对所经历的一系列审美感受来实现的,可以从内容解读为艺术美化生活,设计改变生活,两者共同服务于生活,所以艺术设计是一门认识“生活”并创造美好生活的学科。鉴于这些思考,从“艺术设计”通识教育与“生活”“课堂”的关系来看:一方面,“艺术设计”实践于“生活”之中,引导大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感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拓宽其审美视野,激发学生创新力,进而为将来美好的生活愿景而努力学习;另一方面,“艺术设计”实行于“课堂”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和新思想,并且在学习专业知识之时,还尝试探析艺术设计对生活美学的作用,“对生活现象的捕捉,对生活方式的品读,对生活选择的剖析,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对生活意义的探究等不同层面。”在艺术设计通识教育的启发下大学生不断调整自我审美的心理坐标和认知维度。由此可见,艺术设计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市场、经济和科技等诸多学科领域,使非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能够跳出本专业的视角和框架,以更宽泛的视野、思维来审视和分析未知事物的能力,形成一个较为清晰而完整的思路去判断、剖析和开拓的学习模式,从而更好地提升学习的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发展打下理论基石。第二,“专业艺术教育与普通艺术教育有着完全不同的课程价值取向,专业艺术教育重在培养创造精神产品的专业艺术工作者,普通艺术教育则重在培养热爱艺术的普通爱好者和欣赏者”。艺术设计教育的作用在于促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敏锐而好奇的心思,以及增强自身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会观察、感受和理解外界事物传达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有目的分析、体会和思考,练就一双慧眼,并形成潜移默化的内在驱动力,去解锁学习和生活的密码。第三,设计为人,以人为本在高校教育中用艺术的特殊形式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塑造学生的灵魂,学会换位思考及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把所学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第四,基于艺术设计服务于社会生活的特性,既起到构建高校学科专业与社会生活的桥梁作用,又可作为高校教育关联不同学科的纽带,成为学生跨界学习的“导师”,这就为大学生提供全面学习和发展的可能。第五,“艺术设计”与“生活审美”通识教育的任务是研究生活按照美的形式设计,教会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善于表达自己,并把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

纵观当今高校,学生为了将来就业,很多时候只专注于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这是一种基于被动状态下的学习模式,单一而无趣。即便有学生想跨界了解和运用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找不到合适的过度方法,也只能生搬硬套,学习难度太大,很难继续学习。著名艺术家贡布里希认为:“伟大的艺术对生活所做的解释, 竟然能使我们更为成功地应对混乱的事态, 能让我们从生活中汲取一种更令人信服的现实意义。”面对现状,许多高校也逐步展开教改,将艺术设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弥补传统教学单一的课程形式,为学生构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让学生能够明白所学专业知识的作用,并将其付诸于实践。

三、从艺术设计在高校通识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现今,中国高校大多开设了关于美育的公共课程,主要倡导美学理论方面的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美德修养及美的知识,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美育之后,却尴尬的不知道该如何付诸于实践。鉴于此,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审美性、创新性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将其引入高校通识教育体系中,就可以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目标。所以,在当前高校教育环境下,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高校教育资源还要进行部分优化,主要体现在软件和硬件方面。

(一)艺术设计通识教育的硬件资源实时更新换代

硬件是辅助艺术设计课程展开、实施与完成的重要工具。具体表现在:第一,在进行艺术设计知识传授时需要借助多媒体、音响、码数产品、模型道具等来传达,以实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来阐述太过于抽象,就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效果。第二,教学硬件的多元化应用,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拓宽了教学空间,丰富了课堂教学样式和教学手段,形象而具体的知识信息输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印象。第三,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教学设备更新换代,增强了教学课程的趣味性、互动性和直观性,辅助学生更快、更好、更简单地理解知识。第四,长期以来,在校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书本知识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的使用性,动手实践能力较弱,眼高手低成为普遍现象。作为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艺术设计学科,时常需借助器材设备来完成操作,运用器械、数码产品、材料、技术来模拟作品的真实效果,以此审视作品是否符合生活审美的要求,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概言之,高校发展艺术设计通识教育需要相应的硬件设施加入到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取得好成果。

(二)艺术设计通识教育软件资源实时优化发展

高校教育软件资源即“软实力”是大学运作、发展和创新的基石,也是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得以展开的基本条件,更是课程教学具体实施的实体依托,而且软实力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由于艺术设计通识教育主要面对的是非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教师在进行课程准备时,需要对艺术设计专业知识进行针对性搜集、分析、归纳、提炼和转化,优化知识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其二,教师的自我优化是深化艺术设计通识教育课改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科专业化发展的应然选择,更是创新教学模式、方法和内容的动力。为此,专业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努力提升学历,及时了解和掌握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更新教育知识、理念和思维,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的设计和内容,为良好的教学过程建立理论基础。其三,再完美的教学理念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才能逐步转化成为学生可接受的知识、思想和精神。优化教学途径,通过观看、欣赏、演讲、游戏、操作等贯穿教学始终,使教学速度、形式和效果最优化。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对于艺术设计通识教育的探讨,必将优化和开创高校教育的新局面。

“从艺术设计到生活审美”课程在大学本科通识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并非一门欣赏或审美类课程,而是一门艺术审美与生活应用结合的课程,一方面它既可以帮助非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作用,又帮助他们建构审美意识和创新生活品质的方法,既从艺术审美方面提升了自身素养,又从设计生活方面提升了自身能力;另一方面不仅促进了高等教育优化教学资源配置,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艺术设计的实践过程中参与生活审美的体验,实现自主成长,构架所学专业课程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桥梁,如:设计与消费心理学、设计产业与经济学、艺术设计与信息学、艺术设计与传播学等等。“学科交叉融合是‘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活动,学科交叉点往往就是新学科的生长点,同时人才培养的制高点也离不开学科交叉融合与新科学技术的因素。”当前,大学生仅具备专业知识是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势,还要汲取一定的艺术设计完善自己的生活状态。“从艺术设计到生活审美”以通识教育的形式“回归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克服狭隘的功利主义弊端,冲破过渡分割的专业壁垒,从而培养心智健全、素养深厚、视野开阔、知识贯通、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专门人才”。

四、结语

新时期高校积极整合多元化教学模式的通识教育体系,将“艺术设计到生活审美”的教学思维引入高校通识教育课堂,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力,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美的感受力,优化自身生活品质。所以说,艺术设计通识教育的提出既丰富了审美教育的理论体系,又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专业人才拓宽了成长的路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