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方文山歌词比喻修辞运用及其意义探讨

时间:2024-05-04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430000)

“音乐文学创作才子”方文山创作的歌词有着鲜明的特色。很多人会把他同“中国风”划等号,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固然与周杰伦合作的“中国风”歌曲是方文山词作中很受欢迎的部分,但实际上在方文山创作的近400首歌词中,具有“中国风”特征的作品仅仅只占八分之一。方文山本人也说过“中国风歌曲不是我的全部”。方文山歌词的创作特点主要有:强烈的电影画面效果;超大范围的题材;与年轻人强大的情感共鸣;新颖的语言形式;极具东方韵味的歌词;灵活自如的修辞。方文山曾说:“修辞是有生命的。”他不仅对歌词的听觉效果有很高追求,运用了押韵联绵等修辞手法,使歌词韵律和谐有序,还非常重视歌词传达的视觉效果,通过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使歌词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本文拟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谈谈方文山歌词比喻修辞运用及其意义。

一、比喻运用

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常见的三种比喻方式分别是:明喻、暗喻和借喻。运用比喻手法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方文山把自己对于情感、人生、自身价值的看法融入到某些特定的事物中,通过对外物的描写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观点和态度,以达到“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于意”的艺术效果。

1.明喻

明喻,即明显的用一件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它的基本特点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本体和喻体两者在形式上是相类的关系,可以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即甲和乙虽是不同的两种事物却有着明显的共同特征,可以直接被拿来做比较。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比如、仿佛、宛如、好比、比方说、像……一样、如……一般、……似的。

例①:而你的脸颊像田里熟透的蕃茄/窗台蝴蝶像诗里纷飞的美丽章节

此例出自《七里香》,作者以此来描写花样男女的懵懂初恋,其中运用了大量明喻。词中以“番茄”作为喻体,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姑娘通红的脸颊,使人不但联想到熟透的番茄与姑娘的脸颊在颜色和外形上的相似,体会到姑娘的腼腆害羞之情,而且在味觉上好像也尝出了初恋般青涩的味道,两个十几岁的花样男女恋爱的场面也随即映入眼帘,容易勾起听众们对青春的回忆。第二句中方文山用“诗歌章节”来比喻“蝴蝶”,也暗示着作者把这美好的爱情比作成一首优美的诗,窗户旁正在飞舞的蝴蝶吸引了作者的目光,使作者诗意大发,仿佛蝴蝶柔美的舞姿化成一串串字符跃然纸上。

例②:原创歌名《发如雪》

指发色像雪一样。词中以“雪”为喻体,其实是一种意境的摹写,在《发如雪》这首歌词中:一方面感慨着岁月的匆匆流逝,不禁使人联想到诗人李白笔下的“朝如青丝暮成雪”;另一方面呼应歌词中塑造的伊人肤白、眸似月、发如雪的清丽形象,伊人如丝绸般的秀发,在月光的映照下,宛如霜雪一般。

方文山运用具有很强辨识度的明喻这一修辞手法,能让人很清晰地明白他的歌词中把何物比作成了何物,不但增强了其语言描摹状物的形象性,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而且通过生动恰当的明喻,可以把虚幻的意像转化成人们具体可感的意象表现出来,达到了化“生”为“熟”的创作目的。

2.暗喻

暗喻,又称为隐喻,是一种不明显较隐晦的比喻。本体和喻体会同时出现,本体和喻体两者在形式上是相合的主体关系是它的基本特点,可以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即甲乙两者既是不同事物又不具有完全相同的特征,其相同特征是需要被隐藏比较、理解和感知的。喻词大多由:是、就是、成为、变成等表示肯定判断类的词语来充当。

近年在各大音乐平台具有很高播放率的歌曲《醉赤壁》中就使用了暗喻修辞手法:

例③:你那千年眼神/是我醉醉坠入赤壁的伤痕

方文山在创作这首歌词时,以赤壁三国战乱的年代为时代背景,以小乔和周瑜的爱情为故事背景,意在描写一段荡气回肠的乱世千年之恋。这句歌词中喻体是“伤痕”,作者用“眼神”比作“伤痕”,它没有明喻的比喻明显,需要听众发挥想象力,将二者的共同点展开联想,从而不由得加深了听众对歌词的理解,给人一种无情冷漠的思想感受,而且又是“千年”眼神,更能突显伤痕之深,情感之沉。

例④:缘分落地生根是我们

这是在《烟花易冷》这首歌当中经常被众人传唱的一句歌词,此句歌词中喻体是“我们”,方文山把落地生根的“缘分”喻指“我们”,意在感慨匆匆几年,物是人非,“我们”尘世缘分就像落地生根般地已走到尽头,人世间的繁华亦像绚烂的烟花一般易逝易冷。

暗喻是一个十分具有表现力又含蓄的比喻方式,方文山在歌词中加入了暗喻的使用,可以把听者带入情境,让思想与语言一起活跃起来,使人充满新奇与启发,对其歌词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作者使用暗喻时,短短一个词或词语就能表达出多种含义,这得益于暗喻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精炼”,有利于歌词的传唱和记忆,再者,许多暗喻都带有“间接性”特征,描写事物时不直接说明,而是委婉的转述表达,委婉语的交际目的是出于礼貌和自尊,因此暗喻不仅能让歌词变的简洁、灵动,还赋予了歌词高雅的气质特色。

