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习译之 (南京师范大学 210046)
从局限到无限——漫谈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
习译之(南京师范大学210046)
十八大提出文化大繁荣,更需要我们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外来文化。本文以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为研究对象,通过中西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中呈现出的完全不同的起源、过程、内容、目的,以及其彰显的不同特点和魅力,从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分析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并举例分析了西方音乐与中国文化背景下融合的成果。论证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中,中国文化更多的走向世界,西方文化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中国,两种文化的交流碰撞及融合的不可避免性,有助于读者从局限到无限对中西方音乐交融的了解。本文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关于中国音乐的悠久历史;关于西方“欧洲音乐中心论”的主要观点;关于西方“欧洲音乐中心论”的影响;关于中国特色音乐体系的构建以及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融合实例解析。
中国音乐;西方音乐;欧洲音乐中心论;中国特色音乐体系;中西融合
中华民族是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无论从政治、军事、医学、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深邃而博大的悠久历史,音乐文化无疑是这个大家族中的一朵熠熠生辉的奇葩,翻开漫长厚重的历史长卷,从史前的出土文物史料中,就有对音乐文化的详实记录,音乐文化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始至今日,音乐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又是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在“一带一路”朋友圈崭新画卷徐徐展开的战略格局下,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交往,除了政治、经济互利共赢外,在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上更特显出它迫切的需求和无比重要的使命感。
进入了21世纪以后,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多元化格局,音乐文化以更快的速度向深层次发展,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与相互融合和影响,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冲击着闭关自守的传统模式,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音乐文化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的国家已把音乐文化纳入了基本国策的范畴。在当今多元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时代,音乐文化将会不遗余力的担当起号角和桥梁的巨大作用。
学习中国音乐,我们首先惊叹于他的悠久历史。中国音乐最早可考证于8000年前,它早中华文明史3000余年,从那时起,它掀开了人类文化史上璀璨的一页。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音乐一直被“欧洲音乐中心论”的思想影响着,处于长期被笼罩的状态。如何使中国音乐具有自己的民族风格,并且能回到世界音乐多元化的文化大家庭中去,只有深度挖掘中国民族音乐的深刻内涵,在其基础上发扬光大,这是在发展中国音乐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中国音乐的历史,自脱离原始胚胎后,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1)先秦时期:在音乐上,雅乐兴盛,多种乐器陆续问世,大型乐队初步形成,音乐美学及律制理论初步确立,《诗经》《楚歌》标志着俗乐的成熟与繁荣。(2)汉唐时期:中国文化经历了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与转折,到了唐代,出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北方和南方的民歌都有长足的进步和蓬勃的发展,西域、北欧的音乐大量内传,中国音乐又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和新乐器。《霓裳羽衣曲》就是耳熟能详的代表作品之一。(3)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虽走向了衰微末落,但明代中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影响等因素,虽然仅是萌芽状态,但对当时的思想文化的活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古代音乐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4)“五四”新文化运动:由于外国音乐文化大量输入浸透,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在外国音乐和中国音乐的碰撞融合的过程中,在当时呈现出大量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优秀作品,极大的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宝库。(5)其它音乐形式: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州弦诗、福建南曲、河北吹歌、浙东锣鼓、苏南吹打等乐种,这些地方音乐,根基深厚,姿态万千,它们都是华夏音乐文化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洲音乐中心论”它是一种人文科学领域的思想偏见,关注的是人与产品的评判和价值。这种观点表明了当时的欧洲人狭隘的历史观和世界观,他们忽视了其他民族的文明贡献,对欧洲以外的世界缺乏了解,并以自我为中心,乃至各大领域都是以欧洲意识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现象。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是一股强劲的理论思潮,也是一场深刻的实践变革。从中我们应当认清欧洲和非欧洲音乐之间存在着“差异”而非“差距”欧洲人把自己画进了固定的圈子里,用主观眼睛看世界,唯心的判断事物的发展规律,忽视了多元化音乐文化氛围。
