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明清螭吻形象的文化内涵及创新应用

时间:2024-05-04

(湘潭大学 411105)

我国古代的大型宫殿大多是用来举办祭祀、典礼等事宜,在建造过程中会努力凸显宫殿的雄伟华丽,而处于屋顶最高处的吻兽,则是整个建筑的首要饰物,自诞生之日起,人们就一直没有停止对它的完善和修饰。可以说,螭吻形象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缩影。

一、明清螭吻形象的设计文化

设计文化是某一事物在技术工艺、社会环境和精神领域所展现出来的一种意识形态,对于文化和设计两个层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文化的差异、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和设计者审美心理的不同,其本质依然是事物本身文化性特征的体现。因此,对设计文化的探究,首先要从事物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开始。在明清时期的建筑屋脊中,从总体上看,脊兽的形象由飞禽彻底转化为走兽,具体表现为,其向内翻的鸱尾逐渐变成了向外卷的螭吻,这种姿态上的变化体现出了当时严格的等级观念。据《明史》记载,皇帝通过向天下颁发诏书来宣告“天子理不可逆”的等级制度。通常,在官式螭吻形象整体制作完成后,朝廷还要举行盛大的礼仪活动,目的就是想通过让百官参加仪式的形式,来共同见证新建造的螭吻的诞生,从而体现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威严。

二、明清螭吻形象的设计及文化内涵

(一)明清螭吻形象的造型特征

在造型上的创新之处在于,明代大螭吻的头上多了一柄剑把,关于这柄剑把的传说之一便是螭龙是真龙的第八个儿子,为了避免他叛逆作乱,人们就在他的头上安插了一柄利剑,将剑柄露在外面。在后来的造型演变过程中,官式螭吻的剑柄逐渐被塑造成一种装饰性的符号。此外,在官式螭吻的尾部还装饰着一个小巧玲珑的背兽,点缀镶嵌在老龙的后背,与龙头前后形成相互呼应的感觉,明清官式螭吻的背兽通常有着固定的动作姿态,总体看来显得有些呆板。而民间螭吻的剑则显得更加形象生动,有的甚至用钢叉来代替。背兽的形态也显得变化多端,体态近乎于曲形,造型圆润,龙头的眼睛、嘴巴等细节也极为精细巧妙,胡须的塑造显得疏密得当,富有律动的美,为龙头的面部增添了一丝生动气息,令整体形象活灵活现,还有几分夸张的色彩。

1.无仔龙螭吻形象

明清时期的螭吻在造型方面逐渐走向成熟,从吞着正脊的龙口,到龙头后部的背兽,再到向上翻卷的鱼尾,在细节的刻画上都非常到位,十分逼真。龙头上的龙眼巨大,双眼怒目圆瞪,能洞察万物。龙鼻高而翘,表现出敏锐的嗅觉。龙口大张,露出锋利的龙牙。龙耳倾向脑后方一侧,耳听六路。龙耳两侧的鬃卷和龙须被刻画的清晰可见,同时富有动态的美感。巨大而锋利的龙爪牢牢地抓在房梁上,显示出无穷的力量。鱼尾弯曲而有力,向上翘起,造型浑厚立体。官式螭吻严肃端庄,样式也较为单一,在形态上,大的由十个组件拼装构成,制作精细严谨,整体显得高贵大度。民间则多为乱拼。在形态上较为活泼,大多没有背兽,也没有剑把,没有过多的规矩可言,反映出民间艺术工匠鲜明、自由的艺术特点。

2.仔龙与老龙形象

在螭吻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人们一直没有停止对它的美化和修饰。统治者对于屋脊上只有单一的老龙形象还不够满足,还要再添上仔龙的元素,这样才叫做“后继有龙”了,这也反映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思想。在仔龙与老龙的形象中,虽然老龙的姿态变化多样,但远不及仔龙形象的千姿百态,尤其是地方上的琉璃螭吻,更加注重仔龙的姿态形象塑造,一些地方的仔龙形象爬在了老龙的头上,大部腾空、张牙舞爪、鬃卷飘逸、姿态变化万千,仔龙所占整体的比例甚至超过了老龙,极富神韵。