3.借喻

借喻,是一种没有本体和喻词的比喻方式,它的喻体凭借着与本体之间有很多相同或相像的地方致使本体可以直接被喻体替代。在歌词的创作中运用借喻,使语言避免繁复冗杂,也婉转地强调了喻体和本体之间相似的某些特征,从而产生了言不尽意、含蓄委婉的表达效果。

例⑤:胡同里有只猫/志气高/他想到外头走一遭/他的家乡话无人知晓/侃大山都没人肯聊/别人的土地再美好/也比不上自个儿的巢(《胡同里有只猫》)

方文山借“胡同”这个光听名字就有一定历史厚重感的词语来比喻长满青苔斑驳模样的“家”,而借“猫”这个清秀可爱,眼神中时常带有哀怨忧伤的动物名词来比喻对家依依不舍“浪子”。随着现今“背井离乡”“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现象的增多,各界人士对此也褒贬不一,作者就以这首歌来描述现今社会生活中在一线大城市拼搏奋斗的人们,这些人往往都很有野心,对大城市的生活充满好奇,同时又非常不甘平庸,常年辛苦在外打拼但内心深处又十分渴望故乡的热土,这种借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这些“浪子”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和希望走出家门闯荡一片天的奋斗决心。

高辛勇先生曾这样解释道:“文学比喻确实已经是最有效、最基本的一种认知分析工具,每当我们运用比喻去修饰其他事物时,往往会豁然开朗,会对某一事物产生新的理解,领会其更深层次的表达意图。从已知进入到未知,将不可知变成可知。”方文山擅于在歌词中运用很多新颖别致的比喻,将无形的事物具体化,将具体的东西抽象化,化繁为简,化隐为显,不仅如此,他在本体和喻体的组合排列上,也与传统常见的修辞比喻习惯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运用修辞的语言风格使欣赏者在理解他离奇的组合排列中,延长了感知时间,可以在不断的理解体会中获得审美享受。

二、比喻运用的意义

关于什么是“修辞”?学者们各执己见。陈望道先生曾在他的著作《修辞学发凡》中将“修辞”做了阐述:“‘修辞’可分为广义‘修辞’和狭义‘修辞’两种,其中狭义的‘修辞’指的是文采藻饰,修饰和加工文辞,使文章变得优美、富有文采;广义的“修辞”则指的是通过选择和调配合适的语辞以达到辞言尽意的目的,对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首好的歌词,应该“入曲可唱,离曲可赏”,使歌曲既可以被人们广为传唱,同时又兼具赏析功能。歌词是一种语言文学形式,属诗歌的一种,具有独立存在的艺术价值。歌词是修辞格运用得最广泛最活跃的领域,歌词与诗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关系,也给予它和诗一样带有丰富的文学色彩。现代歌词以其通俗化、大众化的特点广为人们传唱,追求语言明白易晓,避免深奥难解,所以它不能像古代诗歌一样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来创作,同时创作歌词要受到时间和篇幅的限制,因而歌词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和文字里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传递给听众,这时,修辞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方文山歌词创作中比喻修辞运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突破了传统修辞运用的思维惯性

方文山擅长独创与常见修辞作品不同的修辞运用思维,打破传统常规,不仅在韵律上有着新颖的设计,自成一派、形成了方式风格的“九韵”押韵系统,增强了其歌词音乐美的艺术特色,又在修辞格的使用上选择了大量暗喻、借喻这种较为抽象的比喻方式,使歌词既委婉优雅、意味深长,又颇具创新和探索精神。

2.赋予了语言新的生命意义

方文山崇尚“素颜韵脚诗”,主张以写诗的方式创作歌词,不在作品中掺杂过于华丽的辞藻,同时又体现着当今的流行文化。词作家孙义勇先生曾这样赞誉方文山:“方文山在歌词上的独创精神和对待歌词的严谨态度值得学习,他笔下的一言一语都十分讲究。”此外,他在题材的选择方面也是既新颖又丰富,从大好山河到花瓷玉簪,从西方神话到时装电竞。方文山的歌词有着显著的时代性特征,背叛了传统“陈词”,饱含了浓郁的东方风和强烈的画面感,做到了修辞手段、节奏韵律和诗意文字的有机统一。

3.促发了音乐创作的另类革命

当今华语乐坛炙手可热的词作人,不只是方文山匠心独运,仍有许多被人们追捧的著名词作者如林夕、黄伟文、姚若龙、施人诚等,不可否认,他们的作词水平也十分高超,他们多以平凡琐事、爱情别离为主题,歌词往往直戳人心,以一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感染着听众。但是,细细品析后发现他们的歌词中文化韵味较为寡淡,方文山则在创作中将各种修辞技巧巧妙结合起来,不仅展现出“化繁为简、化隐为显”的艺术效果,提高了流行歌词的文化品位,为其他词作者提供新奇的创作思路,还促进了歌词语言甚至人际交流语言的革新,我们的民族语言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