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校企联合的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时间:2024-05-04

(南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421001)

按照国家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各高校要加快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因其实践性强、多学科交叉、紧密联系科技和经济等特点,在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有着一定的天然优势。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长期达成,如何利用校企联合的优势资源建立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值得我们探索。

一、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艺术设计专业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创新创业上具有一定天然优势。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模式为“创业教育通识课程+项目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教育通识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理论课程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类型。项目培育是学生根据兴趣和专长自行申请各类创新创业项目,自主选择指导教师,经过项目实施、项目结题等环节完成创新创业模拟或实践的类型。创新创业竞赛是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团队参加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类大赛,通过竞赛培训和参与竞赛的过程达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类型。

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虽然很多高校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了各种政策和管理机制,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但是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上远未成熟,存在诸多问题:(1)目前在校学生大多依托校内大学创业园进行创业,项目低端、技术型创新型项目少,缺乏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后继缺乏专业指导使得创业难以继续。(2)创业教育通识课程+项目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大多数仍是以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实施完成,虚拟创业多,真正落地项目少。(3)目前课程体系既要满足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技能,在学时学分有限的情况下,创业所需要的财务、企业管理、金融营销、法律等理论知识难以获取。

二、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水平

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活动,使其具有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1北京学者张秀峰、陈士勇对北京市31所高校进行北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75%的被访学生认为当前学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并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开设的课程更注重理论,能够实际参与操作的内容太少,不切实际。2这一调查数据真实反映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尴尬境地。当前我国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各类型院校普遍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校企合作,不少高校的校企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例如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和美克美家合作的新通道•锦绣侗乡项目,就对地域文化研究以及产业转化进行了思考和探索。面对市场对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需求,高校与企业要进一步达成深度合作,将企业优质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共同探索合作共赢的紧密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水平。

1.以企业文化和行业氛围促进创新创业的精神培育和价值引领

美国高校自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且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美国创新创业教育非常注重企业家精神培育和价值引领。百森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一种思维、推理和行动方式,核心是创造、识别以及把握机会的能力。3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家和高管的人格魅力与社会责任感、企业文化和行业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唤醒学生的开拓性和进取性,使创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2.以企业先进技术提高创新创业的科技含量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从劳动力密集型向知识技能密集型转变,从知识技能型向信息智能型转变。一方面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益渗透艺术学科领域。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工科基础知识薄弱,现有师资除了少量双师型教师,缺少从业经验的教师比例居多,更谈不上实时掌握行业的新要求、新技术,使得学校教育滞后专业发展的现象日趋严重。残酷的市场竞争,良性发展的企业一定是掌握了先进科技的企业,校企合作无疑能够提高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科技含量。

3.以成熟的企业链条推进创新创业成果的孵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艺术设计学科自身的综合性、复杂性更是使得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在实践中去完成、去修正,创新创业成果需要在实践中去转化。通过湖南、湖北较有代表性的设计院校的校企合作成果,可以看出企业成熟的管理、生产、营销链条推进了创新成果的孵化,见表1。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经验累积无疑又为学生未来的创业行为打下基础。同时,成果的孵化又对科技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循环,见图1。

表1 部分设计院校代表性校企合作项目

图1 基于校企联合的创新创业教育

三、基于校企联合的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探索

为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良性发展,坚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校企合作,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

1.建立校企联合的分层培养体系

经济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需求层次呈现多样化趋势,加上当今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加个性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要直面学生的基础差异、个性差异与需求差异,建立校企联合的分层培养体系,既保证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够使不同需求层次的学生通过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有所成。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分为: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创业教育通识教育通常是由学校各相关专业老师来承担,而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通过专业实践教学,把创新意识和创业教育的理论融入专业课程中。4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则是由企业来完成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学校负责跟踪动态和评估培养结果。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基于校企联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分层培养体系见表2。艺术设计专业中有的学生虽然专业能力不突出,但性格活跃、关注时事资讯、善于整合资源,有的学生属于技术型人才,创新设计能力强,有的学生则对互联网电商兴趣浓厚。因此无论在通识教育的选修课还是在专业选修课中,可开设多门课程满足学生需求。经过两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是否继续创新创业教育,表现出强烈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第二课堂和创新创业暑假班,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在整个过程中企业和学校发现适合创业、能够创业的人才,加上学生的自主选择,在大四阶段进入企业完成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分层培养的目的是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当作长期目标,而非短期行为,培养真正的创新创业人才,当这些学生进入社会成功创业后,又可以回到学校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形成联动效应。

表2 校企联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分层培养体系

2.紧抓创新设计内涵,做好创新教育

高校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培养一批富于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新时期高校承担的核心使命。5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是创新型创业与增长型创业,重在推动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商业化。“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多领域地渗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模式和社会生活发展的格局,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新的创新创业的机遇。6设计早已不再是单纯的造型设计、视觉设计、面向个体的设计,未来的创新设计一定是服务与体验设计,交互与过程设计,面向群体的社会化设计和面向商业模式、计算技术的设计,如图2。学校和企业要紧抓创新设计内涵打造产、学、研高度融合的创新教育平台,围绕企业和社会需求做好创新教育。一是通过教师高水平的研究课题和校企合作项目,紧握学科发展前沿信息和趋势,依托几个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和实际项目切实提高学生创新设计、创新服务的能力。二是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目前很多的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缺乏持续性,创新成果在比赛后并没有在市场中加以转化利用。将创新成果申请新型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为今后的成果转化奠定基础,同时寻找合适的项目和机会完成成果转化。三是通过解决企业实际需求,将创新研究成果直接转化应用,服务于地方文化经济发展,研究成果的转发也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的信心与热情。

图2 创新设计趋势

3.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型产学研合作发展平台。我国很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很早就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协同创新中心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平台,但是类型单一、形式雷同,并没有根据各自学校学科特色和学生的实际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实践教学。并且大部分合作的企业仅能满足实践教学基本需求,企业自身的软硬件条件暂时不能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这就需要学校根据艺术设计学科发展趋势和本校的学科优势,与知名企业、高科技企业达成共识,打造相对稳定、可持续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致力于长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合作。

推动考核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改革。(1)建立多元化学分认定标准。把创新创业成果例如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暑假班、获国家知识产权的成果、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按照不同的难度系数与课堂学分互通,以此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可学生创新创业的成果。(2)从课程考核、教学效果、创业状况三个维度建立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课程考核除了考勤和作业完成情况,同时注重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建立评价标准。教学效果一是从学生角度对学校的创新创业氛围、提供的条件和平台,构建创业教育效果考核指标体系,二是从企业角度对学校创新创业的举措和学生创新创业的成果进行效果评价。创业状况是学校对企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进行考核。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注释:

1.郑石明.大数据驱动创新创业教育变革:理论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37(3):65-73.

2.张秀峰,陈士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基于北京市31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36(3):95-100.

3.Jeffry A.Timmons,Stephen Spinelli.New Venture Creation:Entrepreneur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M].London: McGraw-Hill,2003:39.

4.刘峥.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调查和分析[J].北方美术,2014(2):88-90.

5.王延喜.基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高校环境优化探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7(5):128-130.

6.孙寰,廖刚.“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艺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8):380-38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