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洞窟艺术的形式——以炳灵寺与云岗石窟为例

时间:2024-05-04

赵翊岑 (沈阳师范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 110000)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洞窟艺术的形式——以炳灵寺与云岗石窟为例

赵翊岑(沈阳师范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110000)

在南北朝时代出现最重要的文明就是石窟文明,因为当时佛教的传入造就了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建筑成为了一道五彩之光,石窟并不是某一处的特色,而是遍布中国各地。石窟最早是由印度传教到中国。印度修行有一个习惯,他们会在山壁上凿出一个洞然后进行打坐、绘画、雕刻。而传到中国时竟逐渐变成一种文明、一种艺术并非常盛行。现在我们都知道中国著名四大石窟有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而炳灵寺石窟却很少听说,他的艺术形式却是极其珍贵的,也是极具南北朝时期特色的艺术宝库。炳灵寺现有洞窟216个,泥塑800余尊,佛塔56座,壁画约1000平方米。炳灵寺在前秦时期就已开凿,他是南北朝时期洞窟艺术中非常早的一个,它的不同在于他开凿在黄河北边的岸上,远看上去就像一座水上的艺术长廊,而人们如果要到达炳灵寺需要坐船前往。

石窟;艺术;魏晋南北朝

一、炳灵寺的艺术形式

炳灵这两个字其实在宋朝以后才出现的,它在当时也并不是汉语而是藏语。在藏语中对其有一个发音叫做强(shang)巴巴朗。是十方弥勒佛州的含义,意思是一个特别供奉弥勒佛的一个仙境一般的地方。在当时把其设为寺庙的名字又太过繁琐,于是取巴郎的谐音变为炳灵,所以说当时这个地方是一个文化复杂多元化的地方。是一个汉族佛教和藏传佛教两种艺术形式相互更替繁荣的中国石窟的百科全书。

炳灵寺的洞窟全部是自然的洞窟,并不是人工开凿,魏晋时期人们利用固定在陡峭山壁上的木桩来开凿佛像,脚下就是湍急的黄河水,这就是最早期供养佛像的模样。没有建筑,没有高台。因为这种模式从印度传来,在印度讲,洞窟就是提供一个修行的空间,所以最初的修行不会很豪华,一定是简陋的。早期的佛像无论是发簪还是五官都比较简单,比较端庄,与后期不同在于他有刚刚从印度传进来的朴素和原始形态。在炳灵寺的169窟有一座释迦摩尼的造像。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非常饱满庄严的释迦摩尼并不一样。这尊佛像看起来有一点骨瘦如柴。释迦摩尼曾经出家6年,他在菩提伽耶菩提树下悟道之前曾有六年的苦修。传说中的他,日食一麻一粟。意思是一天只吃一粒芝麻,一粒米。在炳灵寺的石窟里用泥土塑造出来的释迦摩尼像身上是一条一条的肋骨突显出来。就是真正释迦摩尼修行的样子。但他的脸上还仍露出特别安详的笑容,看起来非常单纯,表现出一种即使身体受苦但精神快乐的境界。石窟中还有一些飞天壁画,我们所了解最有名的飞天壁画莫属敦煌莫高窟,但炳灵寺的飞天壁画与其大有不同,敦黄莫高窟的飞天无论是身姿,或是飘带都更加婉转盘旋,已出现了汉化的迹象。炳灵寺线条则简单自然,没有太过修饰,石绿和石青是他们常用的颜色,这种颜色在印度壁画中也是常常用到。早期的飞天脸部比较厚重,而后来的飞天逐步进化,并且也受南朝的一部分影响就会有一种清秀的模样。这是与后期壁画很明显的不同之处。

二、云冈石窟的艺术形式

南北朝时期对石窟艺术特别重视,炳灵寺石窟是其一,地址在甘肃,沿着路线再往内地走还有一处也是不容忽视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今天坐落山西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开窟的民族是北魏鲜卑族,鲜卑族最开始在内蒙的和林格尔,后迁到山西平城,平城就是今天的大同。云冈和炳灵也有不同之处,炳灵寺是出家人苦修的洞窟,是在人烟稀少,并和天然的石窟融为一体的一种形态。但云冈石窟则是修建在首都郊外的武州山上。当时北魏开国到了第五个皇帝,新旧更替杀掉了很多人,当时有一位出家人叫做昙曜,是一位沙门统,翻译过来大概就是管理僧侣的主教,他来到北魏对大众进行说教佛法,在说教的过程中,统治者就会对其产生疑问甚至恐惧,因为他们杀了太多的人,按佛经所讲的内容怕之后会有因果报应。于是就让昙曜去五州山开五个洞窟,并供奉上佛像,以求心安。这五个洞窟被称为昙曜五窟,就是现在我们编号为16.17.18.19.20的这五个洞窟。也是当时最早开凿的。每一个石窟当中都有一组约七十尺的佛像。而每一尊佛像代表了开国的一位皇帝。所以云冈石窟更多的是带了一种政治的色彩,所以建造的佛像都比较威严和官方。昙曜当时制造这么大的佛也是希望收敛杀戮之心,带来更多的祥和。石雕能雕刻的如此之大是很不容易的。经过时间的流逝,佛像会有很多变化,当年的佛像是带有石苔的,他们会用抹布一层一层的垒土,然后在表面进行彩绘和金箔的修饰。那么说云岗窟仅仅是雕刻是不确切的,她还有绘画在里面。像是在他佛光的部分,里面有很多画佛。在佛教里面讲,佛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形象,当修行到最后佛应该是无处不在的状态。它是存在于所有时间和空间当中的。所以在云冈石窟的洞内不仅有我们看到的明显的几座大佛,在洞壁上有无数个刻画的小佛。能到之处便能画佛。再进行仔细观察过的这座石窟还有一个特点,叫做明窗。明窗是在洞窟上面打一个洞,太阳会从洞中照过来然后落在佛像的身上。这束光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变换位置。形成的样子就像是舞台中的追光。时而落在这边佛祖的嘴角,时而又落在那尊佛像的指尖。美的静止,兴衰交替也许就像这束阳光一样,时而在阳光下灿烂无比,时而在角落中欣赏孤独。仔细去观察每一尊佛像,他们的脸上都带着微笑,这是云岗石窟非常迷人的地方。我们仅仅去看好像就能看到他们内心的安详,然后这种感觉也会使我们特别平静。也许当时的雕刻师傅在雕刻每一尊佛像之前都是经过佛经洗礼过的,他们是听过佛法的,是心中有佛的人。所以雕刻刻出来的佛像才这么有感染力。就像我们当今的艺术家,即使技术再好,如果心中没有感悟,是无法雕刻出真正优秀的作品。云岗石窟的飞天也是别具一格的,与敦煌石窟相比它更显得安静,并且在颜色和笔法上出现了一点浊的味道在里面,但朴素的气质仍保留其中,与炳灵石窟有异曲同工之妙。云冈石窟是北魏时期佛教艺术的高峰,其中留下来的文明不仅仅是艺术精华,其中更是蕴含着对未来人无穷的智慧等待我们去探索。

[1]石劲松,王玲秀.炳灵寺第171龛唐代大佛史事钩沉[J].敦煌研究,2012(04)

[2]崔永利,刘再聪.“炳灵寺”得名臆谈[J]. 西夏学,2011(01).

[3]魏文斌.炳灵寺石窟唐“永隆二年”诸龛简论[J].敦煌研究,1999(03).

赵翊岑,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4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美术理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