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第三次浪潮——插画艺术的互联网+

时间:2024-05-04

贾如丽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210013)

中国的插画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曾经经历过两次重大的发展变革。传统插画艺术以线造型、色彩平涂,不表现体积和光影,追求神似,表现主题内容繁杂。“五四”运动前后,在新文化运动的强烈推动下,插画艺术开始借鉴西方绘画技法,以写实手法进行创作,作品内容贴近时代,插画艺术担当起教化民众的重任,掀起了中国插画艺术改革发展的第一次浪潮。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家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被激发,创作了大量的宣传画、连环画作品,形成了插画艺术发展的第二次浪潮。今天,以互联网为龙头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席卷和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互联网成为插画艺术应用的新领域。插画制作、传播方式较传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对插画的审美需求也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大众对插画的参与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技法、传播、评价、需求的变革发展使互联网插画正在形成插画发展史上的第三次浪潮。

插画艺术前两次的发展高潮离不开印刷术的进步,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发展迅猛,特别是二者结合产生的信息技术革命,迅速改变着当代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以互联网为龙头的信息技术让手机和Facebook、Twitter帮助赢得总统选举,让支付宝改变买卖方式的同时改变我们所有人的购物生活。艺术绘画领域,多媒体信息技术也影响巨大。互联网上的插画就是把插画转化为更易传播的数码信息,并使之跟随互联网的电波奔腾起舞。海量的互联网终端上,最合适传播的绘画艺术作品就是图像、动漫、游戏等数码插画。读图时代带来的巨大的读者需求进一步推动了插画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的改变,数码插画较传统插画在作品数量、表现空间上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从创作方法上看,传统插画使用笔、墨、颜料等工具在纸布等媒介上进行手工绘制,修改过程技术复杂而繁琐,创作效率低。而以计算机为创作工具的数码插画使用电脑和数位板,进行造型设计和色彩光影的渲染,或直接使用算法生成三维模型,作品以数码的形式存储,在屏幕和终端上展现。创作者可以轻松获得准确的线与色、光与影及各种细腻逼真的渲染效果,复制、修改极其方便,创作效率大大提高。计算机强大的绘制模拟功能使得天马行空的创意得以轻松实现,尤其体现在构图复杂、光影效果梦幻奇特的动漫、游戏作品中,数码创作开辟了传统专业插画创作方法无法想象的崭新道路。以互联网为龙头的数码插画创作还可以与视频、照片、音频等媒介融合,形成多媒体插画。聊天工具的表情包、gif动画、手机开机动画、屏保等已经占据我们的互联网生活,表达和传递着设计者、观众、使用者的情感。

同时,传统手绘插画可以通过扫描、拍摄等数字化手段进行图像数字化,然后借助互联网推介传播。目前,手绘作品的数字化与数码后期处理并用、结合创作,是现在数码插画创作的常用形式。数码插画非常利于互联网传播,也方便输出到纸布等各种实物载体上,一些三维立体插画或模型还可以配合3d打印机的使用直接打印出作品。

当今围绕互联网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发展迅猛,数码插画的创作技法改变了传统插画的艺术样式和表现空间,引领审美情趣和思潮的变革,形成了全新的数码风格和规范。数码插画要尽量适合终端屏幕大小、明暗和色彩表现,注重作品的视觉感受,注意强化画面的感染力,要能在观众视觉逗留屏幕的瞬间抓住眼球。而技术和想象力的结合、新奇的光影渲染、拓展深度空间,规则性、复合性、虚拟现实的利用、展现多元化的艺术风格,正是计算机多媒体插画技术应用的最大优势。

有价值的绘画离不开广泛的传播。绘画离开了传播,就谈不上艺术的社会价值。原始社会岩画的传播基本上只在部落区域,部落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来到岩画前完成视觉信息的传播和审美活动。工业革命前,传播的方式主要靠人们乘坐交通工具去观赏原作,或利用印刷术通过图纸、书籍进行传播,好的作品即使是复制品也一画难求。工业革命以后,广告印刷、电影、电视技术飞速发展,人们除了前往展览馆观摩,也可以在家中或办公室接收图片图画。被复制的艺术品尽管不是原作,但也得到了广泛传播,绘画作品的当代社会艺术价值得以较好地实现。

