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民族现实视角下浅析金素月的诗创作

时间:2024-05-04

(山东现代学院 250104)

一、民族现实对诗人创作的影响

3·1运动实际上给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蒙上了相当大的惆怅与失望之感,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自由民族运动经历着迂回曲折,并且开始出现新的萌芽之势,努力探索着新的发展方向。此时,文学发展呈现出许多不同的选择,自由主义、唯美主义、感伤主义等。正视民族命运,并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怀推动自己的文学实践的诗人有金素月和韩龙雲。他们的诗文学创作活动积极地反映着当时那段历史时期的严酷社会现实,并且在时代的召唤下,他们找寻到自身合理的美学理想,对1920年代韩国诗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二、诗人的诗文学创作活动

金素月的文学创作活动始于1920年在《创造》杂志上发表诗作《浪人的春天》、《夜的雨滴》、《午过的泣》、《想念》等。其在创作初期受到批判写实主义的影响,在自己的诗文学创作道路上摸索前进。金素月1925年发表诗集《金达莱花》,同年5月,发表诗论《诗魂》,其诗歌文学创作活动从而达到顶峰。作为当时极大提高韩国文学诗坛水平的诗作,担负着韩国诗坛里程碑的作用。

1.抒发爱国情怀

金素月的诗歌作品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抒发强烈爱国之情的诗篇。他的抒情性爱国诗篇以对故国强烈的爱国之情,并融入祖国被掠夺社会现实的悲哀和痛恨之情为主要特征。诗歌《招魂》、《心的眼泪》、《水干涸》、《到来的春天》、《古老的故事》、《父母》等都是十分优秀的爱国抒情诗篇。

诗歌《招魂》是通过真实、生动的诗性形象进行讴歌深刻的爱国情感的优秀作品。人通过死亡有时能更深入的体悟出人生的本质。立足于这样的意义层面,金素月的《招魂》可以说是通过别离而领悟到爱的本质,进一步大声疾呼深深的爱的哲理的诗歌。1所谓“招魂”是指依据人死之后魂魄会离开人的肉身的信仰,从而通过叫魂这一行为,使死去的人得以苏醒、复活,诠释着生者对已故亡灵的殷切期望。这首诗正是借助这种传统的意识在召还着失去魂魄的亡人及心中丢失的爱。诗中主人公感到无比的凄凉与无助,他就那样站着即使成为望夫石,也无法认可情人已经死去的事实。作品正是在阐释这种哀切的爱恨交织情感的悲剧。诗中通过招魂来抒发排解内心的怨恨之情,但是却未能如愿,据此来升华本篇诗歌的境界。2饱含深情的主人公与情人之间完全无法逾越的生与死的绝对距离彻底被阻隔断,从而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更强烈的痛惜之情。诗作中诗人把祖国视为深爱着的那个情人,主人公直视着千疮百孔、满身疮痍的祖国,难以抑制住自己心中的满腹委屈与无奈之情。在控诉着祖国被掠夺命运的同时,又竭力嘶喊着韩民族的魂,从而将1920年代韩国人民深沉的爱国情感借用诗的语言得以普及和推广。

2.歌唱生活理想

另外,金素月也创作了许多歌唱生活理想的诗篇。他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在热情讴歌着对幸福、美好、和谐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在这一点上,他与未能正视当时的社会现实,并且试图逃脱当时社会现实的悲哀,追求诸如密室、病室、黑房此类十分抽象性的世界的废墟派、白潮派诗人有着显著区别。诗歌《爽快的早晨》、《在垄沟上》、《生的感激》、《夏天的月夜》等是反映此类主题的作品。当然,在这类诗歌作品中不是没有想要挣脱当时凄凉、苦闷的社会现状的感觉,但主要还是洋溢着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3金素月绝对不是只沉浸在哀愁、痛惜、烦闷、悲痛、伤感、绝望等此类负面情绪的诗人。他是努力激活未来希望的诗人。今天,这片土地是充满着凄凉与颓废,但是我们却无法弃它而去,在即将到来的历史转变中,诗人以颂扬美好的新生活为创作中心翘首以盼着。诗歌中将积极向上的乐天生活态度,与浓厚的人情之爱,以及追求幸福、美好、和谐生活的殷切爱国情怀密切地结合起来,诗人对此给予真挚的描绘与歌唱。

