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游戏化思维下的增强现实类南京建筑展示作品设计探究

时间:2024-05-0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210000)

一、增强现实技术在展示设计领域的应用

增强现实技术(简称AR)是指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信息与用户感知的真实世界信息相融合并随着真实世界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智能反馈,最终帮助用户在现实世界中感受更好的生活。增强现实将虚拟和现实两个世界巧妙融合、相互补充,随着多媒体技术,三维建模,人机交互,图形图像等领域的发展,因其强大的多元感知性、智能延展性和无缝交互性,让“增强现实+”思维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一)增强现实技术在移动平台上灵活应用

历经短暂的爆发式成长后,增强现实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均在多方领域颇有成就,不同于虚拟现实技术作品对于传感设备的依赖,基于图像识别算法驱动的增强现实技术作品通常对设备、场地条件宽容度较高,只需要具备图像输入和充足运算速度的设备即可,例如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等移动设备等,因此虚拟现实作品的时间碎片填补性和空间限制宽容性特点让虚拟现实的应用价值得到提升。

(二)科普展示在增强现实技术中“求美、求善”

科普展示作品是以展览教育为目的公益性宣传展示作品,其可分为展馆设计和展品设计两个类别,展示对象可分为造型展示和流程展示,具有参与、体验、互动为特点。为达到有效的科普和传播的目的,不仅要有“求真”的展示物质和文化储备,更要具备“求美、求善”的审美与交互体验感染力,让受众从“从中可学”变为“对其爱学”。我国科普、文化等展馆的数量日益增加,展馆设计工作中亟需交互性、新奇性、智能性的作品设计。

(三)增强现实技术在游戏化思维中提升玩家粘性

游戏化思维可以看待做一种有计划、有方向,以寓教于乐为目的的一种创意性思维,通过游戏的制作方法和思考模式,利用游戏趣味性、启发性、引导性等特点,解决非游戏领域的问题。游戏化思维已经在教育、设计、展览等领域逐渐成熟地运用,如果将游戏化思维加入增强现实技术会迸发出更绚丽的风采。

二、南京建筑的展示和传播现状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其古建筑艺术风格可称为独领风骚数百年,如今南京城内的古建筑主要可分为明清建筑和民国建筑两个部分,各具特色。但是南京古建筑的展示和传播的现状并不容乐观,有些建筑本身年久失修,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退出历史舞台,其他一些著名建筑虽然有保护但充满商业气息,改变了历史风貌,还有的建筑在呈现形式上只是保持现状的静态展示,即使游客慕名而来但是走马观花,领略不到古建筑的温度,感受其历史底蕴及文化魅力,这多令人扼腕叹息。

(一)南京建筑的展示中娱乐数字化的设计趋势

南京古称金陵是我国南方地区最重要的古都,南京历史文化可谓囊括了从人类活动开始到现代生活的全部历史时代。对于南京建筑的数字化展示将面临更多的挑战。首先是交互趣味性的延展:形式单一、僵化的静态化的橱窗内的修复后模型展示的体验需要;其次是虚拟再现性的复刻:接待任务繁重的实体建筑旧址保护及旧时空模拟展示的感官需要;最后是新奇话题性的营造: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娱乐化的南京建筑展示传播中的网络吸引力的需要。

(二)南京建筑展示的受众年轻化与传播网络化趋势

在信息时代下,夺取用户眼球、避免视觉疲劳、保存阅读耐心是网络传播的关键。目前多数景区依托古建筑开设展览大同小异,若无人讲解只是走马观花;另外博物馆从展品的成列到导览的方式严重固化,毫无创新,缺少互动。当今科技可谓百花争艳,若在游戏化、娱乐性、交互性的指引下将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360度全息沉浸交互等技术融合,无论是视觉、听觉都会令人耳目一新。

