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材质美的展现——谈雕塑创作中对陶瓷材料的体验

时间:2024-05-04

王 甜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030600)

材质美的展现
——谈雕塑创作中对陶瓷材料的体验

王 甜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030600)

文章从陶瓷材料着手,运用雕塑形体的造型手法,再联系山西本土文化白瓷的材料和陶塑的形体特色来论述陶瓷材料来论述陶瓷材料的美和在创作中对材料的探索。文章中查阅了相关资料以及对山西当地陶瓷产区和山西传统泥塑的研究和调查,对现代陶瓷雕塑以及地域文化的发展和历史加以概括,分析了山西白瓷材料和制作手法等对现代陶瓷雕塑的意义和作用。

陶瓷雕塑;地域文化;陶瓷材料

一、陶瓷雕塑材质的概述

雕塑和陶瓷从几千年的远古时期到今天的繁荣盛世,有着它独特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它是一种永存的艺术形态。其特有的材质和艺术语言使它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雕塑和陶艺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艺术家通过“雕”和“塑”来表现三维立体的抽象和具象的艺术形象。而到二十世纪初,陶瓷和“雕塑形”的结合更是对传统陶瓷的“变革”。很多雕塑家和陶艺家把雕塑的造型语言和陶瓷的材料相融合,用陶瓷的手法借助泥、釉、火三种媒介来表现作品的体量、质感和视觉效果。这也做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活跃于当代艺术潮流中。在雕塑的创作中,不同材料的选择,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1.材质的表现力

在文化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雕塑的语言形式和材质材料已远远不能满足艺术家们的创作需要。他们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新的语言形式,特别是对雕塑材料的研究。有人这样说:雕塑艺术的革新同时也是伴随着社会技术以及新材料的开发和运用而发展进行的。只有形体和材料才能共同演绎出一件优秀的雕塑作品。当代雕塑家提倡“把一切物质都可以拿来运用到雕塑中去”,形成一种一切物质皆为材料的理念。因此,出现了许多新材料的运用。如:纤维雕塑(软雕塑)、玻璃雕塑、声光电的运用等等。目前,许多国内外的艺术家都在研究材料和材质,他们认为往往一件作品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材料和材质的影响。可见,材质和材质的表现力在雕塑创作中占有不可小觑的位置。

2.材质的肌理和色泽

陶瓷表面所呈现出的肌理和色泽是其他艺术样式所无法相媲美的。这也是陶瓷材料表现出的特殊魅力之一。作为一种艺术材料,它的表面肌理和色泽传达给人什么样的感受是十分重要的。陶瓷材料区别于其他材料的是它有柔软的特质,你可以塑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湿泥可以揉、捏、印、压等;半干的泥可以刮、擦、砍、削、挖等;干泥可以雕、刻、凿等;还可以借助工具,凡是可以作用于泥的都可以运用,这也是其他材料达不到的。如:陶艺大师李察·赫胥《祭杯系列》在每个作品都有微妙的变化,在作品表层的色泽和多样化来体现时间的意志和美感。在作品中,我们看到艺术形象和陶艺的肌理以及材质语言的丰富融合,展现出无穷无尽的魅力。产生了一种古拙、原始以及带有沧桑的纯真情感。所以陶瓷材料吸引艺术家的不光是它华丽的外衣,更在于材质的表现力和操作力。除陶泥本身自带的一种色彩外,就是通过施釉和烧制来完成。

二、陶瓷材料作为雕塑创作中的优势

1.陶瓷材料的“中国性”和“本土化”

中国的陶瓷文化是世界陶瓷史上最古老、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可追溯到几千年前,并且也对世界陶瓷文明和人类文明有着很深的影响。“陶瓷”可以做为中国的一个名片出现在世界舞台上。这种材料也带有了一定的“中国性”在它的本身。因此,我们把陶瓷材料运用到当代艺术样式中尤其是雕塑中,让这种更具“中国性”的材料在当代艺术中展现它的品格。在当代艺术的舞台上再现它的灿烂的光芒,让世界了解并记住中国的优秀文化,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去研究它。当然,做这个研究我们也有深厚的文化土壤。

山西早在唐代就有烧制白瓷的历史,山西所烧制的白瓷都有坚致紧密,胎体轻薄,瓷化程度高的特点。山西各窑口的白瓷可与定窑的白瓷相媲美,虽然看上去没有斑斓的花纹和艳丽的色彩,但能给人带来那种纯粹质朴和自然温润的美。

2.陶瓷雕塑创作手法的分析

随着先进的生产技术的革新和人们生活品的大量需求,机械化的生产代替手工制品,手工痕迹也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当它真正远离我们的视线后,又被重新提出它的重要性和独特性。陶艺手工痕迹使人感受到人性化、个性化以及感受到制作的空间感和手指在泥上的流动性,人们也重新认识手工制陶痕迹的价值和魅力所在。手工制陶是一种淳朴的制陶方法,它随性和自然的风格在艺术领域也独具特色,其材料的自然属性和它内在的张力结合创作者的制作技法和人文思想能够使它表现出独树一帜材质美。这种材质美主要概括为:一是手工制陶痕迹所展现出它本身的质感,能传递出现代陶瓷雕塑的以古朴为先的品质。二是呈现出一种自由随意的个性和材料的原生态属性,能保留住陶土的自然性质和不加修饰的肌理状态,有能不失雕琢。三是手工制陶主要是以手作为它最直接的工具, 使作品显出一种稚拙之感和手工痕迹所留下无法复制的"美",更加体现出创作者的强烈个性和内心表达。

在雕塑创作中,陶瓷材料做为媒介是作品的成型材料,是拿来塑造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立体的艺术形象。陶瓷雕塑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和审美趣味的艺术形式,并且可以通过泥土的自然天成和窑火的变换来凝聚它的生命力,是其他任何材质所不能替代的。泥土这种材料不仅仅是被当作一种物质出现,而是被视为一种生命体。在中国当代陶瓷雕塑创作中“泥”作为创作的媒介具有了自身的价值,也就是说泥土自身具有生命力和表现力。这个观念超越了以往传统的陶瓷雕塑对泥的界定,因为在中国传统艺术的观念里,陶瓷工匠们对陶瓷雕塑的创作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这种“泥性”的觉悟。这是一种主体性的变更,是审美趋向的变化,只有在人类社会高度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文明程度高度发展的的时代才会开始出现。对艺术、精神层面的不断追求需要艺术家去更多的关注和思考材料材质的最大表现空间,不断的去探索新事物、新材料来丰富艺术创作。

[1]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东方出版中心,1985.

[3]程金城《中国陶瓷艺术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4]孟耀虎《介休窑白瓷品质》[M].出版社,200.

[5]陈凇贤《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研究》[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6]中国硅酸盐协会编《中国陶瓷史》 [M]文物出版社 1997.

[7]许正龙《雕塑学》[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