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关山月美术馆 518026)
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定义了“大数据”时代的意义,“数据,已经渗透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其核心意义就在于对数据“挖掘与运用”。对于美术馆建设来说,大数据运用同样是重点。由于“展览是目前美术馆的中枢运营管理工作。一个展览项目的运作,其实就是弥合艺术创作与大众接受之间隔阂的过程,美术馆是完成这个过程的核心机构,肩负着社会的信托职责。”1展览仍是目前美术馆的基本工作,当观众进入美术馆参观,通过欣赏感悟艺术品完成体验活动。成功的展览门庭若市,不成功的展览令人疲惫。因而,结合新时期美术馆智能化建设趋势,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存储、分析与应用展览数据,建构面向公众的科学合理展示体系,有助于提升美术馆的文化自觉性与社会责任。
图1 DIKW模型
美国管理学家罗素·艾可夫提出了知识管理领域中DIKW模型,阐述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以及智慧(Wisdom)之间发展演变的理论体系(图1)。数据是最原始的素材,没有任何意义;信息是已加工处理后的数据;知识是人类与外界交互后提炼的结构化信息;智慧是通过理解知识,具有预测未来的能力。“DIKW模型就对象而言,展现的是同一事物即知识的演化过程;就过程而言,呈现出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2一方面,该模型可用来解释运用大数据将人类引入智能社会,提升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借助该模型观摩美术馆发展,会发现在数字美术馆阶段完成了数据、信息的收集存储工作,却缺少触及“知识”层与“智慧”层。目前美术馆均引入馆藏管理系统、办公系统等完成数字化工作,却因系统各自独立,无法资源共享,“数字化”≠“智慧化”。因此,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升数据及信息价值,成为数字美术馆走向智慧美术馆的必由之路。
关山月美术馆是以收藏和研究关山月美术作品为特色的名家馆,每年均以专题展呈现关山月各时期不同经历对不同时期作品的影响,并早在数字化建设阶段开展了对展览数据的收集存储。可海量庞杂的数据独立存放,未被关联。就学术研究而言,数十个专题展各有研究侧重,因缺乏对所有展览整体认识,无法为研究提供便利;就日常馆务而言,遇到跨部门协同,因缺乏强有力的系统支撑,未能真正体现展览的业务核心地位。
为了打破“信息孤岛”,关山月美术馆建立以展览应用为核心、各相关应用互联互通、高效协同的智慧展览平台,实现对人、财、物、事、时间等资源智能配置。该平台包括展览管理系统、展览排期系统、展具管理系统等子系统,涵盖展览全流程,并与相关应用实现互联互通,实现用户统一身份认证与单点登录并获取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展览管理智能化。为了挖掘和盘活海量数据价值,关山月美术馆基于高效协同的智慧展览平台进行了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尝试,正是对DIKW模型中“知识”层与“智慧”层服务创新的探索。
“知识(Knowledge)是在对数据信息的理解过程中演绎而成的抽象的、逻辑的信息集合。在DIKW体系下,知识体现了信息的本质。知识位于信息之上,具有指导行动的能力,并能够理解和推理产生新的知识。”3关山月美术馆智慧展览平台实现了对庞大展览信息的存储、组织。而“可视化分析技术是通过表达、建模的方式从数据中抽取概要信息并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来,并依靠人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技术点包括层次和网络可视化、文本和文档可视化、时空数据可视化、高位数据可视化和可视化定制框架。”4借助可视化技术,深度挖掘潜在的展览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又能推动知识转化。因而,关山月美术馆依据展览的时空数据可视化技术搭建出“关山月年表时间轴”与“关山月艺术地图”,依据层次和网络可视化技术搭建出“关山月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关系图”,实现信息的可视化服务,为公众建构知识服务网络。
“关山月知识库”及“关山月年表时间轴”强调以展览为核心,建立起藏品之间的内在逻辑,为观众提供具有启发性体验。创新引入编年体研究方式,借助编年体突出时间与空间结合的特征,以时间轴为表现形式,实现知识可视化,直观反映出关山月先生的艺术生涯,向公众免费开放,成为全国名家馆中的首创。该项目运用展览编年,按照时间顺序记录艺术家2016幅作品、478 张生平照片、约108万字研究文章、工作情况、展览活动等信息,还嵌入艺术思潮、艺术流派变迁等背景,从美术史研究角度勾勒出关山月先生艺术发展的立体时空。
“智慧(Wisdom)是DIKW体系的最高层次,是人们基于信息知识的理解做出决断的能力。智慧通过理解过去信息知识,具有指向未来的特征。”5智慧是知识管理的最高层次。智慧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就曾提出“智慧博物馆”概念,强调借助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物——人——数据”三者之间双向多元信息交互,这是对新时期博物馆与美术馆发展的新要求。泰特美术馆馆长尼古拉斯·塞罗塔就展览布置是“体验还是诠释”的问题,进一步强调美术馆应该在展览活动中要善于给“参观者创造条件”,让观众能够在特定的空间与时间范畴内解读出独特的艺术品内涵。这里的为“参观者创造条件”,可以也可以解读为向观众提供智能化的信息知识服务,跟踪观众多样化、连续性的信息需求,搭建观众个体之间、观众与展品之间、观众与工作人员之间互通互联,以发挥观众主观能动性为核心,构建观众自身的知识空间来解读展览内涵。
“文创衍生品DIY大屏互动装置”作为智慧展览平台的数据收集设备,观众可通过操作互动式软件,直接浏览并选择馆藏插画作品,完成文创衍生品的DIY,类型包括抱枕、帆布袋、T恤等实用型生活用品,还可扫描二维码购买作品。该装置一方面为观众提供创新智能互动式体验,另一方面智慧展览平台收集到更多观众的有效信息,真正实现美术馆从单向展览信息输出转变成双向展览产品的智能化交流。展览智慧型服务既是对展览数据的挖掘,也是知识服务的创新,更能为美术馆发展模式提供新思考。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运用DIKW模型指导大数据时代美术馆的发展思路,即由以信息资源管理为主的数字美术馆发展演变为以智慧管理为主的智慧美术馆,强调“知识”层与“智慧”层的应用创新,以贴近公众文化需求为导向,形成美术馆与公众之间良性循环,实现美术馆可持续发展。
注释:
1.茅宏坤,探索中国特色的美术馆展览运营模式[J].美术,2004(04):110-111.
2.孙大东,基于DIKW模型的中国档案学发展研究[J].中国档案研究,2017.
3.舒文刚,DIKW体系下数字图书馆的大数据服务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7年第3期:84.
4.谢朝阳,大数据规划、实施、运维,中国工信出版集团[M].2018年5月第1版:57-58.
5.舒文刚,DIKW体系下数字图书馆的大数据服务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7年第3期:8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