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古典刺绣艺术的特征和传承——以山西刺绣为例

时间:2024-05-04

(黑龙江 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161000)

刺绣作品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装饰艺术已经在我国传承了千百年,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不仅丰富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生活,同时也承担着反应地域性文化特色的任务。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和我国古老文化的中心,多民族文化均汇集于此,而其刺绣艺术在经历了漫长的艺术风格碰撞和融合后才最终形成了现在山西刺绣质朴粗犷、率真稚拙、热情强烈的艺术特征。

一、山西代表性刺绣种类概述

山西在其悠久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封闭的地理条件共同作下,其古老的民俗和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保留,而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刺绣文化也凸显出了率真纯朴和热烈狂野的整体艺术特征。但是由于山西各地的文化发展差异,山西刺绣也出现了不同的派系,如:

忻州刺绣朴实娟秀且花样丰富,会因刺绣装点的用途和位置不同而出现图样、色彩及针法上的差异,例如忻州女性服饰的胸前刺绣就多为“鱼戏莲”和“牡丹”等活泼图样,但袖口和领口则以象征平安且样式沉稳的“如意云”为装饰居多。

与忻州刺绣有所差异,发源于山西临汾地区的临汾刺绣则因当地身后悠久的历史背景体现出了更为浓郁的文化气息,当地的刺绣素材也多取自“松鹤延年”和“五子登科”等历史故事,而且临汾刺绣在针法上则更为细腻、造型上也更为生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临汾刺绣就是虎头帽,不仅寓意孩子“虎虎生威”,而且技法细腻、造型优美、色彩艳丽,是集艺术、文化与使用于一体的民间艺术精品。

最后,山西刺绣的又一大派系为高平刺绣。高平刺绣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具对比性的色彩搭配,虽然其配色多以“黑”、“蓝”、“红”、“紫”为主,但在长期的实践中高平刺绣的色彩却能做到“色彩简而单”、“画面繁而不乱”,各大类色彩在相互配合中凸显出了和谐鲜明的秀面,而在表现内容上高平刺绣多寓意“吉祥如意”,因此“牡丹”、“凤凰”、“龙纹”等吉祥图案非常受到推崇。

二、山西古典刺绣的艺术特征

高平刺绣、忻州刺绣和临汾刺绣都系山西刺绣繁多种类中的一支,但又都无法全面的代表山西刺绣的整体特色。因此为更深入的挖掘山西刺绣的艺术特征,我们必须从众多刺绣派系的特性中挖掘出其共性的东西来:

1.山西刺绣表现内容的特征

从山西刺绣的内容上来看其取材极为广泛,从“花鸟鱼虫”、“自然景观”到“人物历史”无不包容,但其刺绣的中心思想始终是用以表现山西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愿望,反应了山西人乐观向上、自然豪放的性格。对此我们可以做简单的举例:

首先,在植物方面山西刺绣多倾向于对莲花、梅花和石榴的描绘,这主要源自其中“和合二仙”、“喜鹊登梅”以及“植开百子”的寓意,代表了人们对美好婚姻生活以及多子多福的期盼。

其次,在植物方面山西刺绣也大多描绘龙、凤、鱼、狮等“瑞兽”,例如为祈求合家团圆、夫妻和睦,山西民众则会在服饰和家居中多添置龙凤图样刺绣;“鱼吻莲”和“娃娃抱鱼”的图案则多意在期盼子女多福以及恒泰昌运;而狮、虎等图案的绣品则多出现在节庆场面,象征着欢庆、热闹和兴旺。

最后,在人物刺绣方面作为“炎黄顾里”的山西因悠久的文化积淀影响其刺绣内容亦多倾向于对古代典故、深化传说以及人物事迹等的描绘,如“大舜耕田”、“醉打金枝”以及“孝子图”等题材都经久不衰。

2.山西刺绣技法的特征

山西刺绣的针法和技巧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益成熟起来,配合独具一格的内容特色让山西刺绣焕发出了更为绚烂的光彩。而今山西刺绣中常用的针法诸如平针绣法、套针盘绣、纳绣和打籽绣等传统刺绣工艺已经融会贯通,在实际的刺绣工艺品制作中更是互相交瓦,在配合中充分发挥出各个针法技巧的特色,丰富了秀面的机理、增强了装饰效果:

平针绣法是山西刺绣最为主要的方法,是从纹样的轮廓起针,并到另一边的轮廓落针的刺绣方法,讲究的是针脚的平整,要求达到“平、光、齐、匀、和、顺、细、密”八重标准。

纳绣是山西刺绣的又一主要绣法,与平针绣一同构建起了山西刺绣技法上的最基础框架,其精髓在于将刺绣艺术与实用美术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最简单的构图、元素将刺绣的寓意表现出来。纳绣多表现麥花纹和鸡爪纹图样,即使描绘具体性状也多仅限于图样轮廓的表达,也正因刺绣方法简单、花样古朴、思维精炼且刺绣感觉淳朴自然,才是其成为了山西民间最为普遍和广为应用的刺绣方法。