3.讴歌乡土自然

金素月的诗歌创作中占据另一主要地位的是讴歌祖国乡土自然的写景性抒情诗作。诗歌《朔州九城》、《结缕草地》、《山有花》、《长别离》等,人们将其热爱祖国乡土自然的真实浓烈情感,喝着美妙的韵律节拍而广为传唱。因此,在金素月的诗中,对乡土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民的热爱密切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了其诗作的思想美学高度。在诗歌《朔州九城》中,诗人通过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写景描写,美妙地勾勒出对充满感情的故乡、饱含深情的人民的思念之情。

4.阐释美好爱情

金素月的诗作中以爱情为主题的抒情诗篇也有不少。诗《金达莱花》、《即使日落山脊》、《睡着醒着 坐着站着》、《心里的人》、《我的家》、《花烛火燃烧的夜晚》等是讴歌人类美妙的情感—爱情的作品。其中,《金达莱花》是深受读者大众喜爱的代表性的爱情性抒情诗篇。诗作中的主人公是具有热切爱情世界的一位女性。但是,她对即将临近的与情人的离别无可奈何。因此借助反语的表现手法,从而实现反衬出因与情人别离而导致的难受与苦恼之情。通过借助眷恋情人的女性口吻,使用民谣的创作技法加以表现乡土素材和故事内容,从而唤醒深厚的民族情感。《金达莱花》因以自己坚强的毅力而克服别离的悲哀的女性口吻进行创作,被饱以好评为将传统的“情恨”“爱恨”之情得以艺术性升华的佳作。4好好地送别将要离去的情人,折金达莱花送别情人,金达莱花的花瓣轻轻飘落在情人消失的脚步中,作品具有把离别的悲哀、伤感升华为祝福之情的艺术感染力和感化力。诗中金达莱花是主人公美好浓烈爱情的象征,也是主人公对即将离去的情人虽心存埋怨与感伤,但欲为了情人而甘愿牺牲自我,敢于割舍下自我情愫,实现对爱情忠诚与顺从的象征。

金素月的诗作依托于韩民族特有的“恨、憾”“哀愁”情怀氛围和民族传统的民歌曲调,他流传下来的作品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畅销书。人们偏爱金素月的诗作,是因为他的诗中将一种淳朴、真挚的情感充分浸染、流露于韩民族固有的民族情绪中,简洁纯朴的语言基调,灵活运用给人亲近之感的口语体,7·5调的通俗韵律,以及阐释想念、深思、憾、离别等的民众意识和民族情感,从而深深的引发读者的共鸣。

金素月的诗歌深深根植于韩民族诗歌的传统,因此出色的表现出了韩民族诗歌的特征。他诗作中的抒情性主人公通过个性化的把握民族感情,从而成为民族性格的体现者。《招魂》、《金达莱花》等作品中的主人公所流露出来的感情和情怀就正是这样的实例。他诗作的民族特性通过创新性的继承民谣,且适当地运用民间传说、民谈、俗语等加以表现,民族形式十分显著,民族色调十分浓厚。他的这一创作特征与当时被动接受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从而忽视自己民族传统的颓废主义、感伤主义的诗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此同时,他的诗歌出色地探求摸索了民族诗歌的韵律。5他的抒情诗中最多的还是基于民谣调的7·5调以及它的变调的诗作。由7·5调的变调而作的诗歌,对探求自由诗的韵律节奏做出了宝贵的贡献。诗人以7·5调为基础,并根据诗作内容所展示的情感和呼吸律动,对其进行了大胆勇敢的变调尝试,从而摸索出了既丰富多彩又美妙悦耳的韵律节拍。

金素月的诗歌创作在韩国现代诗文学中打下了民族诗歌的基础,取得了最为显著的思想艺术成果,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金素月的诗歌创作不仅给当代作家也给后世诗人们的创作给予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三、结论

本论文以民族视角为切入口对金素月的优秀诗作进行了重点剖析,特别是从抒发爱国情怀、歌唱生活理想、讴歌乡土自然、阐释美好爱情的角度给予了具体的阐释解析。希望通过该论文能够让更多的人们更好地把握诗人金素月的创作意图,进一步深化对其诗作文本的解读,领略诗人独到的诗文学创作造诣。当然,本论文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以后定会进行更加深入地学习与研究来不断完善。

注释:

1.尹允镇,池水涌,丁凤熙,权赫律.《韩国文学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6,第250页.

2.申东钰.《韩国诗的历史研究》,新文社,1981,第17页.

3.金柄珉.《朝鲜文学史》,延边大学出版社,2004.6,第185页.

4.张迎禹,李在睦,刘成镐,《代表诗 代表评论》,2000.1,第218页.

5.金在勋.《韩国现代诗人研究》,日志社,1986,第23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