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寻民族声乐发展的有效路径

时间:2024-05-04

袁 静 (江苏省新沂市柳琴剧团 221400)

探寻民族声乐发展的有效路径

袁静(江苏省新沂市柳琴剧团221400)

民族声乐不仅是我国艺术体系中宝贵的文化资源,而且也是世界音乐体系中的重要一员。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音乐形态发展的日益多元化,面对流行音乐的充斥与西洋美声音乐的冲击,民族声乐该何去何从,应通过哪些途径继续发扬光大,成为我们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简要论述了民族音乐发展的路径,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民族声乐;发展;路径

中华民族音乐是人类历史上起源最早的音乐之一。早在7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用禽骨和陶土制作出骨笛和陶埙这样的吹奏乐器。伏羲时代已有丝弦乐器、古琴和瑟,到了黄帝时代,又出现了音律理论。在当时,我国的民族音乐就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可以说,中华音乐在生命之初,就深深植根在了我们辽阔的土地上,深存于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之中,而且一直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世界音乐体系中,中国民族音乐也是特色鲜明、风格独具的一支。它不仅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以音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独领风骚。

一、民族声乐既要保持民族特性,又要博采众长

中国民族声乐继承和发扬了民歌、说唱、戏曲等传统的演唱风格,又吸收借鉴了西欧美声唱法的优点。当前,民族声乐要想继续发展下去,一方面还是要保留和继承其中宝贵的民族文化基因,即原生态元素,又要继续不断地吸收借鉴外来的文化精髓。具体而言,“原生态民歌”或“原生态唱法”,是民族声乐文化基因的载体,因而,关注、保护原生态民歌并对其进行“提纯复壮”,这不仅对民族声乐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中华文化的整体意义也举足轻重。

如果我们将民族声乐的发展比作金字塔的话,那原生态民歌就是塔基的底座,这个底座奠定了今天民族声乐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民族声乐中所流传的民族民间小调、山歌、说唱等艺术形式,都是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都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情感抒发,有着质朴的语言、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音乐形象,经过一辈又一辈劳动人民不断加工、完善,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首又一首纯朴动人、情感至深、旋律优美的歌曲。如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山西民歌《走西口》,以及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等优秀作品,至今仍广泛流传。

另一方面,还要博采众长,将美声唱法吸收进来,学习外来西洋音乐的发声方法,结合我们民族民歌特色,洋为中用,结合中国语言加以发挥和利用,把我国的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之精华有机地融合起来。民歌中不论是表现大漠孤烟的辽阔壮美,还是吟咏江南的柔美诗意,抑或是对大好河山的歌咏慨叹,都是需要通过唱腔、地域文化、作品时代等多方面的整合来达到最佳演唱效果的。所以,民族声乐要跟上时代发展就应该保持多样性,就要以海纳百川之姿广泛吸收各种音乐形式的精华加以运用与发展,以求更好地传情达意。音乐是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民族声乐的发展应该在不丢掉“本源”、保持自己鲜明艺术特色的前提下追求“借鉴、吸收、整合与创新”,既契合民族民间文化、重视对本民族声乐传统的继承,又积极开拓、广泛借鉴与学习。

二、作品创作要贴近群众,表达时代情怀

改革开放后,文化的形态越来越多元化,民族声乐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民族声乐的研究和创作都出现了瓶颈。随着西风东渐的盛行,不少年轻人对本民族的音乐,不甚了解或者了解得比较轻浅,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而弘扬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再次走进广大群众之中,关键还是靠作品。在当代乐坛各种风格、各种流派都不断发展的多彩环境中,想做出来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音乐,则必须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汲取民族文化的魂魄。在流行音乐充斥大众生活、活跃群众文化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民族声乐、传统艺术的普及。

现在很多民族声乐作品缺乏时代情怀,跟社会老百姓越来越脱节。作曲家的创作都过于关注自我感受,自己内心的风花雪月,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大都是个人情感。虽然个人情感也是艺术创作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但是古今中外伟大的文艺作品,在个人情感和某个故事的表达上,一定具有一个时代的印记和这个时代应该有的大格局大情怀。这也正是我们现在民族音乐创作所缺失的。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既需要下里巴人的通俗与活泼,也离不开阳春白雪的高尚与雅致。过去老一辈音乐家的创作,是从真实的情感出发但寄托于很小的民间音乐作为素材,那时候是因为音乐形式本身的承载力不够,表达不出真正的大情怀,因此流传到今天,会显得后继乏力,不能够引起广大群众的情感共鸣。而当今的民族音乐创作手段很丰富,不管用什么技巧,好听不好听,这都是技术层面的东西,关键是创作的内容要与时俱进,表达出大众的内心需求。这个可能是包括民族声乐在内的整个艺术创作领域都需要面对的一个大课题。民族声乐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门类,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体现,是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的。创作民族音乐,就一定要了解民族音乐,脚踏实地地进行创作。

三、民族声乐的发展要适应数字媒体的普及

以前,很多少数民族歌曲口口相传得以流传下来的,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方式传承,导致不少歌曲不同程度上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尤其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音乐资讯越来越丰富,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都不幸淹没在海量的信息当中。很多作词人、音乐唱作人每年都会到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聚集地采风,但不少民间老艺人演唱的当地民族歌曲,旋律优美动人,可问及周围的年轻人却都说“几乎不唱这类歌了”,无不让人深感遗憾。虽然当前民族音乐在移动互联网的各类曲库中所占比例依然很少,但这正意味着民族音乐借助互联网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民族音乐有其特有的流传性和留存性,其市场化、商业化程度远不如流行音乐,加上大部分曲目的原作者很难考究,导致民族音乐的数字版权保护面临更大的困境。可以说,数字版权保护是促进民族音乐发展的第一步,也是实现其广泛传播的先决条件。随着音乐数字版权保护逐渐加强,相信外界将有更多机会聆听来自民族的好声音。

[1]原泉.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关于新时期我国民族声乐发展道路的思考[D].沈阳师范大学,2015.

[2]石惟正.是分道扬镳,还是殊途同归?——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道路[J].民族音乐,2003(09).

[3]刘明建,解丽.多元整合 和而不同——民族声乐发展的路径选择管见[J].人民音乐,2007(06).

[4]韩丽娜.简述中国民族声乐与流行音乐在多元化发展道路上的共融[J].北方音乐,2016(36).

[5]程晗,项亮.中国民族声乐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3(05).

[6]林利珍.从多元文化角度审视民族声乐的发展[J].长江丛刊,2015(28).

[7]金满喜.关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思考[J].音乐时空,2014(20).

[8]胡东冶.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声乐发展构想——“民族唱法”探析[J].音乐生活,2007(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