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德沃夏克理论中艺术精神性的历史脉络

时间:2024-05-04

黄 璐 (苏州大学 215000)

论德沃夏克理论中艺术精神性的历史脉络

黄 璐 (苏州大学 215000)

德沃夏克活跃于20世纪初,正值德国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现代绘画兴盛之时,他亲眼目睹了精神力量对艺术创造的强烈影响。科柯施卡1是德沃夏克的亲密友人。这种与20世纪现代艺术实践者的直接接触也促使德沃夏克开始了他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方法,以精神影响为主线来认识美术史。他的学生将其总结为“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德沃夏克分析了上至一世纪,下至十六世纪的相关艺术现象,从而阐明精神性这一重要美术史专题。他为20世纪现代艺术的蔑视物质和再次重视心灵的现象提供了充分的历史依据。

艺术;精神性;美术史

一、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

德沃夏克的《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是以他的大学讲座为基础编成的。此书分为六章,从一世纪起罗马基督教美术到十六世纪后期手法主义的内容均有论述。其中基本忽略了为人瞩目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而是强调了那些容易被忽视或轻视的艺术时期及地域。作者大多采用直接从作品画面来分析其精神内涵的方式。由此也可以看出德沃夏克坚持以自己眼睛来认知历史的科学态度。

二、早期基督教艺术

德沃夏克认为基督教艺术是有别于古典艺术的形式语言。早期基督教的地下墓窟壁画呈现出异于同时代其他作品的样貌。它不受物质法则支配,表现出一种巴洛克倾向的线性风格。不同于地上官方古典主义作品的再现性特征,地下绘画用线条粗大的轮廓和排除深度感的样式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方向。古典艺术是一种对自然的模仿,强调人体理想的结构造型,以光线来再现真实世界的形式。而基督教艺术是在融合古典艺术的基础上开始探索新的方向:画面开始拒绝世俗概念的纯自然,而是将事物压缩成基本的物质元素,以象征的手法唤起观者的精神情感,呈现出一种无限永恒的空间。基督教的兴盛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精神需求,异教的世俗娱乐,外在形体的丰富已经变得多余,一种抽象及智性的观念兴盛起来。虽然之后一段时期基督教被官方接收,基督教艺术原有的特点开始弱化,向古典主义的写实唯物妥协。但在新一轮的进程中,基督教美术又革命性地大幅度改造自身,走向一种是神而不是人的图画艺术,以对尘世的新理解得出比古典艺术更加纯真的方向。

三、15、16世纪德国版画

德国15、16世纪的艺术面貌可以以雄高尔2和丢勒两位大师的作品来体现。雄高尔结合尼德兰自然主义和德国晚期哥特传统遗留下来的唯心精神,创作出了卓越的艺术作品。丢勒作为雄高尔的晚辈,在吸收了前辈思想精华和意大利理想审美观念之后,创作出了伟大的《启示录》。

不同于意大利与尼德兰艺术,德国版画作为一种教会教义的宣传载体,工匠们更关注于整体精神,以心灵作为终极目的。尼德兰自然主义的图画叙事与描绘乐趣丰富了德国绘画的表现效果。15世纪初的德国超验主义也让画家们自觉地去提升那种写实主义。德国绘画的写实不是为了单单的视觉欢愉,而是为了更好的传达精神。雄高尔利用光照以坦然的情绪去统一画面,室内与外界空间分开却又相互安静关照。《诱惑圣安东尼》中的恶魔怪兽形象不是作为符号,而是结合现实生命体和无限的想象力的产物。作为雄高尔的接班人,丢勒在丰富了自身各方面的素养后,开始以文学作品创作全新的艺术《启示录》。这套作品结合了现实和非现实来体现个人主观思想。作品所流露出的自我与周遭的交流,充分显示了渴望自我抒发的灵魂。丢勒以其强有力的作品彰显了以精神作为人类本质的伟大理念。

