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信阳师范学院 464000)
明代画风发展多变,派别林立。是绘画的大变革大发展时期,也是美术史上的黄金时期,此时期绘画的世俗化趋势也日益明显,画坛变革也比较剧烈,前代表现山水以及墨竹的文人画风只有极少数画家继承,大多数画家学习浙派和宋朝画风的宫廷院体画。但也有一些画家标新立异,结合自身实际,其独特画风泯然众人,我们这里通过徐渭来研究明代画风的变革之势。
徐渭是明朝著名的绘画家,书法家。我们都知道徐渭一生多艰,生活上的不如意也是促成他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推力,他的绘画多有取法而少有传承,此时的吴门画派如日中天,而浙派虽日渐式微,但对于生于浙,长于浙的徐渭,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徐渭处于明朝的后期,在此时绘画的主流已经从明初的宫廷写意花鸟风格转变为以写意为主的花鸟风格,这种风格的出现与当时的政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皇帝的昏庸,朝廷的腐败贪污加上连年的天灾,使得人们审美意识观发生了比较明显的改变。之前那种文人画繁荣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明画风的迭变从侧面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阶段性。
徐渭的创作绘画风格在继承传统画风的同事,又结合自身的经历,开创了泼墨大写意画风,这在当时的明朝可以说是立风气之先的,一改之前画坛摹古的风尚,不论是花草树木还是盘根错节的枝干,都是一蹴而就,逸笔草草。无固定程式,完全是信笔抒写,气势雄强逼人,徐文长的画作充满着强心铁骨磊磊不平。徐渭的大写意风格是不同技法相互融合结合的结果,在徐渭的水墨思想中,墨色是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仅用墨色来代替五色,也仅用墨色来区分五色,以放纵简练的寥寥几笔,来表现浑然天成的墨韵,将写意法变为大写意法。另外徐渭的作品通常在画中融入书法的笔意,使之笔墨合一。
徐渭的行草学习过黄庭坚和米芾等人,点画纵横,狂放不羁,结体宽博开张,章体大小倾斜,参差错落。在中国美术史上,徐渭一直都是以书入画的大家,并且书法和国画方向都取得非常巨大的成就,明代末期张岱就指出:余亦所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
在中国画领域,笔法和墨法都是最基本的,而书法对于国画创作又是十分重要的,所谓书画相通,掌握好了书法,那么画画也不会差到哪去,因此历史上的许多名家都是在画中掺杂了一些书法的笔意,使其画中有书,书中有画,提高观赏性。徐渭也是如此,在创作过程中将自身感情倾注于笔端,在描绘物象的同时,赋予其强烈的感情色彩,将写意的笔法程度提高到了极致。由此可以看出,徐渭对于笔法墨法的应用已经十分娴熟。徐渭的笔法变化多端,粗中有细,正藏侧露,充分体现了八面玲珑之态,迟中见缓,方中有圆,具有向心力。
在此基础之上,又与画中的墨态结合在一起,使画面形成一股以笔为主导,笔画相辅相成的多元化表现题材绘画。描绘的物体十分生动真实,能与观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也能让观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徐渭的笔法和当时的心情,具有着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徐文长的画作总是有一种书镜之感。既有董源许道宁的清新之风,也有范宽荆浩的豪迈宏伟之气,在融合了诸家之长之后,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水墨大写意画风,虚实相生,笔墨淋漓,纤毫毕现,又融合潇洒豪放的笔法在画面当中,使之书画相互结合,能给观者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所画山水往往有着丰富的层次和虚旷的空间,用墨狂放,远山常常用淡墨浊墨皴染,尽显雾蒙迷离之态,笔墨相辅相成,倾尽笔端再融合墨色的韵味,形成了笔丰墨健,浑厚沉郁,气宇轩昂的主要风貌,状物真实而不刻露,抒情自然而不造作。近视如千里之远,远望而不离坐外。
再次是他的花鸟画,融合百家之长,变法创新,非常富有创造力。
他的写意花鸟画往往一蹴而就,笔墨挥洒丝状淋漓,将形神似表现到了极致。对画中的花草树木,巧妙运用勾皴点染进行描绘,把牡丹花的华美、紫薇花的秀气、竹子的挺拔、菊花的孤傲、寒梅的霜华表现的入木三分,让物象直往画面之外延伸,不看首尾,与繁密的葡萄、盘根错节的藤蔓形成了巨大的张合力,充斥在画面中的跌宕之气和豪迈境界更是十分出色。他画的葡萄形象,每一串果实都挂满枝头,水灵诱人,气韵生动,繁盛的叶子仅仅用水墨点染,用墨色来区分五色,也仅用墨色来代替五色,风格豪放遒劲,不追求形似,充分体现了其水墨风格。丰富的笔法与浓淡、迟缓、枯润、干湿等程度各有的气韵墨色,都具备着奋笔疾书的随意性,展现了强烈的抽象主义画风。这不仅仅是描绘事物的外在形体,这是对艺术的进一步感受,让蕴含其中的某种气质充分的体现出来,使其具有着生机和活力。这种描绘技法能让观者产生一种身临其镜之感。
