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250101)
柳编工艺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编织技艺的代表,主要是以杞柳为原材料进行设计、编织和加工,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约五六千年前的原始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们已经广泛使用杞柳来编织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了。在山东潍坊姚官庄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红陶鬶纽把”,其缠纹纹路就是模仿柳编工艺中“三股拧绞柳耳”的成型方法制而成的1,由此可见,那个时候的人们已经可以熟练运用编织技术来满足日常基本需求。而山东地区进行杞柳种植、柳编加工和创造的传统也有长达数千年之久,作为一项同广大人民的生产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古老而质朴的技艺,直到现在还是其民间工艺的典型代表,而沂蒙地区的柳编发展更是佼佼者。
沂蒙地区的现代柳编发展主要集中在临沭县、莒南县、郯城县、以及临沂河东区,这里享有“中国柳编之都”的美誉。据史料记载,明朝永乐年间,在临沭的青云、白旄等乡镇,村民就已经将杞柳编成出门盛放东西、便于携带的提篮、用来捞食物用的笊篱、储粮藏物用的箱篓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一门带有地域特点、民俗特征,凝结了普通民众智慧和手工创造的工艺愈发显现出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智慧,其汇聚自然之美、技艺之美、实用之美和观赏之美,与当代社会发展所提倡的绿色、生态、人文、科技发展相结合的理念高度契合,更与人们强烈的“返璞归真”“惜物用物”的愿望相吻合。
首先,从柳编使用的材料——杞柳来看,它选材天然、手工创造、惜物用物、物尽其用,遵循着绿色、生态、环保、低碳的生态生产、生存法则。传统的手工编织品在不同的地区所选用的材料是不相同的,有以杞柳为原材料的,还有以藤条、蒲草、玉米皮、麦桔杆、树条等资源为加工材料,都是因地选材,根据不同材质的特性来设计和制作不同用途的器具。柳编工艺在其诞生之日起就是充分遵循杞柳的特性而进行的手工创举,杞柳适合生长于生于山地河边、湿草地,枝条旺盛,柔软易弯、粗细匀称,剥皮之后则是洁白如玉,经过构思和设计则可以编织成多种多样的朴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生活用品。
直到今天,现代家居生活和休闲娱乐都随时随处可以看到柳编工艺品的影子,也许它们都有着更为高档的替代品,但是沂蒙地区的子民们还是更喜欢这原始、朴素的柳编品,这里面包含着对它的深厚感情,也是在大自然的造化中珍惜每一类物种,充分发挥它们的特性,不滥用资源,也使得物品的价值得到最大发挥做法的充分表现。这些都与现代社会一直提倡和呼吁的绿色、环保、低碳、生态的口号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当现代人对物‘用了就扔’的消费观念极其盛行的时候,我们已经远离了优良传统的根本,传统精神的延续也被现代化所抛弃、阻碍”2。这使得人类不得不反思自己的以往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准则,原来被自己遗忘或者丢失的才是最珍贵的。
其次,从柳编工艺流程来看,在广大的沂蒙地区依然保留着纯手工制作的习俗,传递着民间实用技术和民间工艺美术有机结合的风尚,使得传统技艺和手法不至于流失和消逝,带有历史传承性,同时还具有强烈的民众性和主观创造性。沂蒙地区的柳编工艺流程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历史的沿革,编织技艺日臻成熟,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造型传统和工艺体系。一般按照对柳条保留原色或者进行上色加工的程序分为原色柳条编织和上色柳条编织,前者又可以分为未经蒸煮和蒸煮后的柳条编织,其中不上色、未经蒸煮的柳条编织是最为传统、简易的一类,上色和蒸煮是根据现代社会和新工艺的发展而进行的革新。而未经蒸煮的原色柳条编织工艺流程大致分为选料、浸泡、编织、晾晒、包装这几道工序。
每年在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或者是十二月的时间进行柳条的采摘、剥皮、晾晒,然后选择其中质量上乘、色泽白洁光滑、无虫卵的柳条待用;在编织之前需要对选好的柳条进行浸泡以恢复柔韧性,这道工艺所需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靠手艺人凭借经验来把握;柳条经过简单处理后就要按照设计、生产需要进行编织,这是整个柳编工艺的核心,其手法分为平编、纹编、勒编、砌编、缠边等,而按照所编织的产品的品类、尺寸、造型、用途的不同也是进行多种工艺的结合与创新,在此过程中还要借助包括穿透类工具(如直锥、弯锥、槽锥等)、尺子、底板(编织底部时脚踩在上面借以固定编织面的踩板)、模具等3;编织好的产品在经过清洁处理后进行晾晒,有时候为防止霉变还需要进行熏蒸处理,经过这一程序后产品就基本上定型了;最后就是包装了。尤其是现在,柳编工艺生产已经形成规模化、工厂化、产业化的格局,按照订单和客户要求,还会进行上色、喷漆、加衬里等步骤,使得产品的质量和外观显得上档次而耐用好看,其种类也是多种多样适应不同层次的人们的各种需求。
