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对当今时代的潜移默化

时间:2024-05-04

(辽宁师范大学 116000)

对于流传了千百年、锤炼了千百年,直至如今的模样,仍旧传之不朽的“吉祥图案”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您能给出什么答案呢?

一、中国传统纹样吉祥图案的源远流长

1.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256年)

公元27年——约公元97年,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字仲任,曾在《论衡》中记载“文王当兴,赤雀适来;鱼跃鸟飞,武王偶见。非天使雀至白鱼来也,吉物动飞而圣遇也。”经此一言且又途经时代的演绎,使某些图案附加了吉祥、祈福、祥瑞等美好的意愿。

2.唐宋时期(公元618-1279年)

唐代流行的纹样大致上可以分为卷草纹、联珠纹、宝莲花纹等。卷草纹的前身为忍冬纹,但忍冬纹仅流行于南北朝时期,随着时代的演变,到了唐代,才逐渐发展成了被大家所熟知的卷草纹。对于卷草纹的描述可以借用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美术史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陈绶祥老师在《遮蔽的文明》一书中的一段话来形容“它以那旋绕盘曲的似是而非的花枝叶蔓,得祥云之神气,取佛物之情态,成了中国佛教装饰中最普遍而又最有特色的纹样。”而属于丝织纹样流派的联珠纹是唐代前期最引人注目的装饰图案之一。

3.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

历经了商周时期的起始,通过了唐宋时期的考验,“吉祥图案”终于在明清时期绽放出了它的异彩纷呈。织绣、陶瓷、漆器、服饰、玉器、建筑等无一没有它的身影。其种类繁多、色彩绚丽、各类表现手法层出不穷,交织出了包罗万象的“古今美学。”到了清代之时,在传统的文字、花纹、谐音的构成方法中又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还体现出了“民俗”意义。因为“吉祥图案”中不仅蕴含着中国文化十分重视的礼乐还容纳着传统礼俗。例如具有悠久历史、阐述着世事万物之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易经》;中国典章制度书籍《礼记》;以考证历代名物制度、风俗、传闻为主的《风俗通义校注》“他们”不仅蕴藏了古往今来先人智慧的“宝藏”,还赋存着五湖四海风俗习惯的珍贵资料。

二、中国传统纹样吉祥图案中的“工匠精神”

1.中国传统纹样吉祥图案中蕴涵的“精神力量。”

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就在其《说文解字》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工”,巧饰也。“匠”,木工也。正是匠人这种追求精益求精的坚守,才使得“它”成为了艺术表现的精神支柱,支撑着“它”度过漫长的岁月,依然巍然屹立。最后孕育出来的东西,并不再是单纯的信念、力量、价值,更是“吉祥图案”在中华文明千百年来的“传承性。”而当今社会缺少的就是这种“工匠精神。”甚至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和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的李克强总理就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并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正是这种“国之重器的精神力量”才使得“吉祥图案”得以在动荡不安的历史长河中延续至今,赋予了我们更多深刻的“涵义”。

2.中国传统纹样吉祥图案中的“创造精致”。

人们对于“吉祥图案”的看法,大多重其“意”或其“境”,换句话说,就是其图案表面给大众呈现出来的信息——吉祥寓意。“图必有意”断然无错,但就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对于事物的认识,不应该只关注于其表面的认识,而要去挖掘“它”本质潜在的东西。

“吉祥图案”表面呈现给大众的是吉祥寓意,而其后却蕴藏着“工匠”们追求精工精致、一丝不苟的精神——创造精致。这种精神是我们祖先通过源源不断研习、实践与创新积累出来的。也正是这种精益求精不断进取创新的精神使得“吉祥图案”体内蕴蓄着巨大的力量等着我们去挖掘。

我们要做的是将这种“精神”提取出来,用到更多的体系中去。这种“精神”不仅应该是个人性的,更应该是民族性的。当今的中国也不乏有着这种中国人民的、中华民族的“大国精神。”

因此我们更应该借助“吉祥图案”渗透出来的“创造精致”提倡国家与人民得以重视,还原“匠心筑梦”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将其转换为“大国”的“基石”。

三、中国传统纹样吉祥图案中的“画中有话”

1.画中有话由来

“画中有话”原本念做“话中有话”,其源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0回。原文如下“邢夫人等听了话中有话,不想到自己不令凤姐便宜行事,反说:“凤丫头果然有些不用心。”而在本文的“画中有话”却是表明了吉祥图案中的意蕴之美。

