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越窑青瓷造型美学特征研究

时间:2024-05-04

叶浩哲 刘淑娟(宁波大学 315000 )

“昔人谢塸埞,徒为妍词饰。岂如珪璧姿,又有烟岚色。”这是陆龟蒙赞美越窑青瓷的诗句,点出了越窑瓷器“似玉”、“类冰”的幽美感。越窑青瓷泛指浙江东北一带,以余姚上林湖为中心所烧制青瓷窑的总称,包括范围数百里内的余姚、上虞、绍兴、慈溪等地,其窑址主要在越州,故称越窑。越窑青瓷对人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越窑青瓷从用法的角度粗略的归纳为明器、观赏瓷和日用瓷来探析造型的艺术。

一、明器

明器是根据现实生活中实物仿造成的殉葬品,造型上多为各类生活器皿、瓷佣、建筑模型、动植物模型等,古人坚信自己死后会携带陪葬品到阴间能够保证墓主人的冥福。早期出土的青瓷多与日常生活起居相关,例如出土三国时期越窑青瓷鬼灶,是当时灶台模型的典范,作为陪葬品祈求着墓主人入土后仍衣食无忧。常见的越窑青瓷明器造型有青瓷唾壶、青瓷烛台、青瓷熏壶、青瓷灯盏、青瓷井、青瓷猪圈、青瓷鸡栏等,这些明器种类几乎包括了墓葬主人生前所需的所有日用瓷种类,而其用如此多的瓷器陪葬,是希望自己能够在死后的冥间依旧能够使用这些青瓷器皿。

越窑青瓷陪葬品主要包括农业、畜牧业、房屋建筑和日常生活的器皿。农业生产包括水田、井、池等相关水利耕作的器皿,磨、筛、砻、杵、畚箕等相关粮食加工的器皿,以及罐、谷仓等相关粮食储存的器皿。畜牧业类包括鸡笼、猪栏、马厩、狗窝等以及各种动物模型。建筑类主要包括屋舍、堆塑管。反映日常生活的主要有火盆、鬼灶、熏炉等。

明器只有殉葬祭祀作用,其“貌而不用”并无实用功能。从越窑青瓷的出现到没落,殉葬用明器之风很盛,其中有一类特殊的产品——瓷墓志,即在青瓷的明器上刻划墓志铭,无论材质造型和纹样都非常的独特。目前所见的越窑青瓷瓷墓志有碑版、罐、执壶、粮罂、塔、和多角瓶等造型。早年的越窑瓷墓志多为长形、方形碑版状,造型单一,除划写内容方便以外与同期的砖、石质墓志方便以外并无很大差别。后出现筒形和由盖、筒身、座的罐形墓志,丰富了墓志造型上的空缺,并加以花边、划花、镂空等纹样进行装饰,在兴盛时期的越窑瓷墓志,几乎是每一个瓷墓志一个面貌,反应了窑工的创新和开放的想法,这是越窑瓷墓志的独特性。

名器中出现的丰富的造型,一方面反映出了劳动人民为了打造死者所期盼的永恒家园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审美观和无穷的创造力,同时也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及古人的生产生活,成为后人研究前人重要的媒介。

二、观赏瓷

越窑青瓷烧造的目的,自然是以满足日常生活生产的实用性为旨归的,但其制作工艺中,对美的有意识追求却是有目共睹的,青瓷艺术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工艺美术,它既具有工艺特性的一面,又有艺术的一面,讲究“美善相乐”,青瓷文化中的“美”应理解为美好的外形,即外观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善”应理解为好用的,指的是设计符合人们实用需求,两者相得益彰。这里的观赏瓷是指相比实用性,其美学价值更为突出的器皿。

越窑早期青瓷在造型上多运用动物形象为主体,浙东先民通过自己对动物的理解,将对美好生活的夙愿表达在越窑青瓷上,其形式丰富,设计精巧,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目前常见的动物造型有鸡、狗、羊、牛等家禽类,狮、虎、熊等猛兽类,凤凰、麒麟、瑞兽、龙等仙禽灵兽,其他还有鸟、蟾蜍、龟、鼠、蛇、象等自然中常见的动物。