四、尼德兰艺术与老勃鲁盖尔

尼德兰艺术的发展起初一直是在中世纪的框架中,但之后宗教改革对传统的否定带来了异教化的世俗色彩。尼德兰在老范本中加入了理想化的新宗教感情。虽然哥特的超自然统一性渐渐失去了原来的地位,但这个传统是一直伴随北方艺术发展的。16世纪初的意大利艺术和尼德兰艺术同样是自然主义,但却呈现不一样的风貌。意大利主张对法则的理解与对自然的概括。而尼德兰是在神的框架中探索,呈现视觉的多样性。尼德兰艺术的发展还是会根据不同精神需求呈现出不同样貌。

德沃夏克给予了尼德兰后期艺术巨匠老勃鲁盖尔极高的评价,从《老勃鲁盖尔》3一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的画家是如何不断探索努力去达到自己理想的精神世界的。在文艺复兴的影响后,艺术开始探索各种新的方向:一是传达新的智性与科学兴趣,以一种图解的方式来结合宗教和世俗;二是在艺术和艺术家的关系中,强调了艺术家的主体性,从原来统一的理想到个人的表达;三是艺术和自然的新关系,主客观开始统一,画家要对写实的程度做出选择。勃鲁盖尔开始关注于回望日常生活,表现人类的奇异而有趣的弱点,渐渐形成了一种新风俗画的样貌。并且他延续了尼德兰的思维传统。哥特式的自然主义认为世间万物是宇宙的有机组成部分,相互之间是平等相依的。勃鲁盖尔喜欢描绘群体在普通生活中体现的真实内心。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有活力的写实主义,真实自然地传达出时代的精神面貌。

五、手法主义与格列柯

在《论埃尔·格列柯与手法主义》4中,德沃夏克通过分析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的绘画来说明手法主义的独特贡献,以至影响了二十世纪画坛的审美趣味。从16世纪起,艺术作品呈现的精神不实使人们开始怀疑绘画内涵的真诚性。在失去评价准则的背景下,画家们开始寻求更可靠的新方式。他们开始凭借心理学的知识去领悟生活的奥秘。天主教国家的画家们以一种演绎式的方式直接地去表达对世界的感受,默想或是狂欢。格列柯就是这样,通过饱满的情感,以心灵之美去征服世界。米开朗基罗和丁托列托的反自然性绘画也影响了格列柯。米开朗基罗的晚期作品预示了一种未来的时代精神。在空间物理等一切原来的伟大力量消失后,灵魂深处的悲剧性情绪开始生发,显现出了一种谦卑的心灵。身体不再是悦人的形体,而是内在精神的化身。丁托列托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朦胧的奇思异想来表现主观精神。光影也不再为了表现自然,而是为了心灵。格列柯感受了绘画新风向的气息,开始自由表达内心的情感。他的画面体现出一种悲剧性的冷漠和动情,呈现了一种引向灵魂的体验。从此,一种纯精神的艺术取向取代了文艺复兴的物质主义。

六、结语

通过德沃夏克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到艺术精神性在艺术史中有着一条独特的脉络。从早期基督教艺术否定了标准形式法则,艺术开始不再只关注于感官愉悦,而是重视精神理念的觉悟。15、16世纪欧洲各国艺术家在精神性表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德国画家以一种奇特忧郁的现实主义来加强心灵的体验;老博鲁盖尔结合了宗教和生活去传达主客统一的生命理解;格列柯直接大胆地抒发内心的感受来展现灵魂的价值……虽然艺术精神性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有所回落,但在20世纪初的现代艺术中又大放光彩。心灵表现的回归揭示了现代人对于艺术精神性的强烈诉求,解放了规则束缚,带来了心灵狂欢。

注释:

1.奥斯卡·科柯施卡(1886~1980),奥地利剧作家、画家.

2.马丁·雄高尔(约1450-1491年),德国版画家、油画家.

3.[奥]德沃夏克.《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97-136.

4.[奥]德沃夏克.《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p137-p15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