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古筝演奏中触弦技巧对音色的影响——以《渔舟唱晚》为例

时间:2024-05-04

(扬州大学 225000)

音色在古筝艺术演奏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品的内涵通过音色的传达得以体现。其中古筝作品《渔舟唱晚》是学琴者的必弹曲目之一,也是古筝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曲目。筝曲中演奏者对触弦方式的把控对演奏中音色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触弦方式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演奏者自身演奏技法水平,也有助于从音色中去窥视音乐形象。

一、中国古筝作品《渔舟唱晚》概述

(一)作曲家及筝曲简介

娄树华,师从魏子猷先生,严格按照魏先生的传统教法研习古筝,从而有了扎实的古筝技艺及修养。1935年至欧洲各国参加“中国音乐旅行团”演出并被《沙漠画报》报道,将中国民族音乐瑰宝“月中筝”发扬光大。1936年,娄树华编订了《古筝练习曲21首》、《古筝曲选集》,虽未刊印却经门人的传述得以推广,其自编自刻的《筝学讲义》采用简谱记写使北方筝艺在金陵地区开始传播普及。

筝曲《渔舟唱晚》,曲名取自唐代王勃千古绝唱《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是20世纪30年代由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创作的一首河南筝曲。通过传达渔夫们载歌而归怡然自得的劳动形象来表达自己对质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和对祖国山水的热爱。

(二)筝曲《渔舟唱晚》的音乐形象

古人云:“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江南水乡,夕阳西坠,碧波荡漾、晚霞斑斓,这样的湖光山色,让人如痴如醉。放眼望去,水天一线,渔船渐近,渔民载歌而来。他们划动着船桨,溅起片片浪花,荡起层层涟漪,荡浆声、摇撸声、水波声交织歌唱声在夕阳的余晖的映衬下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渔夫们爽朗的笑声回荡在湖面上。落霞耀眼,孤鹜低飞,水中映衬着这样一幅流动的美景,正所谓“天光云影共徘徊”。渔船渐行渐远,徐徐微风下,涟漪荡漾开来,偶尔雁群飞过,晚霞如鲜艳的缎子染红了山水,一切又回归宁静。

二、影响音色的触弦因素

(一)基本弹奏方法

1.夹弹法

以“托”的夹弹法为例,利用大指掌根关节的运动,向斜下方拨弦,手掌状态成圆形,手臂手腕手背同时运动。在弹奏时,通常会配以“扎桩”的手型,弹完弦后,顺势落在下一根琴弦之上,手腕高于手掌。夹弹法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弹奏方法,音色厚重饱满,均匀流畅,大量传统流派筝曲运用此种方法进行弹奏。

2.提弹法

提弹法是一种悬空无支撑的演奏法,早期,这种演奏法常用于浙江流派筝曲,相较于运用扎桩的夹弹法更为便捷灵活自如。因此,在弹奏快速段落时有着明显的优势。弹奏时手腕放平,不要拱高,弹奏时手指小关节向手心弹奏,每根手指有相对的独立性,一根手指弹奏时其他手指呈放松状态。提弹法音色清脆明亮,干净圆润。

(二)触弦方法对音色的影响

1.触弦方式

对触弦方式的分类不同筝派有着不同的见解。中国古筝之乡—扬州筝艺的代表人物王小平老师将古筝触弦方式简称为四种,分别为贴离、贴贴、离贴、离离。贴弦即“弹前贴”,贴离即手指贴靠在琴弦上,弹弦时向手心方向发力随即放松离弦。贴贴以托的夹弹法为例,即四指和小指自然支撑在琴弦上,大指通过运用大指掌关节的力量,与面板呈45°角向斜下用力弹奏,使之贴在下一根琴弦上。离弦即弹前有预备动作,离贴时手指要距离琴弦一定距离,即预备弹弦,掌关节撑住,斜下方用力快速触弦随即贴在下一根琴弦上,在触弦瞬间要有充分的爆发力。离离与离贴不同,离离弹奏时手指小关节向手心方向快速发力随即放松,像拍皮球一样使音富有弹性。用贴弦法弹奏时减少了触弦失误率,音色更为饱满均匀,多用于筝曲中慢速抒情的段落,而离弦弹则增加了音色的颗粒性,极大改善了触弦杂音大的问题,多运用于快速爆发性段落。

2.触弦速度

古筝在实际演奏时,不同音色状态通过不同的触弦速度来表达,不同音区的慢触弦慢离弦给人以缠绵柔美或浑厚古朴之感,如筝曲《高山流水》中前三个乐段描写“高山”的壮丽,表达了深沉悠远的意境,则慢触弦慢离弦则保证了音色的厚重。快速触弦与离弦则适用于充满爆发力的乐句段落,使人听之情绪慷慨激昂,如筝曲《战台风》快板热情激烈、气势磅礴,以第一段落1—33小节的双手对位的撮音为例,快速的爆发式触弦烘托出了上海码头工人繁忙的氛围。

