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巴中石窟佛帐龛饰艺术探析

时间:2024-05-04

(四川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635000)

佛教石窟艺术的表现内容很丰富,不仅有佛、菩萨、罗汉、金刚力士、飞天和供养人等形象,还有许多作为陪衬和象征的佛龛纹饰等内容。从古印度的无佛像时代见于窣堵坡栏楯上的植物图样,到中国主要石窟中的佛教纹饰,再到一些地方的佛帐龛饰纹样,无不显示了佛教艺术的艺术魅力。在中国现存佛像的遗址中,四川巴中地区不仅有特色的石窟艺术和佛像造型,更有丰富多样的佛帐龛饰。此地现存摩崖造像约六十处,五百多龛,约八千多身造像,主要分布于巴中市的南龛、东龛、北龛、西龛、水宁寺等处。其众多佛帐龛及龛饰,制作精美,装饰性极强,为巴中石窟中艺术特征最为鲜明的代表,其在国内石窟艺术中也是值得浓重书写的一笔。

一、古印度无佛像时期的佛教纹饰

佛教诞生之初,释迦摩尼并不主张信众塑造偶像和对其作形式上的崇拜。因此,在无佛像时代,信众以大象、菩提树、莲花等象征佛祖的事迹和教义。比如大象象征佛降生、菩提树象征佛得道等。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早期的人们相信万物有灵,认为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都是有灵魂和神力的,并被赋予了人的思维和想象力,变成了某种有神秘力量的圣物。可以说,这些花草树木代表了佛陀及其神力。这些花草树木纹样正是佛帐龛上纹样的最初来源和依据之一。

二、佛教传入中国后,佛龛纹饰的发展及演变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就被不停的改造和本土化。无论是佛教教义、佛教形象,还是佛龛形制及艺术特征都发生了本土化的改变。佛教在中国西域、敦煌、中原北方的传播过程中,佛龛形成了诸如外方内圆拱形龛和外方内帐形龛等形制。这些窟龛大多装饰有纹样,并随着帐饰类型的丰富和帐纹的日渐流行,“它逐渐与方形龛结合在一起,形成固定搭配,这就是所谓的帐形龛——雕有多种帐形纹饰的方形龛。北方地区的帐形龛一般是在龛楣部分雕刻出三角形的垂帐,其装饰纹样就发生了较大流变。”1当然中原美术中兴盛的佛龛纹饰,其西方来源,尤其是佛教因素,只是为中原提供了一个艺术内容和样式,整个的新变过程则是基于中华文明这个母体蕴育的。也就是说,任何的艺术样式在不同的文化中流传,民族化、本土化都是其必然归宿。2如云冈石窟的莲花纹饰等装饰纹样,融汇了鲜卑、中原及南朝装饰艺术风格,从而形成了莲花纹样的平城模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简洁朴拙、线条浑实的装饰风格,是异域莲花纹改梵为夏的转折期,曾一度成为北朝莲花装饰纹样的雕刻范例,并为后来中国莲花纹造型系统的完善奠定了基础。3这些形制与变化同样传入并影响到了中国西南地区,尤其是四川地区。同时,根据西南地域特点再次对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

三、巴中石窟艺术的佛帐龛饰

1.巴中石窟佛帐龛的类型

巴中石窟位于四川东部,是古米仓道必经之地。这里的石窟以南龛摩崖造像为代表,虽然以石窟指称,但多为佛龛,即内深一般不超过一米。巴中石窟艺术具有一定的样式和地域特点,特别是这里的佛帐龛及其纹饰。学者认为,凡是龛楣处雕饰帐形纹饰的均为佛帐龛。巴中石窟流行的佛帐形龛,其装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雕刻精致。巴中石窟中的佛帐龛形制多为双重龛,也称双层龛。所谓两层,分外层龛和内层龛。外层龛主要用于防雨水,因为南方一年四季有较多雨水天气,而双层口可以避免内层龛,即造像和装饰所在部分直接被浸润、打湿而破坏,是“把北方传统的佛帐形龛和圆拱形龛与四川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4。此外,还有少数其他类型的窟龛,也在其龛楣出雕刻出佛帐纹饰,如三层龛。

2.巴中石窟佛帐龛的纹饰

装饰纹样是巴中石窟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纹饰不仅是石窟的点缀、装饰,还是把整个石窟的建筑、雕刻、绘画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巴中石窟的开窟年代多在唐代,在繁荣昌盛的唐代,各种景象都是华丽瑰美,这一时期表达内容的突出形式之一就是繁缛华贵的装饰。而巴中石窟装饰艺术中,龛楣纹饰几乎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5

