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无论是大学辅导员、校学生处处长、校党委副书记,还是辽宁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在曲建武眼中,不管身处哪个岗位,其工作的核心和根本都是为学生服务。出于对大学辅导员工作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学生工作的热爱,2013年3月,他主动向省委提出辞呈,要求回到高校第一线,做一名普通的大学辅导员。2013年9月,他担任了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2013级辅导员。
从教37年来,曲建武将满腔热情投入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事业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在科研方面,曲建武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两项、一般项目4项;主持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文章几十篇,撰写的论文被CSSCI、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收录20余篇;独立出版《建构高校辅导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架起心灵的桥梁》等专著20余部,公开发表著述800余万字;应邀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校作过几百场学术报告,并被国内20多所高校聘为客座教授。
曲建武长期承担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已培养博士生32人、在学博士生18人;坚持为本科生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其教学成果“将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全过程立体化教学模式”获辽宁省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并推送参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该教学成果在教学实际应用中取得显著效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了从认同到践行的转化。课堂外,他开通了微信、博客,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思想诉求、解答学生思想困惑。特别是社会上发生较大事件或敏感事件后,他及时向学生发送微信,引导大家正确看待。他个人微信公众号“仍然在路上”创建后不到1年,就撰写了70多万字的文章,不断交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再思考,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
曲建武一直在边施教边创新中总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他看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太重要了,它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把握规律,与时代同频共振”。他建立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紧紧抓住队伍建设这个关键,以学科为依托,从辅导员工作特点出发,有效解决了辅导员职称评聘这个制约辅导员发展的瓶颈问题。他在辽宁省首创了全国辅导员博士培养基地、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到红色景区考察、为实现政治教育工作者单设研究课题、开展“千名辅导员万家行”活动,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示范作用。由于思想超前、做法领先,2009年,国家召开全国高校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辽宁省是唯一在会上介绍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经验的省份。
曲建武常说:“思想教育不能凭空来想,只有把握其规律性才能增强其针对性,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多年来,他总是带着问题来思考工作,不断求实创新。在辽宁师范大学担任党委副书记期间,他首创了“新老生同寝”的管理办法,得到了普遍认可。在担任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期间,他具体负责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考察工作、大学生网络建设工作等先后得到中央有关领导的批示,对全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有影响和推动。
对做好在许多人心目中并不起眼的辅导员工作,曲建武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新生一入学,他就会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一个电子档案,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大学梦想和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以便谈话时增强针对性。他告诉学生:“我将伴随和见证你们的成长,我们一道前行。”他在第一时间里给学生作“大学·大学生·人生”“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是无法选择的,人生的价值是可以创造的”“处理好情感问题”等报告。这些报告及时地回答了学生们怎样认识大学、在大学里怎样发展自己、怎样坚定人生理想、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处理好情感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曲建武是全国辅导员“家访第一人”。在20世纪80年代,他刚留校做大学辅导员时,带了80个学生。仅一个假期,他就克服各种困难走访了50多个学生家庭。现在交通条件好了,他更是利用节假日和外出开会、讲学等机会进行家访,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坚持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在生活上力所能及地帮助困难学生,仅近几年就资助困难学生几十万元。
2019年,曲建武将个人的奖金和稿费全部捐出,设立了“全国时代楷模曲建武励志基金”,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孤儿大学生以及有困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学辅导员。每年的“父亲节”,他都会收到数不清的祝福短信,学生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父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