(三)南京建筑展示中信息碎块的艺术化缝合趋势

南京古建筑在数字化展示设计中面临遗址信息破碎、残缺,造型特征内敛、趋同,文化背景平淡、严肃等瓶颈。在明城墙的展示项目中,中华门城堡、汉中门和台城各踞一方,不能形成体系化的景区景体,而城墙中明城墙和古城墙的钱区别也无从表现,最终展示起来不但观景点阵势无法渲染,而且“鬼脸照镜”等金陵经典美景也被遗漏。同样在朝天宫、明孝陵的展示中,也深受建筑遗留的信息密度低、背景文化严肃等特性的影响。故而文化层、叙事层、感官层的不完整将会让非交互性的静态和数字化的展示模式最终走向吸引力呈负增长的趋势。

三、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南京建筑展示游戏化设计

在游戏化设计的创作中强调“分层四元法”工具的重要性,它将游戏化设计中所需关注静态层或动态层中的四元分为:机制、美学、技术、叙事。此工具的设计理念正切合现今大众娱乐文化盛行下,游戏化、娱乐性的大众体验诉求。通过增强现实技术提升技术和美学上的感官体验,游戏化的设计丰富机制和叙事上的情感体验。四元共建地将真实的古老建筑及其抽象的文字描述信息进行可视化、可玩化地展示,以虚实结合的表现方法,使受众获得超越现实的新奇体验。

(一)“超细节”的增强现实技术美学塑造跨界感官体验设计

增强现实技术特性将突破性的放大南京古建的细节特征。增强现实作品的“超细节”特征体现在取景细节、文本细节、交互细节、流程细节几个方面。

取景细节设计中,设计师依据“内容为王”的原则,深度挖掘受众对古建的兴趣所在,受众的兴趣往往附着在常规景区浏览无法所及之处,增强现实技术帮助细节的塑造触手可及、化静为动。交互式的作品形式为建筑细节的体验提供沉浸、亲近的特性。“超细节”的体验不但是细节本体的“超现实”表现,更是细节展示过程的“跨界限”的体验。在美学层次的设计模块中,要充分考量虚拟体与现实体的交融共现,在“修旧如旧”原则指引下,划定明确的作品风格。

(二)“绎穿越”的文化与生活叙事演绎的情感体验设计

古建是一种具象的,历史物质文化、精神的符号。古建的展示应该因地制宜,探寻建筑背后的“人”的生活化故事,以生活为切入点纵观地域文化、风俗特征。寻找动人故事,让观众与故事中的人共感、移情,与古建产生内发的情感联系。所以要让古建结合背景文化故事,方可设计适配的游戏玩法。以南京城墙为例,它并不仅仅只是几块砖石,一些城门,它更代表着我国历史定都江南一统江山,有继往开来之意义。在古城墙的守护下无数文化得以诞生传承。以古城墙为设计基础,可以设计攻城游戏关卡,在互动体验中寓教于乐的了解历史。叙事层面上,在探究了解不同不同古建背景后,基于游戏化思维下融合增强现实技术分别设计夫子庙学生赶考、秦淮泛舟等故事化关卡。通过游戏化的设计、增强现实化的呈现,让传统美景、文化从融合媒介上焕发生机,抓住受众的眼球。

(三)“Octalysis”模型指引游戏化机制的玩法体验设计

“Octalysis”模型即为八角行为分析法,基于人的行为以及各种游戏化技法,使设计增强吸引力。基于八角分析法,对于南京古建的展示其拥有的核心驱动力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史诗感和使命感,二是稀缺性和关联性。这两者是古建所拥有的绝对优势。对于古建筑的重大历史意义和其稀缺性这是不言而喻,但如今古建在展示的形式上其创意与反馈这一核心驱动力就是最大的短板。现有的展示模式必须进行改革,需化原有的橱窗展览、文字信息摆放呈现的被动展览模式为主动,在基于游戏化思维下的增强现实技术融合创新式展示方法,以创新驱动发展,改变固化单调的展示形式。抓住受众对游戏化、交互性的诉求,增强吸引力和趣味性,在交互娱乐过程中传递历史,对古建的展示形式、方法进行一次重塑。

四、结语

南京古建筑是历史的传承和人类的精神宝库,是南京城市发展的根基。运用游戏化思维融合增强现实技术,对其展示设计进行一次创新性、重塑性的提升是尤为重要的,通过游戏的制作方法和设计理念以及凭借增强现实虚实结合、超越现实的交互体验,呈现出沉浸式的感官体验、情感上的互动体验、具象化的人文属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