巴中石窟龛楣装饰纹样内容丰富,形式多变。这里仅就其中的植物纹样进行分析。植物纹样在巴中石窟龛楣装饰纹样中是主要、造型最精美的类型之一,主要有莲花纹、忍冬纹、团花纹、卷草纹等。

莲花纹模仿对象是莲花。莲花在佛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象征意义,它代表佛陀得道、说法等宗教涵义,因而又称为佛花。在佛教石窟艺术中普遍被用作装饰纹样,这在巴中石窟中的每个窟龛都能得到全面体现。莲花纹类型主要以莲花瓣、仰莲、覆莲等形式存在。其来源主要是古印度的佛教纹饰,比如阿育王石柱上的覆莲。在具体运用上,有独立的莲花纹样形式,也有与其他装饰纹样组合的方式,如莲花卷草、莲花宝珠、方格莲花、莲花忍冬等。在佛帐形龛楣装饰,一般上层檐面雕有莲花纹,下层檐面则以卷草纹居多,上下檐面同时都雕刻莲花纹样的龛不多。如南龛摩崖造像的第103号龛,此龛的檐面纹样是由莲花和卷草纹样组成,下层檐面饰方格莲花纹样,而两边的龛柱正面、侧面也均雕刻莲花和卷草。总体来说,整个龛楣装饰运用了莲花纹饰,并巧妙地设计在龛楣的所有主要部位——檐顶、檐面、龛柱,此龛可谓是典型的莲花纹样装饰的龛楣。6

忍冬纹饰于中国建筑物上,主要流行于南北朝时期,到唐代就逐渐演变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卷草纹样。巴中石窟的龛楣装饰纹样中有忍冬纹和卷草纹,其造型基本相似。巴中石窟相关佛龛龛楣纹样中的卷草纹朴实简洁,通过仰、俯、正、反方向的位置变化形成连续图案。大面积的卷草纹则以单个的卷草纹为单元,通过藤蔓分枝、单叶波状等形式组合起来,使得图案的形象、脉络、结构完整清晰。

巴中石窟佛帐龛饰的植物纹样种类多,上述两种仅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纹饰。整体而言,现存的植物纹样表现形式丰富多样,造型变化多端,体现出巴中石窟龛楣装饰的艺术魅力。

3.巴中石窟佛帐龛饰的艺术手法

由于巴中石窟是在石头上的艺术,其图像的呈现,即雕造技法主要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或这些技法的结合。

线刻是指创作者刻意在石板上留下分明的线条痕迹的雕刻方式。其刻线有凹凸之分,学界将其称为阴刻线和阳刻线。阴刻线为所刻的线在材料上是凹下去的痕迹;阳刻线为所刻的线在材料上是凸起的笔迹。因此线刻也有 “石刻画”之称,是介于雕刻与绘画之间的品种。线雕在巴中石窟佛帐龛饰中常出现于檐形龛楣和圆拱形龛楣中,其阴刻与阳刻有机结合。如巴中南龛摩崖造像第83号龛,其龛楣中吊饰和幔帐阳刻线和阴刻线的结合范例。

高浮雕是多层次造像,起位比较高、较厚,形体压缩程度较小,立体感较强,其空间构造特征接近于圆雕。在巴中石窟中,一些佛龛纹饰局部采用圆雕的处理方式。比较典型的是巴中西龛第53号龛。

浅浮雕是与高浮雕相对应的一种雕刻技法,所雕刻的图案和花纹浅浅地凸出底面,比线刻看起来更具有空间感,但立体感又不如高浮雕和圆雕。例如南龛第116号龛龛楣局部即应用了此技法。

镂雕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有的为单面雕,有的为双面雕。镂雕亦称镂空、透雕。指在木、石、象牙等可以用来雕刻的材料上透雕出各种图案、花纹的一种技法。镂雕典型的是南龛第116号龛,该龛最里层龛楣是运用了典型镂空雕技法。

这些技法在巴中石窟艺术中的生动而精湛的发挥与表现。不仅如此,巴中石窟还有机地融合了民间民俗艺术、宫廷贵族艺术、文人墨客艺术的审美趣味和雕造技艺,成为中国石窟艺术鲜活有力的一处遗址。

注释:

1.唐仲明.从帐形龛饰到帐形龛——北朝石窟中一个被忽视的问题[J].敦煌研究,2004.1

2.汪燕翎.佛教的东渐与中国植物纹样的兴盛[D].四川大学,2004.

3.文莉莉.云冈石窟莲花装饰纹样的调查研究[D].山西大学,2013.

4.雷玉华.巴中石窟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304.

5.刘云.巴中石窟龛楣装饰纹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6.刘云.巴中石窟龛楣装饰纹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