再次,从柳编工艺的风俗习惯来看,从对于杞柳的种植、收获、搁置到农闲时间的家家户户忙碌编织,这一切无不折射出人类对自然的尊重,不违物性、不违农时。柳编工艺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是对于自然规律的恪守,从杞柳的种植开始,要掌握它的特性进行扦插,杞柳是种植在田地里的,种植密度要适宜,管理、打芽、浇灌要跟得上。收割之后要剥皮,太早或者太晚的话柳条的皮都不是很容易剥下来的,那就是短如一瞬的时机。在此期间,哪一个环节没有做好,那么用来编织的材料就不是最好的,编出来的东西也不能经久耐用。
柳编的繁忙时间就是农闲时节,在忙碌完春种、夏长、秋收之后,农民也将迎来冬藏的休整期,他们也是不肯停下忙碌的步伐。你看,每家每户都在忙着编织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呢,那洁白的柳条在他们的手中上下翻舞着,鱼篓、篮筐、帽子、簸箕等不一会就完工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现代柳编工艺的种类也是不断拓展,在现代生活和生产中随处可见,表达出赞美生活、创造美的意旨,将人与自然的融洽也是融入其中,传达着亘古不变的和谐共生。
最后,从柳编工艺品的使用上来看,现代柳编工艺进行创新,色彩感、设计感凸显,时尚元素和文化内涵增加,表达出普通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实现实用与美感的完美结合,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角度,多元化与国际化趋势增强,走出地域的局限而走向世界,成为传递中国美的使者。对于美的感受从人类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伴随而生,对于美的追求的步伐也是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柳编工艺虽然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带有强烈的实用性,但同时编织者在创造的过程中也渗透着对于幸福、安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美的领悟,同时也是承载着民俗文化的内涵,因此也是有着浓烈的审美情感。现代柳编工艺打破传统的设计模式,朝着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是民俗和民间工艺的代表。
现代人对于柳编工艺品的热爱程度丝毫不减,在现代社会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追求下,柳编制品得到了更广泛的拓展,从菜篮、箩筐、果盘、吊篮,到洗衣筐、动物的窝笼、花瓶、家具,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柳编工艺做不到的。这些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和艺术附加值增加,审美和文化情感增强,编织技法、加工手续和工艺也是日益精细,将古朴素雅之美与现代时尚的气息相融合,实现科技美与民俗美的结合,满足人们“返璞归真”,使用天然材料创造出的物品的强烈愿望,实现柳编制品走出沂蒙、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总之,生活在沂蒙地区质朴的人们利用自然界这小小的柳条编织着他们对于生活的希冀和美的感悟,不仅是对当地民俗生活的记录,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还加入现代设计元素,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朴实无华的沂蒙柳编工艺,植根于民间生活深厚的土壤中,体现着人们朴素自然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它选材天然、惜物用物,尊重自然规律,不违物性,制作工艺仍然秉承着纯手工制作的传统,艺术风格清新素雅、自然韵味十足,蕴含着丰厚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化,在历史和岁月的长河中,散发着熠熠光泽以及耐人回味的悠长味道,认真审视和挖掘其中蕴含的内涵和智慧,为构建美好而和谐的生活提供帮助。
注释:
1.谭红丽,战国栋.《草编》.中国社会出版社,北京,2008,第56页.
2.朱宏轩.“民间造物思想的朴素本质及其设计伦理价值──以‘义兴张’道口烧鸡传统技艺为例”,《装饰》,2011.4,第77页.
3.卢敏.“浅析柳编工艺美术品造型的时代特征”.《美术大观》,2012.2,第72页.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