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时代下中国IP电影发展现状的思考

时间:2024-05-04

(华东政法大学 201600)

一、中国IP电影的发展历程

IP电影主要是指以文学作品、歌曲、综艺、游戏、动画等IP为基础改编而成的电影,与传统意义上的作品翻拍不同,IP电影将相同的故事开发为不同的文化产品,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复制翻拍。1

和国外IP电影的发展相比,我国的IP电影起步相对较晚,2013年,国内的IP电影处于萌芽状态,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票房成功首次验证了IP电影强大的吸金能力。而“IP电影”一词在中国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的却是在2014年,而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电影产业的“网生代”元年,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等为代表的IP电影都取得了不凡的票房成绩。

在各大电影公司为IP争得头破血流时,令人始料未及的是IP电影却突然降温了,一大批IP电影在票房和口碑上都表现的不尽如人意。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在IP改编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IP电影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依赖IP,原创作品缺乏

IP电影往往是根据受欢迎的小说、动漫、话剧、游戏等IP改编而来,而这些IP的背后往往拥有强大的粉丝群,这对于电影投资人来说可以降低市场风险。因此,也使得一些编剧开始迎合这种趋势,注重于对IP作品的改编而不是原创,导致了原创作品微乎其微。原创作品的匮乏也造成了同质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特别是青春片,更是同质化问题的“重灾区”。对IP的过度开发,使中国电影步入了盲目追求捷径的误区:优质的原创作品屈指可数,IP被越吵越贵,“电影快餐”越来越多,而“电影作品”却越来越少。

(二)内容生产过度娱乐化

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资本在电影内容的选择上更青睐于具有娱乐性的IP,致使严肃题材和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被边缘化了。严肃类的IP因粉丝受众少、改编难度大等原因而使很多电影从业者不愿对其进行改编,因此,娱乐性IP依然占主导地位。而在现实中,为了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IP电影的内容往往流于低俗和肤浅,不断侵蚀受众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长此以往,必然不利于电影的良性发展。

(三)粗制滥造,缺乏匠心

一个好的IP未必就是一部好的电影,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去转换这个IP。对于很多电影从业者来说,往往过于重视了IP所带来的粉丝经济而忽视了内容、导演、演员等其他关键因素。16年上映的《封神传奇》虽然拥有“封神榜”这个超级IP和众多一线明星,但是仍然被贴上了“烂片”的标签,其原因在于没有转换好这个IP,不仅在故事编排上失控而且在风格上与原作也相差太多,完全浪费了这个超级IP。

三、互联网+时代下IP电影的发展路径

(一)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保障体系

IP电影的发展需要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保障。在立法层面,国家要完善与电影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法规,形成以《电影产业促进法》为核心、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为依托的法律保障体系。在执法层面,要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关于IP电影衍生品的法律保护,可以借鉴美国等国家对衍生品的版权保护制度,规范我国衍生品交易市场,从而维护电影从业者的合法权益。

(二)坚持内容为王

在互联网+时代,依然坚持内容为王。创造票房和口碑奇迹的《夏洛特烦恼》以及16年收益率最高的电影《驴得水》无不是以其内容致胜。当前中国观众对电影的认识正在回归于理性,不再局限于明星是否大牌或是特效是否酷炫,而是关注故事内容是否动人、演技是否逼真等元素。要想获得较好的内容和口碑,首先必须保证剧本的质量;其次电影制作者要加强对电影内容的创新,创造新的故事情节,打造优质的IP内容。

(三)注重衍生品的开发与营销

首先,在衍生品的开发方面,应当注重类型的多样化,用多样的文化产品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其次,在衍生品的营销方面,一方面,衍生品的销售与影片播放同步进行,可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营销,如:天猫、淘宝、京东;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捆绑式销售,与指定的超市或是商家合作,凭借各自的优势实现双方的共赢。

四、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依然要坚持内容为王,用匠心打造优质的IP电影,并且借助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保障,促进IP电影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实现电影制作的民主化、消费的去物理化、发行的去中介化以及营销的扁平化。2

注释:

1.胡涛.繁荣背后的隐患——中国IP电影现状的思考[J].中国电影市场,2016(5).

2.李博.2015 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N].中国电影报,2015-4-22.

参考文献:

[1]胡涛.繁荣背后的隐患——中国IP电影现状的思考[J].中国电影市场,2016(5).

[2]参见http: / /www. entgroup. cn /news /Exclusive /3127500. shtml.访问日期:2017年1月5日.

[3]杨光琼.电影知识产权商业运作研究[J].市场研究,2014(1).

[4]从立先.我国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战略[J].选择政法论丛,2011(3).

[5]程武,李清.IP热潮的背后与泛娱乐思维下的未来电影[J].当代电影,2015(9).

[6]参见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1-05/1067672.html,访问日期:2017年1月6日.

[7]李博.2015 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N].中国电影报,2015-4-2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