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电影《绿皮书》中人物设计的差异性

时间:2024-05-04

(辽宁传媒学院 110136)

韩 虓 (辽宁大学 110036)

任何一部电影类型片,编导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因为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往往可以让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观众产生移情效应,人物形象设计直接关乎到影片的口碑与艺术效果,而且为了避免主要人物形象之间的相似性,编剧们可谓煞费苦心地设计着故事中的人物组合,精雕细琢地刻画着主要人物之间的差异性,回顾世界电影史,那些令人难以忘怀又津津乐道的经典人物组合比比皆是,那些主要人物形象之间的差异效果更是令人拍案叫绝,从《一夜风流》中倔强任性的富家千金女埃莉·安德鲁斯和丢掉工作的落魄新闻记者彼得·沃恩,到《闻香识女人》中魅力四射的退伍军人史法兰中校与生性腼腆、率真的查理,从《爆裂鼓手》中冷酷极端的魔鬼音乐导师特伦斯·弗莱彻与不谙世事的少年安德鲁,到《菊次郎的夏天》中玩世不恭的菊次郎和内敛单纯的正南,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优秀影片都有着一对引人瞩目的人物组合,在这些精彩的人物组合中,我们都发现了一个共同特点,即人物形象设计的差异性,也正是主要人物之间的差异性设计,帮助编导成就了剧本的戏剧张力和电影的魅力,下面我们来看《绿皮书》中两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差异设计。

一、社会层面的差异

《绿皮书》的故事发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当时的美国社会依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种族歧视现象,由于历史原因,美国南部白人对黑人的态度相比北部则更加仇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位黑人钢琴家却准备深入美国南部地区进行巡回演出,这样的戏剧前提使故事具有了天然的冲突,而更有意味的是,这位黑人钢琴家却选择雇佣一位意大利籍的美国白人担任自己的司机。影片开始不久我们就会清晰地看到两者之间在不论在贫富还是社会地位上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性,首先托尼的职业仅仅是夜总会的服务生兼保镖,混迹在诸多上层人物、帮派分子和酒鬼之间,他为了挣钱贴补家用不惜去偷上层人物的帽子,去和人比赛狂吃二十六个热狗,并将自己的手表典当出去,而再看黑人音乐家唐·谢利博士,仅仅从面试的一场戏我们即刻一目了然,他住在高档音乐厅的楼上,至少四个人同时面试一份能为他服务的工作,其家中的陈设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巨大的象牙、琳琅满目的种种工艺品,而谢利博士本人则身着一身华丽长袍坐在如同祭神一般豪华的王座上,富有与尊贵填充着他的生活。同时,他又颇具盛名和社会地位,而托尼在谢利博士的管家和乐队其他人看来仅仅是个不足挂齿的司机,他们甚至从不正眼打量托尼,可见托尼仅仅是个为人打零工的小人物,与唐·谢利博士形成了巨大的差异性,这种人物设定的反差增加了戏剧效果,也为接下来的故事奠定了矛盾冲突的基础。

二、性格层面的差异

“如果没有找到真正属于某个人物的核心性格,再多的外在装饰也无法掩饰人物的空洞”。1可见,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最重要标志就是人物性格,而《绿皮书》的编剧在人物性格塑造上更是绞尽脑汁,同时为了避免重复,编剧极尽全力地描绘着两人性格上的巨大差异,接下来我们将从三个角度去探析托尼和谢利博士的性格差异。

首先,谢利博士温和而高雅,特别是在面临冲突时,谢利博士从未想过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当他和托尼因为一块石头产生巨大分歧时,谢利博士仅仅是态度上略微强硬,而言语中却依然注重措辞和逻辑性,他的行为仅仅是要说服托尼归还石头,而非强硬阻止。与此相反,在面对谢利博士的好言相劝时,托尼却暴跳如雷。之后在南部某庄园演出时,谢利博士不被容许在使用室内卫生间,而是要求去室外的破旧小屋方便,谢利博士难掩愤怒,但也只是用“回旅馆要花费半个小时”进行抗议,但托尼却告诉谢利博士,应该直接在大厅的地板上方便。特别是后来,当谢利博士在南部酒吧被一群白人围殴时,他如同一只绵羊一样任人宰割,丝毫没有反抗意识,相反,前来营救的托尼则恐吓那群白人如果不放了谢利博士,自己将开枪杀人。