我国当前音乐教育体系和音乐观念中“欧洲音乐中心论”的阴影依然存在,使多元化发展和母语音乐文化教育遭遇了一定的阻力,欧洲音乐差不多成了我们音乐教育学的主要内容。从“五四”前后,欧洲音乐文化在近百年中囯传播所形成的教育体系和音乐观念,使高扬“母语音乐文化”旗帜的远见卓识,在当前中国音乐教育中艰难开拓。在音乐发展的战略意义上,我们应该淡化“中西关系”消除“中西对峙”,我们处于一个多元的世界,多元的世界就需要多元的文化,多元的文化必有多元的音乐,只有多元化才更有利于音乐本性的完美发挥。
第一,原创性:文化是构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作为软实力,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和文明程度是与其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的。今天的文化交流我们始终要保持一份清醒,坚守一块阵地,挖掘本民族文化的底蕴和时代价值,深入基层,深入民众,掲示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之魂。第二,时代性:中国原生态的古老传统音乐,要同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交流,通过与外来音乐形式的架接和融合,以主流文化的姿容,展示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神韵,表现中国文化的丰富形态和深刻智慧,这种融合,不是一味割断和否定传统,而是发展和丰富传统,使之更具有时代感和精神内涵。第三,认可度: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东西方在物质文明方面的差别急剧缩小,同时,西方文化形成的世界中心地位,受到了猛力冲击,中国古老的精神文明,正以浴火再生之势,酝酿着下一个世纪的蓬勃发展,中国同世界文化的音乐交流,已不仅仅是单向从西方吸收,而是逐步渗透和融合其中,可谓:“洋为中用,中为洋用”,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借鉴,达到共荣共兴的音乐文化大格局。第四,大师手笔、不朽之作: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志,有一个时代的音乐,这已为音乐的历史所证实。伟大的抗日战争,不仅表现了宁死不屈的中国人民的坚強意志,也振兴了一个时代的音乐文化,更涌现了一批以聂耳、冼星海、贺绿汀为代表的音乐大师,如《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黄河大合唱》等,这些都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这些大师的不朽之作将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并给后人以警示和教导的积极作用。在伟大的抗日洪流中,许多音乐才子们,他们用音乐作品创作“代替着大众的呐喊”的“新兴音乐”,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爱国情怀。第五,中国音乐的崛起与发展空间:我们希望我们的音乐作品走向世界,但是如果不能走向自己的人民,那么走向世界就是一纸空文。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无论是远古还是现在,音乐文化要“阳春白雪”同时也要雅俗共赏,音乐是民族的音乐,更是民众的音乐,音乐无论是民间的,还是专业的,其艺术价值高低,最终取决于表现人类共同精神世界的深度和艺术接受者产生共鸣的广度,总之,无论音乐是张扬个性也好,娓婉诉述也罢,它都是为大众服务,为时代服务,所以说我们未来音乐的发展空间巨大,需要众多音乐人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从而创作出符合时代特质,有鲜明民族韵味的大美之作,大雅之作。
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是历史的发展潮流,相互尊重、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是中西文化共性和个性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融合具有前瞻性与时代特质,首先从思想内容上中西文化都崇尚积极健康向上和谐的融合的理念,并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呼唤真善美,弘扬法制、自由、和平、友善的良好风尚。在表演形式上,尤其在声乐方面将中国民族独唱和对唱为主的音乐表现形式与国际主流声乐的演唱方法有机的融合起来,从来达到中西合一、相衬相映的艺术效果。在音乐配器方面,科学运用和声、复调等手段,以增强中国民族声乐表演的艺术效果。从二三十年代西方的大型歌舞剧的人物扮相与服饰装点与中国民族戏剧就有许多契合之处;歌剧《图兰朵》大气雄浑,在这一歌剧的音乐中,作者大胆的尝试把中国民族地方小调“茉莉花”融入其中,一个是豪放大气,一个是小家璧玉,一柔一钢,一豪放,一婉约,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使整个作品,更具有欣赏性、民族性、世界性,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没有种族感,没有距离感,只有音乐给人带来的力量和愉悦。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一个中国古老凄美的爱情故事,它表现了一对男女忠贞不渝的爱情传说,和敢于向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作者没有采用中国传统的乐器配器与演奏,而是大胆尝试用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风格,来向听众诉说那中国式的感人的爱情故事,曲中小提琴的凄凄诉说,大提琴的声声相和,情景融合,意味深远。无论是歌剧《图兰朵》还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它们的有机融合都是民族音乐融合的有益偿试,都是世界音乐融合的经典之作,只有将中国音乐文化与世界多元化音乐文化有机融合,这种音乐文化才是健康的,才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完美的,才是人民需要的。
当今时代从地方主义到全家球主义,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中国需要认识世界,这是我囯全社会和音乐界的普遍要求和呼声”“世界也需要认识中国,这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国际地位增强后的历史必然。”21世纪,人类学将从间隔到接融,从陌生到熟悉,从冲突到融合,从干渉到交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1]《聂耳全集》(下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15.
[2]《交汇的视视野——蔡良玉音乐学院研究文集》.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71-73.
[3]费孝通.《社会文化人类学讲演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92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