套针盘绣和打籽绣在技巧上对山西刺绣方法做了必要的补充,同时也是其刺绣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两大针法。套针盘绣属于一种较为古老的刺绣针法,它的应用是由绣线环圈锁套而成,因此其绣纹往往形如锁链,故此得名。这种针法因其结实和匀称的特点非常受山西民众的喜爱,常被用于枕套和拖鞋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刺绣。而打籽绣也属古老针法,因其刺绣图样均为“线疙瘩”构成而得名,这种刺绣手法能描绘出较好的画面感,因而多用于装饰品刺绣,也深得民众喜爱。

3.山西刺绣色彩的特征

山西刺绣的色彩选择一向以“明艳”、“活泼”、“奔放”、“大胆”而文明,但其色彩的选择上仅有“黑”、“红”、“蓝”、“白”、“黄”等几种基础色。这与其发展历史和细腻淳朴的民族特性是分不开的。

我国传统五行观念中的“东、南、西、北、中”其对应方向就是“红、黄、蓝、黑、白”五色,而这五色也是古代文明中所谓的“正色”,这也正是山西刺绣主色的来源。而以山西传统服饰为例,其服饰多以黑色为底色,以其他四色为绣线颜色,通过纯度、明度和大小不同的色块组合完成整个秀面,这种搭配方式会造成极大的反差,使刺绣更为鲜明、热烈,给人以丰美富饶、朴实耐看的审美感受,这也就形成了山西刺绣最大的色彩特征。

三、山西传统刺绣的传承和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山西传统刺绣艺术得以传承至今与其自身的经济功能和社会文化所赋予它的社会功能是分不开的。但在现代经济的冲击下,山西传统刺绣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寻找一条全新的道路。

1.山西传统刺绣艺术的传承

山西刺绣不仅反应了原汁原味的山西传统文化和当地民众的思想特征,同时工艺精美、风格独特,因而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在市场上能够创造出较可观的经济价值,其社会经济功能不容忽视。但是,使山西刺绣得以发展至今的还是它在山西民众生活中不可撼动的社会地位:作为刺绣本身就是实用性与装饰性相结合的存在,而山西刺绣就是山西民众根据自身的审美和文化对日常生活各类道具的延伸发展,同时刺绣是他们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一种集中体现。

在过去,刺绣已经融入到了山西人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例如,古时山西女性之间交往外表友好会互赠“粉擦”,而女子出嫁则必须送给公婆“头带”和“腿带”以示尊敬,这些都必须有刺绣的装点。而在节庆时,绣有吉祥图案的“门帘”、“桌布”、“礼服”等也都缺一不可。刺绣在山西人的生活中已经不仅是单纯的艺术品,它除了具备审美和使用功能外更多的是在山西民众间的社会功能。

2.山西传统刺绣传承的困境

山西传统刺绣在传承上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山西刺绣是“母亲的文化”。山西刺绣从古至今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传承体系、没有详细而完整的文字记载,都是依靠民间刺绣人世世代代母女间的手口相传:祖母传给母亲、母亲传给女儿、女儿传给自己的下一代……

但是,现代社会给山西民众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告诉发展和商业的繁荣使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再继承传统的刺绣手艺。而今我们进入山西也很难看到那种妇女们坐在村口飞针走线的情景,而许多诸如:婚嫁时女子必须携带自身绣品做的嫁妆、女性交往时互赠自绣粉擦等传统习俗也都渐渐为现代社会所遗忘。山西刺绣的不断萎缩已经成为了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3.山西传统刺绣继续传承和发展的手段

近年来,国家面对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问题已经做出了相应的措施,不但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也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山西刺绣所面临的失传危机得以缓解,但是要真正让山西传统刺绣在现代社会发光发热、继续得到发展,仅凭国家的制度是不够的。许多山西女性不愿继续从事刺绣工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钱赚”,因此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出山西传统刺绣的经济潜力,使其与现代经济发展接轨,在市场经济中完成文化的传承。

目前,山西已经崛起了一批刺绣产业,如郭美玲所创办的山西工布艺专业合作社就聚集了相当一部分“老手艺人”,并组织这些老人们将自身掌握的濒危技艺传给了徒弟,完成了文化的传承,如已有3000年历史的“侯马刺绣”就在此得以复苏。同时,郭美玲又将这些学徒们组织起来将刺绣产品进行批量化生产转化成了经济效益,找到了刺绣与经济的结合点,使刺绣在当地重新赢得了妇女们的欢迎,山西传统刺绣因此逐渐得到了继续发展。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刺绣产业化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弊端,比如为创造经济效益产业本身必然更加侧重于生产和发展受大众欢迎的刺绣品种,而一些较为冷门的技法、图案和样式等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大批量的复制性生产也会使山西刺绣本身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受到冲击,使其成为量化生产下的粗俗复制品。因而,山西刺绣在产业化发展中必须把握好一个艺术与经济的平衡衔接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文化的传承。只有这样山西刺绣才能生生不息,一代代的将其优秀文化特质发展下去。

四、总结

山西刺绣能够传承和发展至今与它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这也是山西刺绣的生命来源之一。但是,在现代科技文明的冲击下山西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西刺绣也因此逐渐失去了发展的根基,如何让山西传统刺绣继续保持活力已经成为了关乎这一传统文化存亡的重大问题。面对这种现状,为使山西刺绣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得以继续发扬,我们就必须使其与现代文明和现代经济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山西刺绣的重新崛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