其次在生活中,谢利博士显得十分谨慎,而托尼则不拘小节甚至邋里邋遢,在两人同处一车时,托尼在车内烟不离口还大吃大喝,而谢利则不断地提醒托尼眼睛要看着前方,担心意外发生。特别是托尼邀请谢利博士吃炸鸡的桥段,谢利博士不停地以“没有餐具和弄脏衣服”为理由,拒绝吃炸鸡,而托尼则拿着油腻腻的炸鸡大块朵颐,甚至将鸡骨头扔向窗外。谢利博士每晚喜爱独自一人喝酒,但他依旧衣着考究,举止严谨,而托尼则在谢利博士演出时与黑人司机们跪在地上赌博赢钱,两人在生活细节中表现出性格上的截然不同。

最后,谢利博士性格深处十分孤傲,他虽然享有盛名,但他不被白人上层社会全然接受,在美国南部白人眼中他仅仅是个弹琴的,而谢利博士又很难融入相对下层的黑人社会,他甚至没听过黑人流行歌手的音乐也从不去黑人酒吧,重要的是他和家人没有联系,他注定是个孤独者,正如在滂沱大雨中他喊道:“我不够黑,也不够白,甚至不够男人,告诉我托尼,那我是谁?”而相反托尼则很能融入环境,并善于和三教九流打交道,他能轻而易举地变相贿赂警察从而解救谢利博士,他和家人、工作伙伴、邻居甚至帮派分子都能相处得很好,从性格角度,这也是两个人最大的不同之处。

三、人物内外的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主人公之间对比而形成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但被观众广泛忽视的是作为人物自身内外的差异性,《绿皮书》中不论是谢利博士还是托尼,两人身上都有着跟自身外部条件完全不同的内在世界,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且饱满,正如罗伯特麦基说:“当人物塑造和人物真相完全吻合时,内心的生活和外在表现同为一物时,这个角色变成了一张重复出现的、可以预见的行为清单,不是说这个人物不可信,单调的人物的确存在,但是作为主角,他很乏味”。2

托尼生活在社会中的边缘地带,他性格粗暴不羁,文化程度很低,又喜爱赌博惯用暴力,但这样的外表之下又有着意大利人的极为传统的家庭观,他对待家人温柔负责且充满善意,即便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从夜总会下班后也要亲吻睡在床上的孩子,而在即将踏上和谢利博士去美国南部巡演的旅程前,他要对妻子和家人叮嘱并一一告别,一副铁血柔情男子汉的形象跃然于屏幕。

相比之下,谢利博士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殷实的家境,但他确是个孤家寡人,他虽然文质彬彬,谙熟遣词造句的学问,精通情感的表达方式,但却无人可以交流,内心充满疑惑和迷茫,特别是在影片结尾,当两人结束了这趟充满崎岖的旅程而纷纷回到家中时,谢利博士独自一人坐在豪华的房间中,倍感寂寥。而与此相反,托尼则投入了欢乐祥和的大家庭怀抱中,热闹且温暖,此处不仅再度形成了两人之间的反差,而且在每个人物的外部塑造和人物内心真相之间也拉开了巨大的反差,这也正是这两个人物形象丰满有趣之处。试想,如果两位主角的外表举止与内在性格完全符合,那将势必陷入福斯特所言的扁平人物——其最纯粹的形式是基于某种单一的观念或品质塑造而成3,而扁平人物是很难担当电影故事的主角的。

一言以蔽之,观众很难接受一个乏味的主人公带领自己去体验未知世界。这也正是为什么人物形象塑造要和人物内心真相要存在一个差距的原因,而这个差距越大,戏剧张力则随之增加,人物的形象则趋于饱满,更能令观众印象深刻,并且感到惊奇。

四、结语

就故事本身而言,《绿皮书》的剧作十分扎实,而且人物塑造真实有力,人物组合充满趣味性,时常令人忍俊不禁,这的确是一部令人温心且印象深刻的作品,然而影片从导演技巧上并未看到过多出彩之处,特别是在涉及到种族歧视问题的处理上,则有种隔靴搔痒并未深入剖析的之感,但作为涉及种族问题的初级作品来看,作为研究人物塑造和故事编写角度而言,这部作品绝对值得一看。

注释:

1.杰夫·格尔克.情节与人物:找到伟大小说的平衡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6.

2.罗伯特·麦基.故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118.

3.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