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济宁医学院 外国语学院 276826)
在日本最早的历史书《古事记》中将“赤”、“青”、“黑”、“白”这四种颜色视为基本色彩。今道友信也指出:“日本学者大野晋阐明了‘到奈良时代为止,日本人意识中的色彩的名称仍只有前述赤、青、黑、白四色。这四种色彩不仅具有确定的审美意义,而且明显地表现出与宗教和道德相结合的性格。’”1据正宗敦夫在《〈万叶集〉总索引》中的统计,四种基本色中白色出现的次数最多,居日本古代白、青、黑、赤色彩的首位,是古代日本人最喜爱的颜色。自古白色的花就是日本歌人们偏爱的对象,“据前田千寸的统计,在《万叶集》所颂的520首有关花的分色中,白类的花共有204首占首位。”2在日本文学中,“雪”“月”“花”不仅是文学创作的主要素材,也是日本传统美意识的核心。日本人对白色的偏爱也渗透在其全部生活中:从平安朝到镰仓时代,日本女性都用白粉化妆,以面白为美,即使在现代社会,日本人依然欣赏那种面目清纯的少男少女,而并不在意他们的面容是否漂亮。与「白」相关的词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同,大多具有积极意义,「白寿」指老人99岁大寿,「白星」是成功的意思,歌舞伎中的“白脸”是正面角色等等。
如上所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不详、令人恐惧的一个禁忌词白色,为何被日本人如此崇尚?“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日本人独特色彩观的形成自然离不开其所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等的影响。本文拟从这三方面去探讨日本人喜爱白色的原因,通过对原因的探讨了解色彩的文化象征意义及背后所承载的日本文化内涵,从而更进一步在深层次上把握独树一帜的日式审美。
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环境得天独厚,风光明媚,山水精致,处于温和的海洋性气候中,四季分明。海洋的湿气使空气中的湿气大,村落、群山、丛林都笼罩在水汽之中,线条、色彩柔和淡雅,绝没有浓烈的刺激。长时间生活在此优美环境下的日本人,形成了他们最初的审美意识,“自古以来日本人就喜爱、欣赏简素、清淡之色,崇尚自然事物的及植物生命的原色,崇尚水的清纯无色”。3另一方面,四季时令的变化,风花雪月的转瞬即逝又强化了日本人的感伤心理,“雪月花时最怀友”,在日本人的审美感受中,春天最美的是樱花,秋天最美的是晕月、残月,冬天最美的是薄雪、细雪,这些都是白色。
日本人对白色的尊崇和其本土宗教——神道教紧密相关,他们将白色视为“神”的色彩。在《日本书记》中记载,天照大神在众神面前出现后,漆黑的天空顿时闪耀着光芒,众神雀跃,皆赞美天照大神:“啊,面白!”。可见,在日本白色出现伊始就和神“绑”在了一起,代表圣洁、神圣、勃勃地生命力。据史料记载,上古时代给神进贡的东西非白色不可。在《古事记》等神话故事中,天神往往借助白色的动物现身,如坂神变成白鹿,伊吹山神变为白猪。神道教认为白色是联系神人之间的色彩,其他凡是带色彩的都是不洁净的,所以日本的神社多以白色为主,尽量采用原色的木材,所用器具多为白色,铺路的细沙是白色,神官着白衣,巫女亦穿白衣,脸涂白粉。在《衣服令》中白色是最尊贵的颜色,天皇的服色为白色。对白色的尊崇是神道教的美学特点,又是日本民族审美中色彩观的体现。
在镰仓、桃山时代的日本中世时期,日本曾受中国色彩审美的影响一度喜好错彩镂金的浓艳之美,大量运用金色,用绚丽的色彩装饰着武将们的生活。到江户时代,受禅宗人生哲学及崇尚“无”的淡泊境界的影响,日本人的审美趣味重返对素简的自然色的欣赏。受禅宗影响极深的草庵茶,讲究恬静枯淡,于简陋的茶室中,摆一素雅花瓶,插上一朵白色小花,从这一朵花中去感受大自然的那份宁静与肃穆。再者如禅宗庭院的代表之枯山水,利用铺设白沙抽象的表示大海和流水,寥寥数笔,却蕴含深刻的哲学思想。在松尾芭蕉的俳句中也充分体现了这种色彩美,“阵头如白烟,一朵一朵又飘散,清辉月满山。”“石上之白石,比之其白如玉帛,秋风白千白。”
日本是单一民族的岛国,历史上又经历过近300年的闭关锁国,这直接影响到日本人的行为模式——集团意识。日本是一个遏制个人发展的社会,“棒打出头鸟”,每个人都有所属的集团,各司其职,保持和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日本人最厌恶的是「空気読めない」(读不懂空气的人),为了不被排斥在外,和周围保持一致是很重要的。走在日本大街上,会发现鲜有色彩鲜艳个性张扬的穿着,低纯度的色彩是最保险的色彩,体现谦虚、谨慎。因为按照西方色彩学理论,高纯度的色彩在视觉上鲜艳,色相较清楚,反之则色感模糊。白色属于无彩色,高明度、无色相,任何彩色和它混合都不会改变色相,只会降低纯度,提高亮度,被称为“百搭色”。所以日本人尤爱利用白色来“消色”,尽量使自己和周围一致和谐。
了解日本人对白色的喜好及其内里原因,能帮助我们更一进一步了解日本民族的色彩观和其背后承载的日本文化,更好的了解日本社会。当然,白色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即使在日本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也会有所不同,将作为今后课题继续探讨下去。
注释:
1.今道友信,蒋寅等译.东方的美学[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1:197.
2.叶渭渠.日本文化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3.
3.邱紫华.东方美学史[M].商务印书馆,2003:1130.
参考文献:
1.王胜波.中日颜色词“红”、“白”的文化象征意义比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7(1).
2.李庆祥.中日颜色词语及其文化象征意义[J].外语研究,2002(5).
3.邱紫华,王文戈.日本美学范畴的文化阐释[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