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341000)
赣南有着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与内涵,因悠久的历史和内涵而闻名于世。客家文化集中体现了整个客家民族的道德素养、历史传统、人生价值观。为了更好地发扬和继承客家文化的精神,作为一名设计者工作者,有责任收集和归纳赣南客家特色文化,将客家文化进行推广和发扬,让世界认识和了解赣南的客家文化。
在历史上,赣南是北方汉族人民南迁第一站。很多客家姓氏资料也记载了他们的祖先在赣南生活繁衍、休养生息,后来才往粤东、闽西迁移。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五次人口的大迁移,第一次是在两晋时期的五胡乱华期间,许多中原人南迁到长江流域一带;第二次是唐代安史之乱。由于安史之乱和唐末黄巢农民大起义,导致北方地区长期的战乱,于是大批避乱的汉民迁居到相对安宁的赣闽粤三角区,这里成为了第一批“客家先民”;第三次是在两宋时期,南宋朝廷的南迁,带来了一批汉民的迁迁徙,他们赣闽粤地区繁衍生息,并与畲瑶等当地居民发生血缘和经济文化上的交融,形成了客家民系;第四次是在明末清初,赣南人民由于受到满清的蹂躏,之后又发生瘟疫,导致人口锐减。而此时的闽西和粤东由于郑成功的反清起义,清政府颁布了“迁海令”,沿海地区全部进行了封锁,令沿海居民向内地内迁,导致人口与土地的再分配产生了矛盾,于是部分客家居民只好出走,他们中的部分人又回迁到赣南地区,与世居在赣南的客民杂居在一起,最终奠定了赣南客家居民的现在格局。第五次是近代,由于连年的征战,大量客家人从粤东闽西一带移居海外,另谋出路。通过以上五次人口迁移可以看出,赣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发源地、聚集地之一。
客家方言有着古汉语的“活化石”的美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主要地方言共有北方方言官话、闽南方言、广东白话、楚地方言、湘、赣、客家方言七种。其中,赣南客家方言相比粤东客家话和闽西方言更具特色,更具备研究的价值。由于赣南是本地方言和客家方言的交汇点,客家方言和本地方言在赣南客家方言中很容易体现出差别和联系。其次,赣南客家方言既有古朴的特点,又有多样性的特色。古朴是因为自唐宋以来,世居客家姓氏比较多,中原古韵的成份在客家方言中保留较多。多样性是因为在明末清初,闽西和粤东的客家人大量回迁赣南地区,无形之中的融合,导致赣南客家方言不象闽西和粤东的语言那样统一,而是同中有异,连村与村之间、乡与乡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说赣南的客家方言更具特色。
客家民居建筑是客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现存的赣南客家民居建筑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围屋”民居和“府第式厅屋组合”民居。“围屋”整体由西南向东北发展逐渐减弱的态势,而“组合式”则由东北向西南发展逐渐减弱的形态。其中围屋是最具客家民居特色的建筑,被建筑学家誉为民居建筑史上的奇观,充分反映出客家丰富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追求,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是深受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艺术家们为之陶醉。第一,建筑造型别具一格,集实用性、整体性、防御性、秩序性、宗法性等于一体。第二,体现礼乐相济的文化底蕴。更多地传承了儒家文化的特质和风格。第三,天人合一的理念。客家民居在结构布局上效法风水义理,符合上应苍天,下应大地的祈求,体现了对人居环境的审美和心理需求。
