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常州大学 213000)
在现当代建筑空间中,其空间的形态众多,因为空间形态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封闭式空间使环境向内,人的注意力趋于集中;虚拟的空间会让人情感变得丰富,思维会变得活跃;流动的空间会让人感受到更加的灵动,自然,并且带有很强的美感。在当今的设计中运用。在具有“流动空间”特质的环境下,空间的变化被设计师有节奏、有目的、有顺序的传达给人们,这样就可以诱发其中人们的活动欲望。人们在回顾四周的同时被各式各样的建筑语言吸引。密斯凡得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打破了空间传统的六面体的概念,用独特的设计手法让展馆内的空间互相渗透。柯布西耶所设计的现代住宅考虑到人所居住的环境其包含了一个时间的维度与人的因素,让人在行走的过程中,随着其视点的移动,感受到了场景发生变化。其中穿插、交错等手法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像一幅幅电影画面一样传达给在建筑中游走的人们,从此开辟出了一种流动空间的设计手法。
具有特定分布比例的墙体分割对空间与四周环境的沟通、交错尤为重要,其决定了建筑空间开放的程度。在巴塞罗那德国馆中,空间被板块所分割,从平面布局来看更像一幅风格派的画作。空间没有被这些板块独立的围合,而是在相互暗示成为一个空间,呈现T字型的墙体使得空间无限延伸的感觉加强,并且其分割的板块与地面的地砖的分割也巧妙的形成了一定偏移,为了增强空间的流动性。
墙体在流动空间中往往不做承重的要求,而现代建筑裸露在外的空间结构进行具有形式感的设计。这种结构具有一种有特殊象征寓意,并有一种因独特技艺所形成的空间美。巴塞罗那馆的柱体被设计为十字型,材料采用的是金属,降低了柱体形成的体积感。在这种空间下,空间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的感染力通过对形式感的完整展现和对结构的奇妙构想得到加强。设计中要使用象征性的设计手法,从而保持空间视线开阔,在最大限度上做到连贯和融合。在流线的设计上,尽可能的做到无阻隔性,让人在每一处可以看到不同的端景。寻求适宜的自身方位、适宜的开合空间、适宜的空间形态语言,表现空间形态语言形式丰富、内容生动、空间形态变化多祥的流动空间。
人在流动空间中的活动线路是复杂多向的。没有一条固定的路线,不仅在具有展示性的建筑空间中,这种空间形态可以尽可的减少空间的损失,在住宅空间中也可以使流线变的多样,人们不必受到空间分割的限制。在密斯设计的吐根哈特住宅中,其一层平面就是一种住宅空间的典型流动空间,利用家具的摆放和墙体、柱体来隐晦的限定空间。出挑的隔墙与独具特色的弧形墙体,让人在家中变得轻松、宁静,感受到空间的无限延伸。
这种手法在现代也有许多比较成功的案例,在许多大宅的设计中,多回路的布局也被广泛运用。设计师李玮珉的在设计样板间时候,墙体的分割并没有完全的按照既有的方式来围合,可以延展出空间之外,背景墙的延展性既解决了材料的收口问题,又能体现出空间体块的厚重感。玄关和客厅之间相互融合,玄关背后的做的玻璃盒子则有形成了空间的叠加,隔墙材质的变换,也能使得流动空间变得更加透彻。设计流动空间在具有了较强的空间趣味性的同时,从而把人们视线牢牢吸引在空间场景中,因为动态的场景会使人产生新鲜感。流动性更强的空间与同样面积大小的闭合空间相对比,给人的直观感受更加的开阔,给人一种更加通透、灵动的感觉,具有很强的流动感。光影在墙面上的游离都体现出一种流动的韵律。
