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饶宗颐学术思想

时间:2024-05-04

林晓萍(潮州市饶宗颐学术馆 521000)

饶宗颐字伯子、伯濂,1917年在潮州出生,建国前迁居香港,其学术成就饮誉誉海内外,其研究领域涉及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书画、音乐、金石、考古等方面,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本文将从饶宗颐先生的学术研究历程入手,对饶宗颐先生的学术思想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一、饶宗颐先生的学术研究历程

1917年,饶宗颐生于潮安。在其十六岁那年,其便撰写出了个人的首篇学术文章——《潮州旧志考》,该文被《禹贡》选中刊发,由此便开启了其一生的学术道路。在其十八岁时,将父母生前未完成的《潮州艺文志》进行了续写,该书一经推出,轰动了整个学术界,同时,该书所遵循的研究范式亦对日后地方志的编撰提供了路径指引。

23岁,饶先生应顾颉刚先生之约,开始编纂《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于29岁斩获了《楚辞地理考》,由此,其便在史学大师顾颉刚之后,进一步扩大了《楚辞》的研究范围。

1982年,65岁的饶宗颐先生提出了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考据相结合的研究夏文化的“三重证据法”,强调出土古文字材料的重要性,继承并补充了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时至2003年,饶宗颐认为,在考古学的研究问题上,应当以文物自身的文字内容作为主要的研究范本,并结合其它文物,对该文物的研究加以佐证,以此确保研究的精准性。此种理念的提出,正式宣告了“五重证据法”的问世,由此也使得以往考古学界所遵循的“三重证据法”被正式取代,可以说,这一全新研究理念的提出,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中西方深度融合的有力推动,并且使得世界范围内的汉学相关学科研究进一步深入。

本世纪,九十岁的饶宗颐在学术探索上依然老骥伏枥。2006年,饶先生发表了《中国西北宗山水画说》,独到地提出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饶宗颐提出了“新三远”的艺术研究范式,从而实现了对“旧三远”艺术研究范式的升华,这是其在传统美术创造领域中所作出的重大艺术贡献。

时至2011年,饶宗颐以其在艺术领域所创造的一系列杰出成就,因而获得国家艺术研究院为其颁发的“终身成就奖”。饶先生在获奖致辞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向以来,不论在学书还是艺术的追求上,我都坚持着三点,连就是‘求真’‘求是’及‘求正’。这三点,对于一个做学问或是做艺术的人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态度。”由此可见,正因为饶宗颐的道德、人品皆为上乘,因此其在学术道路上方才取得了一系列让人望其项背的突出成就。

二、饶宗颐先生的学术思想

(一)文化自觉意识

饶宗颐在史学、艺术史等方面的钻研,体现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重视,表现出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

自晚清以来,受西学东渐这一风潮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在域外文化大批量传人我国的背景之下,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与批判。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在域外文化的冲击以及影响之下,洞悉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与内涵,进而实现对自身的文化认同,是每一个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所为之苦苦思索的现实问题。

饶宗颐在史学、艺术史等方面的研究,表现出其对传统中华文化的深度认同,彰显出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从饶宗颐在艺术史方面的研究来看,其重新梳理了中华艺术文化的源头问题,并结合考古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中华民族最初的绘画创作可以回溯至石器时期,同时,饶宗颐借助对相关出土器物的细致研究,以此为研究路径,发掘和总结出中华民族后世艺术风格的源头所在,如此便为世人揭示出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道路,同时亦实现了对传统艺术风格的高度概括。饶宗颐以其深入、系统的研究,实现了对中华民族艺术文化源头的精准洞见,从而达到了民族文化认同的效用,这亦充分彰显出饶宗颐所具备的民族文化使命意识和文化自觉意识。

(二)融汇古今、兼容并包的学术视角

饶宗颐先生立足民族文化传统,以宏阔的学术视野观察和阐释,不仅充分运用各类古文献包括画史资料考证、还原中国古典艺术史原貌,而且汇集当代新思维、新方法,厘清中国艺术史研究命题,形成了融通古今的学术视野和方法。

随着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到来,国内的学术研究表现出显著的中西对立、古今隔阂趋势。以艺术研究为例,在这一学科领域范围之内,无论是学科的诞生,亦或是研究者所遵循的具体学科研究范式,均参照、借鉴了域外的学术体例、因此,在研究中华传统艺术这个问题上,如何实现以中华民族的历史语境实现对学科的科学表达显得尤其关键。

从艺术史的研究情况来看,饶宗颐深深地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这一土壤,并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利用各种研究史料,实现对中华艺术发展史的宏观阐述,同时,饶宗颐还积极借鉴本学科以及其它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立论方法,将之引入并且应用于艺术史的研究之中,从而确保了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能够更为全面、更为客观、在会通中西的意义上,饶宗颐先生的艺术史研究从民族的文化传统、艺术语境出发进行阐释,“在一种文化自我生成、嬗变的过程中阐释和理解艺术”,并以客观的学术态度考察文化的生成之初或嬗变过程中出现的异质文化影响,都体现了这种学术旨趣与追求”。

[1]郭景华.观看之道: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饶宗颐艺术史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金英明.浅谈饶宗颐的文化历史观[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4):12-18.

[3]郑松辉.饶宗颐侨批学术思想及其学术价值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3(6):22-27.

[4]于浴贤.浅谈饶宗颐开阔的赋学视野——以一场赋学演讲为例[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0(1):32-36.

[5]郭景华.前理解:论饶宗颐学术与艺术的因缘[J].怀化学院学报,2010,29(4):78-80.

[6]陈其泰.饶宗颐教授的学术成就[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5):622-62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