今天,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对艺术品的传播来说则是革命性的变化。人人都有终端PC或手机,互联网时时刻刻伴随每一个人,插画作品观众之多、传播之快,史无前例。多媒体终端的艺术品拥有海量的观众和海量的阅读,当代信息传播的渠道之王非互联网莫属。互联网大数据系统可以轻松统计单位时间的数码插画的点击率、阅读时间,了解观众的态度、分析观众的心理,而后根据观众需求发现优秀作品并大力推广。互联网大数据系统甚至可以针对每一个终端进行分析,给出定制的版面和插画。互联网传播寡头对大众阅读风向的影响力巨大,强势互联网媒体的采编可以视觉轰炸引领风尚,可以制造热点创造观念,可以使一幅作品一夜成名。不过,互联网也是开放、平等、互动的,互联网的传媒的天下正走进自媒体时代,传播不仅是寡头到个人终端的单向的传播,而是每一个节点都有可能向外发散的互联互通。因而人人都是观众,人人都是创作者和信息发布者。对于一个终端来说,他的一次在特定环境中的传播,可以说就是一次多媒体创作。

回顾绘画造型艺术的历程,随着社会发展,财富和权力的占有发生变化,分工开始细化,艺术逐渐走向象牙塔,离大众越来越远,被少数人占有。但伟大的科技让艺术展示于天下每个一个普通人。工业革命印刷术和交通技术的进步,让最珍贵的绘画作品传播于天下,供大众观摩。而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信息技术革命改变的正是以往有限的传播,使每一个网民都可以获得信息搜索需求。同时,互联网改变了插画艺术以往由作者或推介者向观众有目的的单向传播,用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给每一个普通观众赋权,每一个观众都是自媒体的信息发布者,都能够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信息,将自己的审美体验分享给其他互联网用户。全民传播、全民分享,不仅有利于发现艺术,产生成倍的传播效果,而且让每一个观众都公平参与其中,创造真正的大众的艺术和艺术的大众。

有价值的绘画离不开大众的共鸣和认可。对于插画艺术而言,互联网革命改变的正是当代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和生活审美方式,插画艺术被互联网强行介入,深度融合,让每一个互联网用户成为观众参与欣赏评价,这让互联网上的插画艺术价值在当代得以充分展现。

传统商业插画创作宣传模式中,观众只能被动接受,个性化需求很难满足,观众的意见也无法完整有效地反馈给创作者。而现在在观众与作者之间,互联网为数码插画搭建了快捷而实用的互动平台,作者与观众直接交流,观众的反馈意见、个性化诉求直达创作者,创作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又能统计出观众的共性评价,创作可以进行不断有针对性地修改完善,实现最大多数传播对象的审美认同。过去插画的创作、展览、发布、反馈的链条是松散甚至脱节的,特别是展览的时空局限、发表传播的渠道单向狭窄,使得反馈方式单一零散而无数据的权威,创作似乎只是作者自己的事情。互联网传播无时空限制、无中间环节,直达读者,因而互联网插画作品的传播和评价非常充分,互联网上的创作必须十分关注这些评价。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普遍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水平大幅提升,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审美风格需求,而更加关注多元化个性化的作品,这种审美需求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可以被很好地捕捉统计。空间分散、时间错位、审美情趣相异的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作者与观众的互动,创作照顾观众的关切,使得插画创作的当代社会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被最大体现。

互联网的最大传播特点之一是去中心化,任何级别的艺术发布都只是互联网上的一个节点,这些节点某段时间内可以成为一个中心,而中心对节点不具有强制性。互联网上每个节点的审美需求的个性化要求互联网艺术风格多元化,因而以前艺术风格单一说教的局面被打破,社会审美逐渐出现休闲、娱乐、功利等多元化的特点。插画艺术多种风格互为渗透交替,居于中心领导地位的插画艺术审美风格的变化频率极高。这在符号表情、手机动漫、电脑游戏等个性化突出的数码插画作品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信息技术革命正深刻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上的插画艺术发展也正如火如荼。新技术、新传播、新评价、新需求带来的插画艺术变革必将开创出一个崭新而广阔的艺术天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