朴素大方是赣南客家传统服饰的特点,具有装饰性强和独特的形式美,在我国服饰艺术史上是一大亮点。赣南客家服饰大多是以蓝、黑、灰、白和暗红色为主,与当地原住的舍族、瑶族等族服饰比较,没有斑斓绚丽的色彩,以简洁朴素见长。客家人外装以蓝、黑、灰为主,内衣多为白色,在头帕和围裙上主要由红、蓝、绿、白、黑几种较为鲜艳的色彩交织而成,同时,在围裙上喜欢附带“腰链”、“牙牌”、“颈链”、“手镯”等饰物。客家服饰在装饰纹样上主要有几何纹样、吉祥文字、花卉纹样以及禽鸟纹样等几类。其中几何纹样有螺旋纹、波浪纹、金线单纹等;花卉纹样有梅、兰、竹、菊、桃花、牡丹、莲花等,通过借花之德喻人之德;禽鸟纹样有龙纹、凤凰、鸟、兔、鹿、蝙蝠等,借动物比喻福、禄、寿及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客家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如在春节至元宵就有龙灯、蛇灯、摆字灯、鲤鱼灯、狮灯、马灯等各种灯彩表演活动,不论造型、色彩还是装饰纹样都各具特色。列如鲤鱼灯中,头灯是龙头,尾灯是鳌鱼尾,中间分为七个鲤鱼灯,在头灯和尾灯都装饰有精美的图案,包含祥云、金钱、龙凤、蝙蝠、牡丹、梅花、桃花等纹样,表现的形式有绘画、剪纸等,这些纹样都有着特殊的吉祥寓意及广大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憧憬。除了常规的节日民俗活动外,还有一些其具有赣南地域特色的大型民俗表演。如上犹宁都竹篙火龙节、于都琐呐、“九狮拜象”等。另外,客家民间的文艺表演也异常丰富,如赣南采茶戏、兴国的山歌等都极具客家特色。又如从古代沿袭至今的择吉避凶的风俗称为勘舆术,也是客家先民的南迁传入赣南的。客家人都信奉风水,无论婚、丧、喜、庆,或是盖房、打灶、挖井、修桥筑路乃至选坟等,都要请风水先生看风水,勘地利,并选择良辰吉日。这种风俗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兴国的梅窖镇三寮村号称天下风水第一村。由此可见,堪舆文化对客家人在社会观念、宗族认同、空间结构、民风习俗等具有深刻的影响。
赣南客家饮食文化也别具特色。饮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家常菜,二是宴席菜。其主要特点是麻麻达达、咸咸辣辣、糊糊嘎嘎。客家人一入冬,有腌制腊货的习俗,把各种肉类用盐、香料、酱油腌制后晾晒至干,或蒸或炒食用,异常美味,是年节自己食用和待客的上品。其中又以板鸭、香肠、腊肉、猪肝、鸭舌头、鸭五件等为送礼佳品。客家饮食中还有用自酿的糯米酒、酒娘蛋和擂茶来招待宴请,年节时吃“四盘八碗”的传统。在日常的饮食中还有荷包肉、白斩鸡、蛋皮、鱼饼、粉蒸鱼、菜干扣肉、三杯鸡、垂鱼丝、炒东坡、酿豆腐、小炒鱼等特色菜肴。同时还有薯粉、凉粉、烫皮丝、艾米果等特色小吃。特色零食有花生巴、酸枣糕、丁香李、红薯干、豆干等。这些众多客家美食极具乡土特点,展示了客家饮食文化的深刻内涵。
客家文化历史悠久,丰富且独特,质朴无华,务实避虚,是客家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他不但反映了客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和艺术素养,更是客家先民勤劳、奋进的见证。通过对客家文化的挖掘,如民居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历史文物遗迹、方言文化、民俗文化、宗族文化、民间文艺等方面,客家文化可分为两大类,即有形元素和无形元素。
客家文化中的无形元素主要体现在反映意识形态里的思想寓意,主要体现在生活观、劳作观、人生价值观、审美观、道德伦理观等。客家文化中的无形元素还体现在精神层面及内涵上,主要体现在客家方言文化、客家姓氏宗祠文化、客家饮食文化、客家风水文化等方面。这些无形元素没有具体的图形可以体现,但也可以通过赣南土特产产品包装用不同表现方式加以体现。
客家文化中的有形元素主要指的是那些识别性强的、历史久远的、感官能够接触到的东西,如客家民居中的各种装饰图案、建筑中的纹样、文字、服饰上的色彩等,以及客家民俗中的特色元素等。
这些有形的客家元素或是无形的客家元素,设计师在应用前都应深刻的去理解客家文化的精神和内涵,了解它们的含义,才能把握好,准确的运用这些客家特色元素。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实践生活中智慧的积淀,是在客家人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意识观念,是客家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凝聚力。这种文化对于现代人的思想行为、心理诉求、道德观念、语言交际等方面,很大程度上起到主导、规范和调节作用。我们应当把客家文化传承下去,汲取客家文化的精髓,归结客家文化的内涵,将这些客家文化和现代结合起,好好开发和利用,传承创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