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湖北工业大学 40000)
产品设计大致可以区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以技术为驱动的第一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注重功能的探索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注重外观的过渡期,这个时期外观造型夸张;最后一个时期是关注产品文脉内涵的成熟期。 从产品设计的发展过程可以得出结论,产品最终的归属点是人,所以设计必须以人为本。 奈斯比特曾说:“我们正走在高技术与高情感的两个方向,人们试图给每一种新技术都配上一种起补偿作用的反应,一种高情感的补偿。 进入体验经济时代以来,人们已经无法满足于只具有功能属性的产品,需求逐渐转向具有趣味和情感化。人们的关注点由产品的单纯物质属性转向非物质性,在于产品交互过程中产品带给用户的趣味和关爱。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描述到:“产品设计的实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真正需求而设计。”作为当代设计师,我们设计的着眼点不能只注重功能的实现,更应该关注产品给用户情感上的关怀,以及在使用过程中趣味性。
交互设计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构成:人(people)、行为(Activity)、产品使用场景(Context)和交互的技术支撑(Technology),即PACT。整个交互设计的系统是由这四个部分相互影响和协调构成。这四个部分相互支撑,缺一不可。交互设计主张整个设计环节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针对用户,采用一定技术支持用户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的行为。
交互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让用户完成某种操作或实现某个功能,交互设计就是为了使这个过程更加简单,让用户在交互这一行为的过程中,能够简单明了的完成操作,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比如,打电话的过程,是人与手机交互,目的是为了与外界联系;用遥控器是与电视互动,目的是操控电视,这些都属于交互的范畴。
交互设计起初是用于软件界面设计,随着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操作越来越复杂,人们越发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无法顺畅的操作和使用产品,即认知摩擦,五颜六色的操作按键,让人们无所适从,不知从和下手去,于是交互设计引入产品设计领域。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不良的设计造成的,而交互设计用于产品之中是为了用户更好的使用产品,使产品更加易用。在人与产品的交互过程中,设计者不应当将功能做为唯一的准则,而应该设计的是一种使用的场景,即人们在使用产品时,不仅易用,并且能带来愉悦感。将交互过程中产品为人们所带来情感上的表达也应该上升到产品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为产品创新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当我们在使用一个产品的同时,也在分析这个产品,分析不仅仅只是一个理性思维的分析,比如产品自身的功能和结构;还包含着情感认知。并且,在大部分产品使用过程中,情感有时处于主导地位。知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中写到:“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自身的本能,行为以及反思水平,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主要层次。”人的本能是人在接触产品之前产生的情感,主要是对产品造型及色彩的认识,行为即人与产品交互时所产生的认识和感受;反思是产品给人的情感及思维带来的影响,这一阶段是人情感和情绪的认识。这三个层次是逐渐过渡的过程,这三个层次不是相互独立的,在玩具设计中,应该注重这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注重情感化设计的主要依据。儿童在与产品进行交互时,情绪和情感是在与产品接触的过程中产生的,并且对他们的认识存在影响。
任何玩具都是在特定的场景下使用的,因此在设计时应该将产品融入当时的场景中去构想。根据不同场景表现出来的玩法和功能都是不同的,设计应该根据场景的变化而做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让儿童沉浸在玩具的世界中,切身体验到游戏的乐趣,才能实现玩具的益智或其他的教育功能。比如儿童使用的学习机,能根据自己的需要简单一步操作能够进入自己想要进入的界面,根据小朋友的操作进行不同场景的切换,每个场景能够将儿童代入到设定的场景中,吸引儿童的注意,才可以让儿童沉浸其中,寓教于乐。设计一件产品不单单是设计这个产品本身,更重要的是设计一个场景,产品只是场景中的一个元素。儿童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使用,怎么样使用,使用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带给他们成就感如何等等才是设计师着眼点所在,并且使用的环境受多种元素的影响,将儿童、环境、体验构建整体和谐关系。
一个成功的玩具设计,不仅要考虑促进销量,更要注重儿童在使用过程的反馈,这种反馈主要是通过儿童的感官体验。在整个反馈的过程中,不仅有正面反馈,还有负面反馈,我们根据两方面的反馈信息的收集进行设计。视觉是儿童了解产品及周围环境的重要通道,首先注意的是产品的色彩,其次是造型,因此视觉上的反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与玩具交互的效果。在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眼中,鲜艳的颜色会更加引起儿童的注意。听觉仅次于视觉,儿童接受最佳的范围是30到70分贝,良好的声音能够引起儿童注意以及兴趣,给儿童带来安全感。儿童与玩具接触时的触觉感受主要取决于设计者使用的表面材质和工艺,不同的材质和工艺给儿童带来不同的触觉体验,触觉能够快速刺激儿童的感官系统,在材质的舒适度上同样会给儿童不一样的感官体验,如果采用的材质不当结果就会与设计师初衷背道而驰,儿童会对产品产生抵触的心理感受,那么其他信息就无法被儿童接受到。并且触觉交互是一种新的交互方式,儿童在触觉交互中可以获得比较直接的感受。嗅觉作为辨别气味的器官,能够增强儿童的嗅觉体验,让儿童更好理解事物。比如,2008年中国美术馆的“闻墙”装置,就是一种嗅觉上的交互。
玩具设计与交互设计相互融合互为引导,不仅引起儿童的兴趣,而且让儿童在这个过程中更好的学习。互动性强的玩具优势不仅在于“好玩”,更能够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美国一项数据显示:“在娱乐的过程中学习,学习效果的提升最为明显。”玩具的意义和价值不局限于是玩具的范畴之中,而是一件能够引导儿童主动学习,加强动手能力的一件产品。“玩”,不仅仅是儿童与产品的行为互动,而且也是心灵上的沟通,好的玩具可以勾起儿童玩乐的兴趣,并且引起儿童对于不同实物的关注和好奇心,在这种由自身好奇心驱动的状态下学习,是提升学习效果最佳的方式,儿童的动手能力也在交互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锻炼和提升。良好的交互行为与过程帮助儿童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得到很好的提升,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实践动手,交往互动,自主学习和环境的适应能力上都得到了良好的锻炼,而且可以帮助儿童增强与他人的互动,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交互设计是对产品设计思维方式的革新,为产品设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意义已经超过现在我们所理解的计算机领域的交互,多维度、多通道的用户体验方式才是现在的主流方式。利用交互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与指导下,对玩具设计师一种革新的思维方式,必将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与创新。这种思维不仅能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更能在多方面角度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在成长阶段如同一个好的老师一般引导着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能体验娱乐的乐趣,而且引导锻炼儿童在学习与接受新的事物上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方面。在玩具设计过程中,使用情景、儿童行为、儿童、技术这四个元素相互支撑与融合,产品才更加完整,使用过程的体验感更加愉悦以及主动性更强。
[1]NORMAN D A.情感化设计[M].付秋芳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陈晶,肖丽平.产品中交互设计的用户体验研究综述[J].设计,2014.6.
[3]余石金,韦莺.赵静仪.儿童玩具产品的心理安全探析[J].中国标准化,201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