徐渭笔下的花草树木以及墨花图等等,皆一气呵成,潇洒如风,气势逼人,同时又注意了墨色的干湿浓淡,轻与重、浓与淡、疏密和干湿极富层次上的变换。墨法上又表现状若随意的墨点,控制得宜的浓淡干湿变化。虽然被徐渭本人自称贬称为“戏抹”,然而却在描绘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它的梧桐图,仅仅泼墨笔法画出其一部分,却让人联想到了气势吞天的树木形象。徐渭以其精湛笔墨技法,在形神之间,为观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徐渭在融合了前人基础之上,开创了崭新的画风,使花鸟画的地位在当时画坛提高了不少,另外在徐渭的水墨思想中有着舍形悦影之说,舎形是指远离了事物的外在表象,更加注重事物的内在真实,舎形而后能悅影,所以徐渭在创作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徐渭的画风看似非常的豪放,但却不是没有道理的,完全是基于舍形悦影的基础之上所呈现的效果。
徐渭的笔法奔放变幻莫测,徐渭传世的书画作品多为行草书,作品中字形的风云变幻之势十分复杂,字与字之间有着牵丝映带之势,一变明中期以来以馆阁体为主的书坛,赋予了书法的活力并且提高了字体的生命力,使其更利于欣赏,开创了明代晚期的尚态书风。
另外他的画作中还融入了自身感情。在徐渭的作品当中,花鸟虫鱼都是有所寄托的,在创作过程中融入自身的际遇和情感,以作画的形式抒发其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人性的流露。比如他笔下的牡丹可以表示自己孤芳自赏,螃蟹可以映射横行朝廷的达官贵族,葡萄抒发自身坎坷的经历。
徐渭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之上,融合自身的经历,创立了泼墨大写意画风,一改之前画坛摹古的风尚,无论是花树草木还是藤蔓枝干,都是一蹴而就,没有固定的程式,完全是信笔抒写,气势雄强逼人,徐文长的画作充满着强心铁骨磊磊不平。用笔讲究意境,并且在徐渭的水墨思想中,墨是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仅用墨色来代替和区分五色,以放纵简逸的寥寥几笔,浑然天成的传达物象的神韵,将写意法演变为大写意法。徐渭泼墨写意画风的代表作就是《杂花图卷》。如图1,整个画面放松但不失干净,观者能够明显通过枝干的线条来感受徐渭的手法以及当时作画时的心情。
图1 《杂花图卷》1570年
杂花图卷此卷画作绘制于徐渭的晚年时期,杂花图卷长纵长达30厘米,横向距离达1053厘米,在这幅徐渭倾尽毕生之力的画作当中,他以墨色浓淡干湿得宜的“焦墨”之法分别画有牡丹、菊花、南瓜、扁豆、紫藤、寒梅等花草,以菊花起首。
徐渭以其迅如疾风的豪迈气势,洋洋洒洒,似不经意;画中淋漓墨色的牡丹含羞顾盼,极尽风流;玉兰、八仙花、白车柚草、梅花、竹子,用笔率性而为,笔端变化丰富,尽显其八面玲珑之态,起伏有度,变化丰富,行云流水。笔墨看来非常的随意不得体,但是作品中线条、色彩、构图、意境都有章法可遵循。画玉兰时用笔洋洋飒飒,犹如独怜幽草。忽然又如大风飞扬,暴雨将至,丝丝笔意熔铸画面,斑点墨色,龙飞凤舞,点画交织,密切联结,线条犹如具有生命力一般,画面中彰显着着交响曲一样的华美大气的乐章,顷刻之间,停笔墨涩,突然中止,色彩丰富,留下满纸墨色。
所谓心师造化,中得心源,徐渭对于宋代画家所领略的思想都够充分的融会贯通与自身,在创作过程中达到见笔见墨,不失格局之态,这种绘画意识在当时是无人所能及的。因为这是绘画者自身内心的心相,青藤老人的杂花图卷是他心灵果实的见证,在正幅画面中是空白与墨色相交织的一种独特艺术品,这种生机之态几乎在每一刻都有着体现。另外还继承了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论,以水墨之韵味,以事物内在形神的描绘为基础,纵放洒脱激荡之风扑面而来,水墨华章而又不失清新雅致,那种豪放不羁那种天地之态与天人合一的立画牢牢地抓住观者的心,所有所有的一切只关联于俆渭这个狂放之余而又富有丰富内心情感的老人。
近五百年前,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芭蕉,十余种花卉蔬果展卷而出,是青藤笔迹,是青藤心迹。徐渭带来的丰富的写意花鸟画的情态,他从心性上与墨法上的的别具风神,都是他天然气质与光芒四射才情的折射。
艺术可以体现时代的精神,艺术的发展和当时上层建筑的发展联系紧密。通过对徐渭作品艺术风格的研习,让我更了解了明代写意花鸟画的大致框架,也对写意花鸟这个绘画风格有了更深刻的见解,我觉得这对于我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它帮助我更了解明代绘画的历史,了解笔意和用墨方面的一些创作方式,徐渭的艺术风格让我深深的沉浸在他的画中世界无法自拔,也让我更坚定了学习国画的这条道路,徐渭的创作理论值得我们反复推敲和学习,更有利于学习中国传统画研究。
从明代开始,水墨写意花鸟画逐渐发展成熟,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就巨大的影响。明代时中国画发展十分迅速。明代的画家们在追求自身的艺术思想的过程中慢慢地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的艺术体裁,间接推动发展了明代写意画风。这些美学理论既相互影响又具有创新力,对明代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研究明代画风的迭变对我们学习和发展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是我们中华艺术宝库之中不可多得的宝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