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崔世光《钢琴交响狂想曲——楚汉武士的故事与诗篇》的民族性与演奏研究

时间:2024-05-04

(华南理工大学 510000)

本文从创作中的中国古代故事和民间音乐素材,钢琴写作手法,乐曲曲式结构和音乐意境等方面来分析其民族特点,作品作为民族历史现代化发展的典范将大量民族音乐素材移植到钢琴曲中,运用多声部交融演奏,楚汉相争刘邦和项羽决战的委婉凄凉与钢琴的大气磅礴撞击火花跃然纸上,既具现代气息,又兼具浓厚的东方神韵,进而升华演奏技巧和加强演奏效果。作品是以楚汉之争为背景,既有刘邦功成名就的英雄气概,又有项羽英雄末路的悲愤。分析研究《钢琴交响狂想曲》,不仅能够对该作品民族故事性的具体表现有更深刻的了解,对于其演奏的效果提升也有重要的帮助。文章从两部分对《钢琴交响狂想曲》做简单概述,第一部分介绍其民族性的主要表现,第二部分概述其具体的教学演奏,以下是两部分内容的详细研究。

一、《钢琴交响狂想曲》的民族性表现

《钢琴交响狂想曲》的民族性表现十分的突出,对其的内容做具体的分析,发现其民族性是从两个方面做具体表现的:

(一)民族故事性

《钢琴交响狂想曲——楚汉武士的故事与诗篇》是崔世光选择以中国史实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故事为题材入手民族内涵,副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再现将刘邦和项羽的大将形象先从音响对比效果为铺垫展开,作品情绪饱满,具有浓厚的音乐性和故事性。高潮段、再现段、华彩段重复出现并在全曲各段贯穿始终。前者是项羽穷途末路对良驹和美人万般无奈的慷慨悲歌,后者是刘邦班师回朝对忠臣和乡亲踌躇满志的英雄壮歌。密集音符的使用同时巧妙的和声填充使英雄的形象和故事都描绘地更加饱满,一个个音符在充实完整气魄宏大的历史的兴衰浮沉中沸腾燃烧直至淹没尾声,英雄的传奇也随之爆发。

(二)民族音乐性

1.对中国传统乐器的音色模仿

钢琴因为它可伴奏可独奏、音域最广、力度变化最丰富,通过不同的演奏者或者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展现不同的音色,通过钢琴多声部形式展示其和声语言。作品中开始加入西方现代作曲技法是我国钢琴作品民族化发展和音乐多元化发展的基础,因此我国作曲家很重视对钢琴音色的开发。在本曲中,通过模仿各种民族音效,以密集的二度音程音群为单位拍不断增快,模仿鼓号声,钢琴和其他声部的主副交替通过琶音和颤音的技巧增加旋律性的同时加厚伴奏织体,列营布阵的紧凑节奏和较强的颗粒感营造大战之前的紧张气氛。在战争结束后,楚国士兵涣散、哀号的悲凉情绪通过长音对凄凉箫声的模仿表现。

2.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和声运用

对比西方传统古典钢琴曲,带有改编元素的钢琴音乐最突出注重的是旋律的和声性、节奏的韵律感、伸缩感和细腻感。作曲家运用的调式非常现代,不是仅民族或仅西方,而是探索出更能表现民族调式色彩与风格的和声写作,在使用西方技法的同时融合了特有的民族五声调式元素把原曲中以中国音乐较为传统的单音形态陈述的旋律整合成适合钢琴和多声部交响演奏的旋律。例如调式上以民族五声、七声调式为基础,和弦材料以非常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四五度叠置的附加和弦、形态较为自由旋律中较为突出的二度叠置和和弦三度形式构成的高叠和弦,利用和声织体的变化,将作品做多层次、多方位的发展,使作品具有和声色彩,具有块状、立体的流动感,以削弱西方和声功能性特点、凸显浓郁的中国韵味,深化传统音乐意境为首要目的。

3.对中国传统演奏的节奏处理

悬念是戏剧情节的重要表现手法,为了契合“武士”主题,作者在全曲中加入了“戏曲节奏”的内容,与西方音乐较为规整的节奏律动不同,戏曲节奏通过多样的节拍节奏,还有更加自由的散拍子或紧张或松弛、或显性或隐性地表现“韵味”、展现音乐故事进程的同时增加旋律线条的流动性和节奏感,“引而不发”的悬念感让故事有了一波三折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想要演奏者和听众感受到情感弧度的变化和幅度上制造的起伏。《钢琴交响狂想曲》中四个小段落在不同程度上都使用了可以加速的自由节奏,这也是模仿传统民族乐器演奏民族音乐节奏处理的典型。

二、《钢琴交响狂想曲》的教学演奏

(一)演奏技术层面

这首交响钢琴作品篇幅较大、气势恢宏且结构安排十分紧凑,语气和意境都具有崔世光作品风格的特性,节奏感强烈且有力,不仅需要演奏者有极高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也需要脑力和体力的双重配合,对演奏的触键方式和声音色彩有整体把握从而在情绪感染力上进行更好诠释。以庄重的音流来展现音域较低的引子,此种方式下所营造的音响效果深切又庄严,极易把人带进故事情绪。在乐曲的再现部应和呈示部各声部相互交替演奏,注意出现在再现部的大篇幅琶音之后以G为根音向上二度、四度、五度的和弦重叠安排三连音交叉出现演奏上(如图例1)的节奏准确和音数准确,这就需要通过多次练习达到触键的均匀和控制。应保持大臂放松,手肘立到舒服的又能提供支撑的状态,并利用手掌关节稳定予手指带动起来,保持声音的松弛呼吸状态,在较强力度的基础上将色彩性和声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由流动轻快渐入稳定扎实的演奏,把每一个音演奏得清晰,从而使音响效果更为立体化,钢琴作品演奏更具层次感。另外,因为民族特性的原因,在踏板的使用上中国作品和西方作品也有很大的区别。进行密集的和弦演奏时,要根据作品的民族特性和旋律性进行踏板更换,不然就会显得“糊”,但是不使用踏板又会达不到作品的连贯,最好在对作品足够熟悉了解以后把旋律特性了然于胸,然后使用“半踏板”或者其他方式更完美地完成演奏。

最后,整首作品的演奏走势上也同样需要演奏者根据演奏钢琴的不同、各段不同的情绪进行二度创作,须分辨“同旋律在不同音乐体系中的差异来求得正确状态的演奏”将自己的耳朵作为演奏的标尺,训练时多揣摩,演奏时及时调整。才能将这首《钢琴交响狂想曲》的音乐内涵完整地展现。

图例1

(二)民族传播层面

中国钢琴音乐传播在高校中处于弱势位置,高校普及民族音乐作品既是钢琴教育中国化的需要,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每一个学音乐的学生除了是民族音乐传播者,更是世界了解中国现代钢琴作品的窗口。在演奏作品的前提是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和民族荣誉感,国人与生俱来的审美本能与钢琴学习结合,成为一种中西文化观念为一体的东方“新”民族音乐,只有这样,民族作品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定位。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作品《钢琴交响狂想曲——楚汉武士的故事与诗篇》的民族性和演奏传播的相关分析,我们要保持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中共同的自然美的追求,更应正确认识我们的民族优势,这样才能推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持续发展以崭新的面貌推向世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