3.触弦深度

作品情绪与内涵的表达通过层次丰富的音色来体现,厚重饱满的音色表达了乐曲的古朴典雅,清脆明亮的音色表达了乐曲的活泼灵动。当乐曲情绪深沉时,义甲的触弦面积大,触弦位置较深,以指甲尖为起始端,触弦位置大致位于义甲1/2处,而演奏活泼轻快的曲目时,触弦面积小,位置浅,触弦位置以指甲尖为始,则1/3处最为适合。

4.触弦角度

触弦角度可大致分为正面触弦和侧面触弦,在弹奏时,若是义甲侧面触碰琴弦则会出现杂音,造成音响效果上的损失,而正面触弦的音色则干净均匀,也极大避免了杂音的出现。

三、古筝作品《渔舟唱晚》的触弦与音色

从划分作品段落上看,不同文献划分标准不尽相同。笔者《渔舟唱晚》这首乐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慢板、快板和尾声。

(一)慢板

慢板是一个非常优美的段落,大致又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慢板旋律比较平稳、舒缓,速度较慢、触弦力度要轻柔,营造出夕阳下一幅柔美祥和的画面,音色不需要太响,大撮可采用贴离的触弦方式,既保证触弦的准确性又使音色更为饱满浑厚,且触弦时中指和大指尽量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以保证音色的均匀和整体的统一,义甲触弦面积以二分之一处为宜。中低音区贴离触弦慢发力,给听者以典雅古朴之感。渔船未归,微风徐徐吹来,夕阳下湖面波光粼粼、呈现出一幅静谧安宁的画卷。这个曲子中有非常多的小刮奏去连接乐句与乐句之间,刮奏要轻柔一些,触弦不要太有颗粒感,大指义甲正面触弦,指关节撑住,音色要柔而不虚,像水一样流过音与音之间,应注重音与音之间的衔接感,不可太生硬。慢板第二部分相比于第一部分旋律更加的流动,弹奏音区由中低音区转向中高音区,音色更加秀丽明亮。义甲触弦面积较浅,触弦速度较快。清脆的音色在乐段的进行中有许多形象的表达,有许多呼应式的乐句,语气感强,旋律仿佛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像渔民在船头互相问答对话。呼应式的乐句在贴离触弦方式的基础上加入离离触弦,在演奏者对每个乐句不同的力度把控下使柔和的音色多了几分跳跃灵动之感。在做对比句的时候,不但要有强弱的对比,也要有色彩的对比,即色彩的明暗。之后下行模进开始出现,也叫“复式递降”,接着出现连抹构成的段落,旋律走向由高到底,触弦力度也从强至弱,像余晖斜照湖面,水花晶莹剔透,溅起一圈圈涟漪。

(二)快板

快板有三个来回,循序渐进继而推向高潮,展现渔民打鱼归来,欢快热闹的场景。第一遍速度最慢,力度也最弱,仿佛渔船在远处划行,随着渔船由远至近,第二遍速度渐快,力度加强。第三遍最快,力度最强,形象的表现了渔民快速划行,浪花四溅的情景,表达渔民打鱼归来的欢快心情。一句中间,一句靠岳山演奏。指法不一定要用勾托劈,用勾托抹可以保证音色的均匀饱满。袁莎老师在第二遍渐快时,建议弹奏者可以采用夹弹法的勾托劈,音色会更为扎实浓厚。其中刮奏的演奏格外重要,凸显了渔民荡浆归舟,船桨划过水面的声音。在快板的演奏中,多采用离弦弹奏,使音色充满颗粒性。

(三)尾声

情绪在全曲进入高潮后进入尾声,渔船渐远,夜色渐深,一切又静谧如初。最后几小节触弦力度渐弱,触弦方式为慢贴弦慢离弦,音色弱而不虚,柔而不屈。

四、结语

本文针对筝曲《渔舟唱晚》中触弦这一要素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触弦方式、触弦速度、触弦深度、触弦角度四个方面的深入分析从而对音色的理解更加透彻从而增加乐曲表现力。作品情感需要演奏者熟知触弦技巧同时结合演奏者对作品的感受得以更好表达,同时,在日常练习中多加练习感受多种触弦方法也有助于提升演奏者的演奏水平。然而,探究之路永无止境,笔者之见尚有不足之处,古筝触弦技巧仍有待深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