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院 21412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堂交流对话对学生语文学习意义重大,语文课堂教学本质上是师生教学对话、交流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语文课堂中有效的师生对话,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创生共同的语文知识,发展高层次的阅读思维能力,促进深层次理解思维发展。
苏格拉底提倡的产婆术原理是对话式教学的雏形,通过对话唤醒潜意识里层面的知识,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在保罗·弗莱雷的对话理论中,他提倡生成性的对话,真正的对话是一个不断的生成的过程,要有创造性。因为行动就昭示改变和创造,反思就意味着新事物的生成。人们说话是对世界“发表意见”,其本身是一种改造世界的行为。在对话式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在知情意各个方面将整个对话充满人文关怀的进行,思维敏捷,在空气中充满着爱的成长。
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在课堂师生相互交往时,“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和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真实的想法。2学生在课堂上也要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有意义的向下进行,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倾听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作为人际关系中的对话性实践的学习,需要展开变革的实践,提高课堂语言的多样性,增加师生对话的层次性、条理性。
对话式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不同于单纯的灌输式教学,对话式教学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探索中学到新的知识,是一种知识的自我建构,将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能力。在语文教育中,师生对话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话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的理解力,是语文教育应有之义,所以在语文课堂中的师生对话有重要意义。
语文课堂教师与学生的话语是维持对话的重要中介,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师生对话的主要话语形式,对话的内容需要紧扣文本,与文本的对话是对话教学的基础。教师深刻理解文本的经脉与要义,找到文本的教学价值,使对话围绕方法与能力开展,而不仅是围绕文本内容本身的简单重复。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自身,以及文本更深层次的意蕴,在文本的背后,作者的生平年代与经历,社会的背景与状态等等。语文不仅仅是当前文本的学习,更是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逐步打开一个更大的世界,在更大的范围里学习。教师的提问需要技巧、技术以及人文底蕴,才能让一步步引导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思维的成长。提问要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提够一个正确的方向性引导,学生才能随着引导一步步深入的阅读。
学生是语文课堂中的主体,课堂对话中学生的回答同样占据了重要部分。学生的回答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形成的,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语文课堂的常见形式。学生要表答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想法,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要勇敢的表答,只有不断地参与课堂师生对话,才能使思维得到训练。课堂回答能过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阅读习惯,体现了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这也归功于教师提问的技巧和水平。需多鼓励学生回答时描述过程,解释答案。学生提问的问题比例较小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更难的问题可能思考不到,另一方面因为教师长期在课堂上的话语权影响了学生的提问。
语文的核心素养是指在学生的学习中所需要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些素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倾听与回应方式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的影响。语文课堂师生对话需要有效的问答,语文回答是与否是远远不够的,语文学习更多的文本背后深层的意蕴。
师生对话过程中问题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不能让对话流于形式。在倾听与回应学生时,教师更多的关注自己预设教案,关注学生新的想法的比较少,偏重评价性和解释性倾听、一般性和试探性追问,基于学生想法的移情性倾听和探索幵放性追问比较少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邀请学生评价为主,这样的评价方式较好,既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印象,又能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的方式建构语文意义,理解文本内容,形成有逻辑的思维方式。
对话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开放的情境是对话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基本保证,课堂氛围直接影响了一节课对话质量,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紧张拘束的课堂氛围会禁锢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所以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对话教学的开展。教师应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比如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广泛的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制作个性化的教具,有利于营造宽松的课堂的氛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愉快的学习。师生对话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看,首先从情感道德层面分为忽视批评型和尊重欣赏型两种类型,尊重欣赏型的师生关系更好,能够创造和谐的课堂文化。另一方面从教学方式看权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三种类型,民主式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从课堂教学中师生各自的话语总量上来看,教学水平越高的教师,课堂中学生话语量相对越高,且学生对一些相关的语文知识及其内容的认识程度也是在增强,运用语文方面的语言表达的能力也高一些。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想法,明白学生在哪些地方存在困惑并能够及时的进行相应的解惑,而达到这种目的前提是老师要能够在课堂中应该给同学们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充分表达他们自己的独特想法。
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更容易关注到对学生已有经验,语文问题的开放程度和学生选择机会逐步增大,教师倾听与回应的关注点逐步由“教师”转向“学生”。语文问题开放程度较大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提问的浅显化,提高问题的有效性。教师的倾听与回应的关注点更多的应是学生,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教学水平越高的教师,越能从对话的过程中关注到学生的变化,让在语文意义理解与建构过程中占据主导的地位。
语文的学习是将知识和经验语文化的过程,从独白式教学到对话式是一种突破和进步,但还要进一步加强师生对话由教师主导向师生话语共同体的转变,实现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向知识的建构为目标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深入思考语文问题,不仅是思考当前语文问题,更要联系到生活中。要不断改进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改善对话的结构,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对话中来。教师预设是一部分,不能完全照搬不顾实际情况,要结合课堂生成性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建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师生话语共同体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主动创造的独特见解往往留给人的印象更深刻,语文学习也会更得心应手。课堂上尽量减少简单问题的提问,增加开放性和创造性问题,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聪明才智,培养语文思维和能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加入课堂的讨论中,提出新颖的问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语文的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学习语文的核心,是将语文与生活相联系,将知识和语言语文化的过程。3从意义的层面看,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些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倾听与回应方式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的影响。所以要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就要提升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倾听与回应方式和改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由于引发对话的语文问题的特性和教师倾听回应学生的方式,直接决定着学生参与课堂对话的思维深度。所以教师要认真考虑提问的问题,问题的深度是否合宜,能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做移情性思考以真正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对激活和增进学生的语文思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要少说多听并对学生的想法作出及时有效的教学干预。4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认真对待,教师的评价对语文学习的意义建构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及时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要符合现实情况,适当的评价方式和内容能促进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形成较高水平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课堂上不仅要学习语文知识培养思维,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态度,以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都包含了文化的特性。师生对话的方式、结构、关系都会影响到课堂的氛围,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紧张拘束的课堂氛围会影响学生的语文思维,学生谨小慎微不愿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会变差。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促进更好的进行语文学习,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给予学生课堂的发言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时常审视自己是否在道德层面上尊重了学生,还要在教学方式层面上完善自己,变“知识传递”的教学为“意义建构”的教学。5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鲁宁.佐藤学“相互倾听课堂”理论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8(06):76-79.
3.郑新丽.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培养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24):79-82.
4.张紫屏.课堂有效教学的师生互动行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5.李煜晖,郑国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J].教育研究,2018,39(02):80-8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