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场关于真实的奇幻式探讨——浅析影片《开罗紫玫瑰》与电影媒介

时间:2024-05-04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100000)

一、逆向发展,蓬勃的影视产业与低靡的经济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了这个庞大而精密的社会体系背后每个支持它运营的机制。当时的美国社会,无数企业倒闭,失业人口数量激增。正如《开罗紫玫瑰》中塞西莉亚和其丈夫的遭遇一般。然而电影工业却在这个时候逆时代潮流发展而崛起,电影院内时常人满为患。

人们在使用大众媒介时有一个基础的使用满足模型。在经济危机的威胁下,人们的生存压力无处疏解。这时,电影——这个当时的新兴媒介内部所蕴含的强大的转移功能就得到了群体焦虑的受众的青睐。影片中女主角塞西莉亚,就通过在影院内观看电影得到了在她所处的经济大萧条时代中几乎无法得到的放松和情绪的释放。在现实的世界中,人们必须为生活烦恼,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爆发的时代。街上到处都是游手好闲的待业人员,大家百无聊赖地聚在一起靠无聊的小游戏打发时间,但却没有人能够发自内心的笑。而在电影院中的电影里“生活”的人们却能够在充足的物质条件下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女主角就在影院里短暂的观影中使自己沉浸在这种“美好生活”中,和荧屏中的人物建立共情关系,从而短暂的从无奈的日常生活压力中得到解放。在人类的历史中,艺术和思想的爆发似乎总在历史的低谷期。中世纪长期的宗教控制和黑暗统治奠定了人们对人权和自由的向往,新的知识传递形式出现,从诵读到默读,大众逐渐有了独立思考的权力。二战给全世界的人们带来重大的精神创伤之后,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一度瘫痪,无线电时代却也悄然到来,声音媒介发展至黄金时期。而上世纪30年代美国电影产业作为一种艺术产业和一种新兴媒介形式,也正如所有艺术和新媒介一般,在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苦难和压抑时爆发出了其强大的力量。尽管当时电影的繁荣是一种泡沫经济,但是这段时期的辉煌还是为电影工业后续的发展以及未来无数优秀影片的产生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

二、隔离之茧,不真实的“真实”艺术创作

伍迪艾伦作为一个创作经验丰富,艺术思维灵敏的优秀导演,不仅仅在讲述故事方面有较高的造诣,也对媒介和社会有着惊人的洞察力。显然,他对电影这种媒介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和效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抓住了电影能够用虚假的故事和复杂的视听手法重塑客观世界的特点,缔造了《开罗紫玫瑰》这个亦真亦假的奇幻故事,带领他的电影观众更加深入的体验电影这个媒介独特的作用力。

随着整个影片的发展,客观真实的边界逐渐被模糊,直到故事最后观众可能会迷失在伍迪艾伦对于真实性的探讨中。现实生活里一直有主观思想参与的客观世界在影片中被变形放大,为观众构建了一个“象征界”。象征界是由法国学者拉康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它有表意和深层上的区别。从表意上来讲,对象征界的理解可以是从表意维度出发的人作为主体所体验的现实世界。正如女主角塞西莉亚所说,因为自己是人,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所以不能把未来完全模糊于主观的幻想世界中,人总是需要真实的。既然真实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定义真实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整部影片一直在探讨的。通过《开罗紫玫瑰》的故事我们可以窥见导演伍迪艾伦对于真实性的理解是与精神分析学说关于“是否有独立存在的客观世界”这一问题的讨论结果有异曲同工之处的。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世界总是主体的世界,总是主体已经身处其中的世界,所以并不存在一种所谓的独立的客观的世界。”影片中塞西莉亚与汤姆和吉尔的奇妙纠葛就恰恰印证了这一观点。塞西莉亚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影院里都没有完全摒弃她自己的主观世界,并且她的主观想法一直反作用于客观世界,给客观世界带来奇妙的影响。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由先天本能欲望构成的本我,从本我中分化出的自我,以及位于人格结构最高层次的超我。影片中由不同场景划分出不同的叙事空间,在不同的叙事空间中又展开不同的故事,而女主角塞西利亚的人格层次也在不同的场景中有不同的展现。在现实的家中,她每天为吃喝发愁,与丈夫维持着破败繁琐的生活,为满足本我的欲望奔波。而由于本我追寻快乐,避免痛苦的本能,塞西莉亚开始走出日常生活,来到电影院中通过观看电影的方式使自己得到情绪释放。在影院的观影过程中,塞西莉亚对浪漫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被唤醒,她开始有了“自我”式的思考。她不再一味的服从丈夫,开始对现实生活提出质疑。在汤姆从荧屏中走下来并爱上她之后,她关于“我是谁”的思考就更加深刻,以至于开始意识到自己能够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汤姆扮演者吉尔的出现则唤醒了塞西莉亚的“超我”,他告诉塞西莉亚人应该追求真实,幻想最终还要回归现实。这使塞西莉亚从“我能够要”的并不完全理智的追求中回归,开始向“我应该要”靠拢。虽然故事结局不尽人意,在汤姆回到屏幕中之后,吉尔立刻返回好莱坞打拼自己的事业,并没有和塞西莉亚在一起。但女主角本人的确在故事中完成了一场关于自己人格层次的蜕变,也通过三种人格层次的演进对“主体的客观世界中不完全客观的真实”做出阐释。

