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淡然无极”看“极简主义”的审美发生

时间:2024-05-04

巴君兰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475000)

“儒”和“道”是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两个源头,如果说儒家以“仁”为核心,以“善”为美,仁善统一是古貌古心的,道家则更多了一份冷静的智慧,以朴为美,以素为美,更以淡为美。

一、淡之美为大美

老子反对五色五音,不仅认为“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还“淡乎其无味”,但老子“并不是否定一切美感,而只是提倡一种特殊的美感,一种平淡的趣味”1看似平淡无味,实际上却意蕴深厚,是淡而深长的。这正是道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审美表现,平淡之美的美学原则也在此初见端倪。而作为老子继承和发展之人的庄子也提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庄子•天道》),即淡也是美之本,“虚无恬淡,乃合天德”(《庄子•刻意》),淡才合于自然本性,所以“澹(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刻意》)。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统治者荒淫无道,百姓生活处境贫困,在此社会动荡中庄子能“外化而内不化”(《庄子•知北游》),保持淡泊的心境,推崇自然朴素之美,不愧为智者。作为平淡朴实的对立面,一切的刻意雕琢也是庄子所强烈反对的。只有摒弃浮华造作,追寻生命本身的精神自由,才能发现真实无伪的美。正如庄子所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淡之美可谓“大美”。

二、洗尽铅华,化繁为简

老子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和“有”统一于“道”,“它们作为矛盾结构,强调得更多的是对立面之间的渗透与协调。”2“淡”对立于富丽繁杂,实则有“简”的意味,把道家“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用之美学上,审淡之美也可以说是一种以简驭繁的能力。这条中国古典美学原则若细细道来,与两千多年后西方“极简主义”的审美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时下的极简主义早已不是最初极力表现“纯粹的虚无”的艺术观念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流派,还是一种被应用在建筑、服装、环境、平面上的设计风格,更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审美态度甚至价值观、哲学思想。从“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少,却更好”(Less,but better),又或者是“回归自然”(Back to Nature),“回归本始”(Back to Basics),在一定程度上都概括了极简主义的旨趣,就是用看似什么都没有的简约提供给观者最大限度的想象空间,“无”实则“有”,其核心都归于一个“简”,所以当代的极简主义与淡之美的相似就很有说服力。

这个“简”也并不简单,意味着沉静,意味着本真,意味着素朴,也意味着淡泊。从平面到3D再到最新的VR,新科技以火速蔓延的姿态刷新着当代人们的审美方式,但“固定而做作的图像和语言肢解了大众的想象空间,每个人都成了文化工业的被动接受器。”3在这种“双刃剑”效应下,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五色乱目”、“五声乱耳”,开始热衷于简单轻松的色彩,温馨舒适的风格。这便是如今的极简主义,自然的材料,基本的元色,既有设计又有实用,在人们生活起居的各个方面都如同一股清流般的存在。在这个视觉文化爆炸的年代,回归“简”不正是渴望从膨胀烦躁社会中逃离的人们的美好诉求吗?

从当代极简主义的代表苹果公司来说,之所以能创造神话,靠的不仅仅是新技术,还有其独树一帜的简约理念。从拟物化到扁平化的图标设计更带领了风尚,印证了人们的审美观念正在向简约转变。乔布斯本人也是极简主义生活的推崇着,在《乔布斯传》中还提到过乔布斯对佛教禅宗有着浓厚兴趣,那么苹果的极简会不会和中国传统思想有关系呢?

三、始觉平淡,继而非凡

极简主义在东方引起的热潮必然是日本的无印良品(MUJI)了,无印良品所提倡的简就直接源于日本的禅宗文化。禅宗追求旷达的生活态度,清静淡远的审美趣味,而无印良品理念中的自然、质朴、简约正是禅宗文化的内涵。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日本人都知道,去掉繁琐细节后的简单朴素,有时远比华丽的装饰更美。”4看似无比平淡的品牌却铸就了辉煌。

再道日本禅宗的源头,则是印度佛学传入中土之后,由中国士大夫加以改造吸收后形成的,又传入日本与当地风土民情融合成为了现在的日本禅宗。老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骨干,而“佛教的中国化问题一开始就表现为禅与老庄思想的关系问题。”5禅随着佛教的发展也在不断演化着,“无论是慧能禅宗,还是后期禅宗,都是在扬弃的意义上去实现禅与老庄结合的目标。”6所以日本禅宗势必也留着老庄的血脉,极简主义与淡之美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

四、大道至简,终归平淡

极简主义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蜕变,已成为时下青年的新宠儿。年轻一代总认为外来的都是好的都是美的,中国传统美反倒成了大俗,熟不知当代的极简主义是可以追根至老庄,淡之美是中国传统审美的升华和延续。

淡之美是心灵美、人格美、艺术美、生活美,使人们能在杂乱的境地中清醒的洞察世界。什么都想得到却往往什么都得不到,与其全部囊括不如只取其精华。“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说到底“淡”或“简”的审美,都是要从“心”出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要想内在宁静恬淡,就要剔除一切纷繁复杂,否则“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庄子•缮性》)。

注释: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33.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55.

3.范玉吉.审美趣味的变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41.

4.[日]渡边米英.无印良品的改革[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26.

5.6.徐小跃.禅与老庄[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