在设计“流动空间”时虚实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传统园林中,“虚”与“实”是一种更为宏大的观念,大致可以理解为:建筑中紧闭的内部空间为实,周围的园林即为虚,两者之间相互转化、渗透造成了一种视觉上情感上的游离。玻璃与混凝土建筑的组合在现代主义建筑中是最常见的组合,玻璃可以说是表达“虚”空间最好的材料,混凝土则意味是“实”,两者间的相互游离与中国传统园林不谋而合。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新的材料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材料在西方建筑中对虚实的展现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了解这些材料的特性和用法,对在流动空间的创作中尤为重要。我们要先了解材料本身特性,不同材料间的碰撞对比,构成了一种全新的空间序列,给人视觉的刺激与流动空的感受。材料的选择会使得同一个空间有不同的感受,假设我们现在的空间平面分割已经做到了一种延续的、不断流动的效果的时候,人们身处在这样的空间中,是会感觉到不安的。为了消除人这种不安的感觉,密斯在巴塞罗那德国馆所做的,在流动空间中,加入了一些稳定的墙,即用石材包裹的墙面与玻璃形成反差,这种空间虽然是流动的空间,但是却构成了一种稳定的流动。同样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比如在电梯之中,当电梯围合的材料用的是全不透明的金属材料,人们在其中的感受往往是向内的,空间会变得压抑,在空间中得人们往往不会过多的交流。当用玻璃作为围合材料的时候,往往气氛会活跃起来,整个空间的流动是向外展开的。
对材料的使用在中国的传统园林早有体现,“五材并举”砖、木、土、石、瓦等材料被合理的布置在空间的每个角落,每种材料带给人的质感、色彩、性能发挥出了其本身就具有的美。材料的合理使用也能使空间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
多维空间是建筑设计史不断发展的产物,人们从平面空间到三维空间的点、线、面之后,逐渐加入了光影、声音、时间等多维空间在设计之中。这样一来不仅仅是在人在空间中流动,还有多种因素来让整个空间自身在不断发生变化。这种设计手法让室内外的界限变得模糊,两端的空间能得以连通,人们在其中感受自然的变化,会得到一种场景感,仿佛回归到自然之中。
“朝阳从房屋的一角射进来,随着阳光得慢慢移动,最后夕阳慢慢消失,一切又重归原来,以这样符合自然法则得、能够使人生命力重新焕发的设计方式。”西方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在设计房屋时是一直以此为出发点。在他设计得萨伏伊别墅时,提出了“建筑散步路”的概念,在设计平面布局中以居住者的生活状态与建筑力学的合理性为前提来设计的,建组内部的坡道是符合人的映像秩序的,建筑内外形成的巨大反差,明晰的结构与内部暧昧部分的相互渗透,在沿着斜路的指引移动的时候,不同的风景完整连续的映入眼帘,视线被分割,变得与自然更近,人会在这样的环境变化下全方位的敞开心扉,变得自然放松。在房间中,我们还能明显感觉到内部的平面分割,甚至连显露得结构柱之间都有微妙的变化,一切都是自由的,视野是流通的。光线在玻璃长窗下,不断变化,人会在观察这样的变化时体验到趣味性。光影、声音、时间等多维存在的空间在这样的“流动空间”相互渗透,得到体现。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也有与“建筑散步路”相似的手法“移步异景”,相比与西方用的几何分割的方法达到的自由的流动路径,更着重于空间序列的表达,人的每一步移动都因为视线的变化发生了改变,给人一种处处是惊喜的感受。建筑平面上的门堂、院落之分、根据方位走向的空间布局手法,使得时间性在传统建筑中比比可见。建筑内部与外部空间因为挑出的大屋顶形成一种“灰”空间,模糊了内外,一种符合自然规律的流动空间被创造,形成了活跃的、富有生机的流动空间。
流动空间设计的手法是多样的,中西方都有其不同的表现手法。不管是通过理性的几何分割的西方平面,还是蕴含了感性的虚实相生的东方建筑园林布局,但是两者目的是相似的,都是对于空间带给人的流动感受。流动空间让建筑与人产生共鸣。因此研究流动空间的设计方法是对探索现当代建筑空间设计界面的模糊性与穿透性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可以打破固有的设计思维模式,让“流动空间”在现代建筑空间创作中能够延续,让其在与现代材料与建筑结合中,产生出新的火花。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