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越窑鸟形杯为例,杯体外壁一侧贴塑一展翅欲飞的圆雕鸟,鸟首部略高于碗口,一种翱翔姿态,杯壁另一侧贴鸟尾,末端略高于碗口头尾相对,自然得体。饮酒举起时整个器皿宛若一只飞鸟翱翔空中,完美的体现出越窑青瓷的“美善相乐”,“可怜未遽忘风月,犹梦华觞插羽飞”夸赞的便是这种鸟形酒杯传神达意,有如插了羽毛一般。动物造型青瓷器皿具有写实性,但又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一种能动的创作,如青瓷羊,在造型塑造上,整体表现匍匐、静卧状,体态线条丰满,羊身纹饰以线条纹和卷毛纹为主,能够更好的突出羊温驯、柔和的一面。而西晋越窑青釉黄鼬把瓷鸡首壶,对于刻画觊觎母鸡的黄鼬,工匠选择了用简练有力直率的线条轮廓和饱满的肢体刻画出黄鼬的机敏和迅捷,造型选择了黄鼬即将跃地扑向母鸡的一瞬间,传神的表达出了黄鼬的特点,工匠通过选取具有表现力的造型动作进行艺术加工,加以对表现手法的选择,使原本静态的器皿有了动态之势,有了更多的美感神韵和艺术想象空间。

植物造型的器皿也十分丰富。先人通过将植物名称的谐音化,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如葫芦瓶,其谐音"福禄",也有的是根据植物的特征赋予人文内涵,如莲蓬形粉盒、仰覆莲盖罐、三联瓜形盘、荷花形盏托等。可以发现以莲花为题材的外型占据很大部分,因为在古人看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拥有高尚、纯洁的寓意,另一方面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莲花象征着佛的圣洁性,比如宁波博物馆藏的越窑青瓷荷叶带托盘茶叶盏,茶盏边缘呈五曲荷花形起伏,茶具以荷叶为形,花与叶同呈在一器皿,在清纯翠绿的釉色映照下,莹润欲滴,令人赏心悦目。

无论是动物造型还是植物造型,作为青瓷的一部分,其美学造型和青瓷使用都是相统一的,是在特定历史文化和人文背景下符合审美需要,让人叹服于古代窑工的艺术创造力,这种别具匠心艺术创造,给人们带来了美的愉悦,唤起了人们的悠远遐想。

三、日用瓷

瓷器作为古代的重要的手工业品,贯穿先人乃至现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其实用性是有目共睹的。日用瓷再细可分为生活用具、饮食器皿、文房用具等类别。

饮食器皿是延续到现在仍然在使用的瓷器之一,一般指的是盛食物的器皿,如碗、钵、盆、碟,也有贮藏、加工研制粮食的罐、坛、瓶、壶等。其中碗在各类产品中所占数量是最大的,造型也十分的丰富,有坦腹宽矮圈足碗、深腹圈足碗、敞口斜腹圈足碗、敞口斜腹玉璧碗侈口斜直腹高圈足外撇碗、侈口弧腹卧足等。

越窑青瓷生活用具包括涵盖古人方方面面,如灯盏、唾壶、盒、熏炉、虎子等。熏炉是古人用来熏香和取暖的器皿,造型多样,高低不定,多为鼓腹圆形,一般整体由盖炉座构成。盒是日常器皿中重要产品,主要是古代女性用来装胭脂水粉,常见的盒有粉盒和油盒两种。粉盒造型丰富多样,有折腹平底盒、弧腹平底盒、弧腹圈足盒、折腹圈足盒等,盒盖也多种多样,有弧面、平面、半圆面、带钮盖等。油盒的形状一般为敛口,弧腹,圈足。盖面为弧形,釉色以青黄色居多。 盒造型总体以圆形居多,也有植物造型,如上文提及的越窑三联瓜形盘。宋朝开始流行使用印泥,盒也有了印泥和的用法,这种用法至今依旧流行。

古代文人更比现代人追求瓷器的艺术美感,这也是莹润欲滴的越窑青瓷受文人雅士倾心的原因之一。文房用瓷主要有砚、水盂、砚滴、镇纸等。砚从三国时期的圆形三足发展到隋唐的多足、圈足砚,砚的造型外观由矮到高发展。水盂的形状较多,口有敞口、敛口,底有圈足、平底、四足等,亦有仿生造型,如西晋越窑青瓷蛙形水盂。

无论是生活用具、饮食器皿还是文房用具,日用瓷的实用性贯穿了古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极大的方便了古人的生活,不同时期的瓷器特点也见证了古人的日常所需以及审美变化。

越窑青瓷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造型的演变,让器物富有其实用的功能性和独特的文化性。它包含的独特魅力引发了耐人寻味的美学韵味,越窑青瓷精巧的造型设计,精致的工艺无不体现着我们先民们超高的审美意趣,更是体现着先民们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窑青瓷珍贵的工艺思想和造型智慧,应当在历史的长河中重焕光彩。

[1]杨燚锋.《从出土越窑青瓷浅谈越地文化因子》[J].美与时代(上),2015.03.17:36-37.

[2]叶喆民.《中国陶瓷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店出版,2006.

[3]中国古陶瓷研究辑丛.《越窑青瓷与邢窑白瓷研究》[M].故宫出版社,2013.

[4]徐定宝.《越窑青瓷文化史》[M].人民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