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欧汉杰 (南宁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530200)
近几年,艺术设计专业突显出高速迅猛发展势头,社会上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也影响了越来越多的高校设此专业。但是较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方式仍较为传统且单一,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技能知识难和社会上的专业岗位要求快速衔接,艺术设计毕业生也很难在刚出社会时做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距离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较远。在国家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战略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该如何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向应用技术教育的转型?本文提出艺术设计专业在高校结合大师工作室的教学模式的几点实践与思考。
我国近些年的高速发展,推动了艺术设计成为人民群众日常关注的内容,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设计创造出有品质的生活理念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艺术设计是伴随着社会发展的程度而不断演进的,是从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为主向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主的一个发展过程,属于当前时代的一门应用型交叉学科。
在国家提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教育改革的环境下,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得到了空前的扩展,使社会对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有新突破,艺术设计专业的学子就业机会相对增多。艺术设计的核心价值已经从服务人们的简单生活需求向满足人们的精神幸福感进行转移,演变成“设计影响生活质量”的综合创造行为。因此,对于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意义十分重要。
在现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艺术设计注重区域文化与地方经济需求相结合。很多地方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是作为创意产业的中坚力量,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实用性和文化价值两方面。将先进的设计理念与当地文化特色相融合,强化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而让我们对教育模式进行新的思考,改变以往重学科轻实践的教学思路,不断推行应用型实践教学。当中“大师工作室”引进高校就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尝试。此模式引进专业领域内大师级的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高水平专业技能及对艺术设计领域内较大的影响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中心,倡导以社会行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设计能力。
现在很多高校为了回归实用艺术主义,特别注重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大师工作室的教学平台构建,在很大程度上深化艺术结合传统工艺手法进行创新设计,并能够在社会资源整合、淬炼行业经验、教学模式改革中发挥出示范、引领的作用。
“大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引领教师成长、促进教学改革、提升创作水平、强化专业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将学生的日常教学与大师工作室设计创作紧密结合,也是“应用型、开放式、新体验”教学理念的有力体现。
大师工作室在高等院校中创建与发展,充分发挥出行业的优势,深化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时也对艺术设计类教师的发展及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通过实践表明,艺术设计转换为市场效益,整个教学过程需要与社会密切结合,而大师工作室在高校的建立则能将艺术、技能、成效等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贯穿起来。行业的艺术设计大师课堂教学,区别于满堂灌方式,也有异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像是促进能力提升的一种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在这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迅速提升专业知识,对艺术设计的专业技能也可熟练掌握。“大师工作室”是集设计教学功能、环境与文化密切联系、社会行业相接轨于一体的应用型实践课堂。
“大师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是高等院校坚持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之一,是走应用技术大学的精准发力点。“大师工作室”教育教学模式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专业技能和学校的新教学模式优势得到体现,这对高校的产学发展、校社衔接产生了积极作用,既能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的创新协调发展,又可拓宽对地区经济建设的服务途径。
根据要积极推广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校学习与毕业工作的一致性的有关精神,学校更多采取项目驱动法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带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内涵建设及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大师到学校担任相应的教学课程,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直观、更具成效性,同时也提供了与社会相关行业的对接桥梁,避免出现学生在校学到的知识到社会后无直接作用的尴尬局面。其次,学生通过自主选择不同方向的专业,再师从行业大师,能够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实行“大师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下,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大师精讲,学生多练,将工作室打造成“创意工坊”。由此,学生能够对专业技能中的新理念、新工艺以及新创意的转变有更深刻认识,通过“大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践,学生能明确方向,专业综合能力也得到更快的提升。
通过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大师教师资源库,结合“大师工作室”平台,以创作设计项目为导向,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大师的带领下参与社会行业界内的各种艺术设计类展览及赛事,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师工作室”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万变不离其宗,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依然突出高校是以教学为主、学生为本的根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以教学为主,“大师”要突显教师角色,是工作室运作的主要负责人,遵循学校的基本教学与管理,纳入院系中的相关教研室,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大纲、教案等教学材料的撰写按照学校教学要求,遵守日常教学秩序及参与学校的各项考核评估,使“大师工作室”的教学活动形成常态化。
工作室的有效运作,离不开学校教学制度的管理机制,积极开展与行业的合作,引进优秀的行业资源、工艺和设计项目,使“大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突出“应用型、开放式、新体验”的特点。同时学校实验管理部门对工作室实行综合管理及其自我管理方式。建立按需解决工作室的建设管理问题,提供工作室个性化建设的良好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场所,完善项目教学的质量体系。为工作室源源不断向社会输送行业特色人才提供有力保障,将高校大师工作室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打造成对外学习交流的特色名片。
工作室将课堂教学与实训场所进行区域划分,既可以完成专业课程教学,又可以在大师的现场指导下了解、掌握设计新理念、新工艺,改善了以往课程教学与实训分离的现象,学生既能在工作室里很好完成学习任务,又能充当起设计师进行创作。为充分发挥大师工作室在高校及地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工作室定期组织开展行业性、区域性学习交流活动,提升教育教学成效。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及行业界大师精英,通过经常到来指导交流,在了解工作室教学运行情况的同时也掌握学生在此教学环境下所取得的成果。在大师的指导下,为学生设定学习课题目标,学生根据自身特性研讨选择设计方案,并以此来不断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激情,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创作能力。学生从独立制定出创作的方案,运用设计知识、工艺制作技法,经过不断修改练习到作品的创作完成,最终能将创作作品参与到社会专业的展览比赛中,通过展示,能够更直接地了解自己设计创作的特色以及存在的不足,形成“以赛促学,以竞争促提高”的良好氛围,达到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的效果。
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已经进行有效的“大师工作室”教育模式尝试,在学校的大力支持、社会行业的热情关怀下,相信这一教学实践模式的改革也会得到更好的践行。通过“大师工作室”的培育,学生也能更坚定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应用技术型道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扎实的设计技能,培养了自己不断创作的劲头。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形势下,个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才能使学生创出自己的设计新天地。
[1]潘沁.校企合作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美术大观,2009.
[2]吕微露等.环境艺术专业“项目式”教学改革模式初探[J].装饰,2011.
[3]王操等.高校城市规划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4]宋玲.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