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水彩创作中的“模糊性”浅析

时间:2024-05-04

谢启松 (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教育教研室 423000)

水彩创作中的“模糊性”浅析

谢启松 (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教育教研室 423000)

在水彩艺术创作的实践中,艺术家都要面对绘画语言的问题,即如何通过形式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模糊性”作为重要的审美特征,它是相对于抽象本质真实的情感真实,具有独特的丰富性、多义性和不确定性,正确的理解和合理的应用对于提升艺术表现力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着重研究“模糊性”规律在水彩艺术中的表现和应用,从现象入手围绕“模糊性”与造型语言要素之间关系及其表现手法进行探讨和研究。

水彩艺术;模糊性;成因分析

一、模糊性在美学范畴中的定义

就从艺术审美角度出发,有其独特积极性质的一面。在《文艺美学辞典》模糊指的是艺术主体在审美创造活动中运用模糊概念和实行模糊识别的一种心理特征。

关于艺术范畴的模糊性在中国绘画史论上也是有迹可循的,道家庄子曾言:“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无为无形”说道是虚的,因为它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它的存在状态是不可观测,不可感知的。这里指的“道”是带有模糊的隐义。

二、模糊性在水彩创作中的成因分析

从传统到现代,从写实到抽象,从再现到表现等中西方的各种艺术表现方式并存。水彩艺术的发展与其他画种是相一致的,本文试图水彩艺术创作方面出发,从个人创作实践的角度对模糊性绘画语言作浅显的探讨,并对水彩模糊性的成因分析,从而实现模糊性表现语言的当代价值。

1.线的变化

在造型艺术中,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不仅用来在现物象的轮廓,也用来表现物象自身的质感和明暗,同时还涉及到长度、宽度、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因艺术家的感觉不一样,线条可以表现出柔美舒展、沉静迟缓也可以表现短促激烈、线粗犷有力……当代水彩创作画正是利用线条本身轻、重、缓、急、粗、细、曲、直、刚、柔等韵味变化,来反衬画家把本身的思想与情怀,可谓匠心独具。运用自由自在、反复交错的线条,往往画面具有一种不可重复的偶然性和生动感,令人产生愉悦、模糊的美感。

同时,依靠线条本身的组织、结构,线条的穿插关系以及虚实浓淡的变化,便产生模糊效果。而模糊的线条对于形体而言和谐结合更富于形式的美感,最大程度地表现对象在画家内心的“真实”的感受。

2.空间的多维

传统意义上,西方绘画对空间的理解是焦点透视,成角透视,空气透视等等.如达芬奇曾论述过:“在各座山离眼睛的各段距离中,空气或白色的清晰度会不断地消失……”中国绘画则用散点构图和意象空间.散点构图是没有定点,而是可以多视点观看。

水彩创作时可以强化空间趋向于平面化,在二维和三维之间过度,这是由于削弱了物象边缘的清晰度和减弱物象投影的处理,而使画面处于二维和三维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从物质的空间转移到情感的主观范围,使空间的深度不在画面而在精神中,所以呈现出来的都是不明确性的,也就是理解的模糊状态。同时在注入时间概念的四维空间上,完全模糊了三维空间的真实性,从而使得画面产生虚幻、扭曲的视觉空间。由此可以想象,在多维空间前提下,点线面、黑白灰、块面结构等已经不是我们之前认知的概念,而是通过模糊的手法,重构一个全新的形象。

可以肯定的是,在水彩创作对空间概念理解,由于模糊性表现的介入,拓宽了绘画空间表现的思路,更独立和自由组织和表现画面的空间,创造出更多丰富、多元的绘画视觉效果。

3.光影的变换

在当代水彩表现中,越来越多艺术家对光影的表现都加以重视。首先,在当代传统的具象造型艺术中,艺术家比以往越发强化对光与影的捕获与传达,追求光影的瞬间美感;其次来说,光影被视为绘画的一种意象性的视觉审美和重要表意符号,与绘画的构成、肌理、色彩的诸多元素一样,艺术家们也孜孜以求地将光影作为一种独立的绘画语言进行探索。

印象派大师莫奈认为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所以他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可以这样说,画面气氛的营造,情感的表达,很大程度取决于光与影的关系,因为它能更好地解决画面的形体轮廓、明暗层次和黑白灰关系。受光的光线过度均匀又会使场景过于平淡,而运用光衍射光折射的综合则可以使画面产生多维度、多层次效果,让空间中的形、色、光、影交相辉映,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感染力。从光的传情与影为意蕴去重新诠释光影元素与自然、生命、人情等相结合所主观表现的光斑和光块的图式语言在画面里不仅起到了分布明暗、结构位置、渲染氛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光与影的变幻与笼罩之中,模糊视觉效果产生。

4.色彩的含蓄

色彩是由于光刺激眼睛再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而产生的一种感觉,既能使画面淡化为一种诗意的朦胧,轻盈的流动,若隐若现,也可以强化画面的气势恢弘,激情澎湃。如果说印象派的色彩把对客观色彩的内心感受转换为主观的色彩,是一种提升,那么在抽象主义的作品对色彩的转换与重构而超越客观物象,将色彩完全从绘画中独立出来并显示其价值。

尤其是在水彩创作中的表现,水与色的交融,时差与温度的交错,画面所体现的的“偶然”“瞬间”和“印象”无非是为模糊效果的产生创造条件。以此同时,艺术家在进行水彩创作时必须用色彩的主观表现方式,即便同一色彩,因人不同,也可以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从而左右我们的情绪变化,从而引起人们不同的情绪倾向。色彩本质上具有独特的模糊性,使之含蓄地表达出感情的微妙性。正是因为色彩是无法精确界定的,必然是抽象的以及含蓄的,只有通过艺术家的“内在需要”赋予他精神内容,赋予它精神内容的色彩表达出来的情感里面就存在着模糊认识或是对模糊接受。

5.构成的利用

所谓构成,是以形态或材料等为素材,按照视觉效果、力学或心理学原理进行的一种组合,是直觉性思维与推理性思维,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具体通过点、线、面,黑、白、灰以及不同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全新的视觉化画面。水彩创作中,水色相遇时,会出现分离、相接、复合、透叠、折叠、交错、分化、排斥等偶然现象,适当利用重叠、交融、对比、衬托等等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形成新颖活跃的视觉语言,而使画面具有模糊的神秘感与其意象特征,再将多种、大小、距离、疏密各不相同的色块组合在一起,产生的视觉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结语

水彩艺术的模糊性作为独立的绘画表现图式,它是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对水彩艺术表现进行研究的结果。这种模糊的视觉意象最终体现的是以物象边界不清晰、不明确来营造画面恍惚迷离、不可捉摸、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深入研究绘画“模糊性”语言不是对具象、写实绘画艺术的否定,相反一个优秀的艺家的创作之路无不建立在对“模仿”的基础之上,从学习和模仿前人的经验和技术,然后再从这种模仿中脱离出来,加入自身的个性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

[1]王向峰.文艺美学词典[M].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12).

[2]辛华泉.形态构成学[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6).

[3]王憬晶,戎彦.错视在广告中应用[N].浙江万里学院报,2006(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