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广西艺术学院 530000)
社会的发展,驱使社会各方面的竞争越来越具体化。于是,以培养创造力为主的设计学科变得尤为重要。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学科,既具有艺术的感性特征又具有科学的理性特征。培养学生创造力,从根本上乃是从培养设计思维开始。具研究表明,美术学科是培养设计思维最好的学科之一,而中国普通中学教育,往往忽略求异品质的塑造,趋向于求同思维的培养,此现象也不利于具有设计思维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初中生经小学阶段美术学习,此阶段的学生十分在乎自己是否真正“画得像”,不再满足小学阶段概念化的表现方式,尝试用写实技巧表现物像。因此形成眼高手低的局面,甚至部分学生采取放弃美术表现的消极策略。相关研究也指出初中生的创造力随年龄的增大呈持续波浪式前进的下降趋势。此种情况的出现学生不单单是被“画的像”的内心需求所禁锢,往往也是由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引导思维定势等原因所造成。所以打破此现象,首先教师应多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知识结构广博并不断更新。
在美术教学中,首先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学生所呈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为重要。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打破传统的固定教学模式,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
如《探索手工玩具的魅力》一课,笔者在课程内容上是采用学生儿时记忆中的一些手工制作的玩具来展开学习,通过对手工玩具的材质、选料、设计思维等方面来了解要独立设计一款玩具所要具备的条件和思维。往往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时就要从学生所感兴趣的题材入手,再在此基础上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导入部分,教师播放视频短片,视频内容包含有“从丢弃的蛋壳,变成不倒翁或者小娃娃;丢弃的易拉罐转变成机器人、小汽车;就连雪糕棒也成为了小小发射器”。紧接着教师设问:你们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这些易拉罐、蛋壳是魔术师吗?你可以将他们变成什么?此时学生顿时热情高涨,争先回答。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并设问,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从外观和功能方面总结“小小物品”的改头换面,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铺垫。
“久会而成习,久合而成惯,久应而成习惯思维”。再次现在许多学生的创造力驱波浪式下降趋势,并不是他们没有好的想法,而往往是被自己的惯性思维所击败。不管是教师或学生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思维往往能快速的解决问题,但消极的思维往往是创造性思维的枷锁。所以能否开发多向思维,关键看我们能否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首先打破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后采用多种方法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如《探索手工玩具的魅力》一课中,在讲述童年玩具毽子时,毽子不仅拥有实用功能又具有一定的观赏功能,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制作毽子时,教师往往引导学生将重点放在毽子的装饰和美化上多花些心思…
如果能在上述的基础上超越自我的思维定势应该会收到新奇的效果。能踢起来很明显是毽子的首要功能,但每个人对踢毽子的熟练程度不尽相同。如:初学者踢毽子很难把握其节奏;熟练者对毽子的要求高;大人和小孩对毽子的大小比列也各不相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引入人体工程学知识,毽子的不同大小比例和底部铜板轻重分别适合哪个年龄阶段的人玩,结合力学和材料学的相关知识,设计出适合不同人群的毽子。所以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要让学生形成设计思维定势,首先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时能由点及面。
古人语“反者道之动”。矛盾是事物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对立且统一的,没有孤立存在的彼此,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惯性思维是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常常不自觉的将过去解决问题的方式运用到其中。而反向思维是反其常规之道而进行思考,例如在我们作画时采用从事物反面来把握正面的思维方式,往往画面感会具有强烈的冲击力,能得到令我们意想不到的画面。那么艺术设计就更离不开反向思维,因为设计就是要给人新的感受,颠覆传统。运用反向思维的方式进行设计就要促使我们“多一只眼睛看世界”,抓住事物的对立面为基础。
例如《探索手工玩具的魅力》课程作业最后呈现中,大部分学生利用了容易找到的纸作为原材料进行设计玩具。部分学生都是用纸叠成了七彩的花球或者“东西南北”“方块片”,但有一位同学却用纸设计类一艘可以在水里面航行的帆船,受力及防水都做的很好,顿时令大家眼前一亮。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有了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由点及面的思维模式还远远不够,在设计中的逆向思维或许会成为设计作品中的点睛之处。
本论文研究内容以“设计思维”培养为出发点的初中美术教育,笔者通过分析设计思维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现状、意义和实际方法的研究,初探式的研究总结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设计思维的一些方法及经验。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同时,还应努力加强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本人的知识结构也要更加广博并不断更新。在此论文中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笔者也会继续深入研究此课题。
参考文献:
[1]徐慧.异构同源 殊途同归—《多彩的民间美术》同课异构教学研究[J].中国美术教育,2018.
[2]刘南一.当代广西少数民族美术教育[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
[3]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