3.鱼龙吻兽形象

民间百姓的住宅不允许使用龙元素进行装饰,于是鱼龙的形象孕育而生,在江南地区特别流行鱼龙吻,与北方鱼龙吻形态不同,在江南地区的鱼龙吻中,鱼元素占整体形象的比例要大得多,有些鱼龙吻的鱼翅从形态大小上来看就如同鸟翅,这样设计是为了更加方便的越过龙门,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知识分子迫切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通过参加考试实现光宗耀祖的美好憧憬。川蜀地区的鱼龙吻则大多运用堆塑法进行塑造,造型上显得夸张,在其表面进行着色或贴金,略显稚拙。

(二)明清螭吻形象的图案纹饰

在明清官式的螭吻形象中,其装饰纹样主要以水波纹、祥云纹等为主要代表。其中水波纹颇具动感,以曲线为主,起伏连绵。新时器时代初期,河姆渡文化发现的陶器中,就已经出现水波纹的雏形,图形样式多种多样。明清螭吻形象中的水波纹,其功能大多作为主体造型的背景图案,用于装饰在建筑墙体上方,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主体的作用。其造型主要由几组大大小小的水波花纹构成,层层叠叠,犹如浪花前进,对水波纹的描绘细腻灵活,极具动感,从简单概括到具象体现再到抽象反应,强调了螭吻能上天入海,兴云作雨;祥云纹的出现始于商周时期,主要用于装饰在龙头背部剑把的位置,将祥云纹与螭吻形象相结合,形成龙腾云海的视觉效果,寓意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其色彩搭配多以单一色调为主,通常使用绿色和黄色,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

相较于官式纹样的中规中矩,民式纹样所表现的内容更为丰富。其纹样取材来源主要以不同地域的自然植物、动物纹样为主,这些对自然元素纹样的引用,充分体现了当时的建造者始终将人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思想,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世间万物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民式螭吻的重要产地在山西地区,例如,山西平遥、介休等地的螭吻形象以植物纹样装饰为主,在鸱吻尾部装饰卷曲忍冬纹纹样,为主体增添了更加丰富的装饰元素,身体部位的卷草纹,形态各异、纤细灵活,“S”形曲线柔软而细腻,螭吻的周边以波浪形、涡旋形等样式进行扭转缠绕,并加以叶片、花朵等元素,造型饱满而繁密,体现出典型的地方特色。

三、螭吻形象的创新与发展

明清时期的螭吻形象运用高超的制作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传统美学思想。中国的传统建筑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向前发展,螭吻形象随着朝代的更替和建筑功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改进,对于螭吻形象的发展创新,要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这就需要对螭吻形象有着深刻、全面的理解,传统建筑在不停的发展,只要不是出于政治目的的胡乱修改,而是基于实际建筑结构的需要进行合理地调整,都是值得肯定的。

同时,以保持较高技术水平为前提的条件下,可以将传统的美学思想、文化内涵同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相结合。令螭吻形象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将千百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诞生的独具本民族特色的元素,合理的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既是对古典文化精髓很好的传承,又是对中国文化充满自信的体现。螭吻的形象诞生于我国的传统建筑工艺,有着非常明确的功能性和独特的美学价值,同时拥有着丰富的细节,例如龙头、龙爪、龙须和鱼尾等处,整体塑造精致传神。此外,除了对其在建筑艺术方面的传承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探讨。

(一)螭吻的造型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逐渐提炼出来的优美形态,包含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其形态可以经过设计后灵活运用在产品设计中,例如文具、家居饰品等,利用螭吻口大喜吞的特征,对局部比例进行适当的夸张,在色彩表现上更加丰富,同时结合直尺、笔袋、抱枕等基本形态,表现出独具特色的产品。

(二)螭吻的外形符号也可以通过平面的方式进行视觉设计,以明清螭吻为创作原型,进行简化和符号化的处理,例如,可以将“S”形的曲线将螭吻的鱼尾和龙头连接,将龙眼和剑柄等元素简化成圆形、三角形等符号点缀其中,在选取传统的装饰纹样适当丰富图形,作为标志、装饰图样等,可以表现出独特的造型和装饰趣味。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能够流传到今天的传统艺术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许多现代的设计作品中,设计师往往都会取材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传统艺术的认知与探索,这不仅是基于对中国传统元素的表达,更反映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