不同的媒介作用于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就感知模式而言,文字媒介,声音媒介,电子媒介等,分别有其各自的感知偏向。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在不同的媒介中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延伸。而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极强的媒介形式,多方面作用于人的五感,可以产生强大而直接的效果,而艺术与媒介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在信息的传播中需要经过编码,解码的过程,还会受到噪声的影响。媒介的物质属性直接作用于信息传播流程中的每个部分对信息传播效果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媒介自身的特殊性影响和制约着艺术家的创作和表达。虽然影片涉及到了很多关于人心理层面的探索,但导演伍迪艾伦的本意还是想要探讨电影作为一个媒介对人的改造。电影之所以能够对人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会在一个完全封闭的黑暗空间里造一个“茧”,把观众置于“茧”内,再用多种方法附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导演在肯定电影媒介具有强大力量的同时,又用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观众:不要完全被影像迷惑,影院内的世界终究是假的,我们还是要保持一颗清醒冷静的头脑回归现实。

三、生存法则,电影的艺术性和商品性

从人文视角来说,电影因为人们对记忆和美的渴望,对重组时空延长生命的向往而诞生。它既可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命的追求又可以拓宽生命的维度,延展人类思维的边界。恰恰也是人对电影的需求赋予了电影商品属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确也需要付费交易,才能换来这种满足,正如《开罗紫玫瑰》中女主角需要付费才能观看电影,才能暂时逃离灰暗的生活,沉浸在自己美好的幻想世界中一般。电影始于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自那时起,它就需要依靠受众的付费才能实现其商品价值,之后才具有生存和再生产的可能。虽说电影诞生于卢米埃尔兄弟之手,但是倘若电影始终是卢米埃尔式的,人们就不会再为它花钱,因为人们完全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日常生活来获得相同的体验。因此电影逐渐有了故事性,也逐渐充满了绮丽的幻想,这些故事与幻想并不是空泛的,它们有对生命边界的探索,也有如《开罗紫玫瑰》一般对真实性一类哲学问题的探讨。综上所述,电影几乎自产生发展伊始就同时拥有了商品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征。

在电影发展的历史中有一个非常辉煌的电影公司,它用类型影片告诉人们:“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它也用鲜活的卡通形象赋予猫和老鼠人的个性,造就一代动画经典,它就是米高梅。虽然在2005年它被索尼影业以48亿美金的价格收于门下,最终宣告破产,但是它曾经的辉煌和成就还是给如今的电影产业和整个世界都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从这个公司的发展和衰落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总结出商品性和艺术性两种属性在电影的生存发展中都必不可少的规律。电影作为一种介乎于艺术和商业之间的产物,其产生发展辐射着社会各个领域。20世纪20年代初是美国电影市场垂直整合的第一阶段,正在这个时候米特罗,梅耶和高德温三家制片公司合并,米高梅公司成立。米高梅电影公司在垂直整合的潮流下一手包揽电影的生产,发行和放映三大环节。它作为控制当时制片产业的几大公司之一,同时还拥有巨大的票房收入。而后,随着明星制的逐渐确立和类型片的蓬勃发展,米高梅公司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巨额收入,《宾虚》的上映标志着米高梅电影事业发展至巅峰。然而在1948年5月,随着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米高梅不得不放弃发行和放映业务,也因此失去了最高收入来源。在遭遇这样的重大打击之后,米高梅电影人依旧没有放弃艺术追求,先后制作生产《2001太空漫游》,《洛丽塔》和《末路狂花》等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无一不有极高的艺术性,然而由于米高梅遭受重创,这些电影的商品性逐渐被切断,米高梅公司还是逐步走向破产。从这个电影界巨头公司的发展衰落经历中,我们更能够得出,电影如果想生存发展,艺术性和商品性都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语

电影作为一种包容性极强的新兴媒介,发展前景广阔,在未来有无数种可能性。但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网络电影,网络电视的出现又给电影工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未来,电影应该做到兼顾其艺术性和商品性,努力生存,为人类的艺术发展不断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