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中国传媒大学 100024)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休闲时间与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大幅度增加,旅游呈休闲化、大众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世界已经迈入“旅游时代”。住宿,作为旅行游览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驿站”,颇受人们的重视。当下传统旅游方式向新兴旅游方式的转变,相应地催生出更加多样新颖的新型住宿形态。其中,不同于酒店、宾馆的标准化,统一化,侧重于营造更多“体验感”、“独特性”的民宿客栈在全国各大旅游区深受游客的欢迎,甚至成为游客出行的目的地。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国家旅游局批准公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行业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旅游民宿的定义,即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近几年来,国内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民宿风潮渐热,发展势头迅猛。同时却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问题:民宿发展无序、营销松散、自身定位不明确……这就使得很多民宿流于形式,对地域人文的挖掘和展示不够深入,空间场所略显单一。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民宿空间的同质化、单一化,忽略了民宿本身所应该提供的内在的个性化需求的体验,从而损伤了游客对民宿原本的期望值和热情,长久发展下去甚至会造成民宿经营者盈利收入的下降和经营兴趣的缺失。
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提出了民宿空间中“情境体验”的营造。本文中“情境体验”的概念,是指在空间限定之下一种人为的情绪感受,空间情境使人对场所本身产生认同。它所强调的主要是住客心理和情感的需求。如果一个空间内缺乏情境体验,也就无法建立人与空间的对话关系。民宿作为人们最喜欢的旅居方式之一,就是因为其不同于酒店的根本特征:由内而外散发着的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给游客一种深度的他乡体验和原真性的文化体验。而这种体验靠的就是民宿空间中情境的营造,背后依托的则是民宿自身所蕴含的特有的文化性,因此从情境体验的角度入手,提出相应的民宿空间营造原则和营造方式,能更好的指导民宿主打造经营民宿,赋予民宿空间以文化意义,增加民宿空间的感染性和可读性。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遗留了众多的古村落古建筑。然而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很多烙印着时代与历史、古风古貌的传统民居正在由于“保护性开发”遭到破坏而导致衰落。现代化舒适的居住条件和环境也吸引着越来越多民居建筑的主人丢失祖宅、新建居住房屋。这样,在建造民宿的过程中秉承保护与再利用的原则就显得十分迫切与重要。比如当下就有许多优秀民宿是在有一定历史文化的老旧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甚至很多民宿都还保留着原始房子的建筑结构、梁柱骨架和内部空间布局,只为尽可能完好地保存展现历史文化,让游客在入住期间仿佛能亲身感受到历史的变迁,从而产生难忘的情境体验。
目前,民宿空间设计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设计脱离当地人文风貌,缺乏文化内涵。其二是民宿规划不够整体,在开发过程中容易破坏当地整体环境风貌。因此,民宿要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民宿主或设计师必须在建造前期具备全局意识,做好整体设计规划,合理布局,充分结合当地特色文化,才能更好地给游客提供一种由内而外的情境体验感受。
每个地方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民风民俗,民宿主或设计师要在充分尊重地域文化的前提下从当地已有资源中寻找民宿主题,明确空间装饰的文化指向,这时,能否在民宿空间中合理运用、展现这些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元素和符号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恰到好处地提炼、放大、点缀能使民宿空间风格更鲜明,整体氛围更具辨识度。
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的空间体验是建立在合理有效的空间秩序上的。民宿,一度被称为“有故事的房子”,源于它的叙事性。既然要讲故事,首先需要有剧本,即民宿主想要表达的民宿空间主题和内涵,然后通过民宿中若干个独立的、不同功能、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空间的转换、穿插、并列,有机串联,最终叩响故事主题,由此开启住客独特的居住体验。空间序列性强调空间中一个元素接着另一个元素,一个场景接着另一个场景。它在民宿空间中的表现一般为:入口的开端、过道的过渡、大堂的高潮、客房的承接或结尾,甚至内外墙、楼梯、吊顶等每一个微小的部分都能够被考虑到空间序列的构建当中。
民宿空间中的情境既包含外在的情况和环境,同时也包含了住客入住体验时的心情和感受。这是一种较为深层的心理交流活动,而知觉体验是展开情境体验的基础。它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五种感官的接受和传达来进行的。在五官体验里,视觉是最主要最直观的感官通道。从民宿来看,民宿空间中所有物品的形态、色彩、材料、光影等都属于视觉体验的范畴。听觉上,每个建筑和空间都会聚集不同的声音,民宿空间中的各种音乐、钟声、鸟语、蝉鸣、谈话声等与环境相融合都可以产生情景交融的境界。味觉上,很多民宿都会提供体现当地特色的餐饮食品,借此给住客带来久远的记忆,甚至还有部分民宿就是以打造专门的味觉体验来吸引住客。在五感中,嗅觉的体验感受似乎没有那么强烈,但它的作用却是潜移默化的,如泥土的芬芳、各个季节的花香、茶香......这些特殊的嗅觉体验往往会给住客带来愉悦的居住感受。最后再来说触觉体验,相对于其他感官体验来说触觉最为敏感直接,人通过触摸空间环境中不同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如民宿空间中斑驳的墙面、粗旷的原木家具、柔软的织物等都会给住客传递出各不相同的触觉体验。五种知觉相互作用,最终形成知觉体验和关联体验,使住客在入住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情感共鸣与文化感知。
室内陈列与摆设在空间中的比重看似很小,实则有着唤醒住客对空间回忆和想象的作用。民宿空间中点缀的这些细节通常由具有当地特色文化的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生态元素等构成。例如在平遥古城民宿客栈中,土炕、古董花瓶、太师椅等传统地域文化符号就被大量应用在民宿空间的各个角落,甚至屋内还设有专门的展览台,上面放置着各种各样代表平遥文化的原始生活器具和物品,以给住客营造强烈的情境体验和文化生活感受。但需要注意的是,民宿空间中情境的营造并不是毫无节制的细节和陈设的点缀堆砌,而是应在一个统一的主题限定之下,有取有舍地选择陈列元素,合理运用,有机融合,才能最大化地突出民宿空间场景的独特性,达到触景生情的境界。
本文通过对地域文化民宿空间营造方式的探讨,希望能对当下民宿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积极有用的个人见解。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地域文化是民宿酒店的灵魂,只有结合情境体验来研究民宿空间的营造,才能使民宿的“文化意义”合理、完善地落实到空间中的每个“物”上,增加民宿场地的感染性和可读性,最终给予住客“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心理感受和居住体验。
[1]刘丹丹.民宿空间营造方式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5).
[2]陈兆倩.民宿情感设计研究——以杭州白乐桥村为例[J].《艺术教育》,2017(z6):211-212.
[3]张煜.民俗客栈体验营销策略研究——以平遥为例[J].《中国商论》 ,2011(30):31-32.
[4]李超.小型度假酒店空间氛围营造研究[D].重庆大学 ,2016.05.[5]何阳.体验式商业空间“情境营造”策略研究--以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为例[D].中南大学,2014.05.
[6]吴亚南.室内空间场所精神的体验设计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4.06.
[7]钱乔峰.大理丽江地区民居客栈体验性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0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