2.画中有话的意蕴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以象征、谐音、借喻等多种方式进行表达。对于“吉祥图案”的研究,宗旨就是探究其“意”与其“形”。何为“形”?何为“意”?这正是“吉祥图案”历经千百年来,仍旧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中保持着“形”与“意”完美的构成方式——画中有话。正因如此,才使得吉祥图案借助图形的力量,表达出其中潜藏的“意蕴”。这种“力量”的形成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正是“工匠精神”、“民俗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新形成的“力量”。

3.画中有话的表达

这种借“画”论“话”的巧妙表达,正是人们借助“吉祥图案”对美好愿望的期许,亦是许多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主题,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仅体现在年画中,就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剪纸都采用谐音寓意,借“画”论“话”,也具有吉祥寓意的表现形式,虽纵观主题相同,但其中却各具特色,引人深思。

四、中国传统纹样吉祥图案对当今时代的潜移默化

1.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开始说起。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和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元素巧妙结合在一起。笔画之间暗含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凝聚气韵之美、涵盖汉简风格、集聚奥运精神,外赋中华传统文化设计独特,内秀深厚文化底蕴客体相融。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可从三点来看,分别是“京”字中国印、汉语拼音及奥运五环。篆书“京”字图案既似一个奔跑冲刺的运动员,又似一个载舞之人,《毛诗序》中曾经写到“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意思是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甚有欢迎奥运会召开之情无语言表,它“舞动”的是中国“以人为本”的大国精神;“舞动”的是“以运动员为中心”的体育内涵;“舞动”的是“中华文化吉祥图案”从“画”译“话”的解析和“升华”。既代表奥运会的举办地为北京,又明示了中国汉字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结晶,最初以图画记事,后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才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且极富中国东方的神韵。它又像极了中国龙蜿蜒的身躯,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岁月文明、涌动着泱泱大国炎黄子孙的血脉,体现着“吉祥图案”最具“象征”的表现手法。

2.中国联通标志

中华传统吉祥图案不仅仅成为了国之重器的象征,更在很多企业中都有着它的身影,影响着当今时代。例如中国联通“新”标识中就运用了中华传统纹样中的“盘长”纹样,“盘长”又名吉祥结,本为佛教法器之一,用它来表示佛法回环贯彻,含有长久永恒之意。而这回环贯通的线条也正是借助“吉祥图案”的寓意来象征着中国联通事业的无以穷尽,日久天长。从整体造型可以看出,有两个上下相连的心形,它象征着中国联通其中的通信、通心的服务宗旨,永远将用户作为首位,始终为用户着想,与用户相互联结、心心相通。颜色方面运用了两种颜色,其中较为突出的也是中国情结最具代表性的颜色——国旗色。关于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故事”不会这么快就结束,它蕴藏的深厚底蕴更需要着人民去解读、去挖掘、去探寻它神秘的“力量”。

五、结语

对于中国传统纹样吉祥图案来说,虽然历经了几千年岁月洗礼,且渗透了许多其它国家的思维的影响,但即使面对日新月异的今天,“吉祥图案”却也坚守着“他”原本的“精神力量”。虽然国外带来了丰富的启示和有益的借鉴,但是应该具有新一代“工匠精神”的设计师们,所以面临的难题就是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博弈。二者之间本是相辅相成的,“老祖宗”的“精神文化”如果都无法传承的话,而何来“创新”一说?而如果不去“创新”,传承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就像开头所说的一样,就“传统”二字而言,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既传且统——传于千世,统于中华!在“吉祥图案”传承的过程中,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随着新时代新技术而获得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不过,一个民族,必须有自己的“精神文化”,更要挖掘“吉祥图案”的“工匠精神”,它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价值,更重要的是从这种精神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国之重器的大国工匠不在仅仅指“手工匠人”,而是现在各个阶层广大的技术工人,是探究如何发扬及传承他们身上的工匠文化;也不仅仅是新时代工人阶级面貌的体现,而是促进整个社会、整个集体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借助“吉祥图案”潜在的意蕴来使人们认识到这种精神价值。这样,不但可以增强中华文化底蕴,而且有利于借助“吉祥图案”的“意蕴”来影响设计精神的延伸。学会融汇贯通、创作出更多能“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且不断传承的——古今美学之智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