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宫胜春 (安徽省泗州戏剧院 233000)
用真情演角色
宫胜春(安徽省泗州戏剧院233000)
本文阐述了戏曲表演重在以情感人,只有用“真”情演角色,塑造出来的人物才能打动观众。
角色塑造;戏曲表演
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指出:“在自己心理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索、色彩、声音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戏曲表演重在以情感人,只有用“真”情演角色,塑造出来的人物才能打动观众。我们只有在充分理解戏曲的艺术价值后,才能感受到戏曲的情感表现是多么重要,准确把握人物特征,真情融入,这就是国粹的精华。
在戏曲表演艺术中,演员能够成功与否,不仅仅是看基本功是否扎实,更关键的是能否准确把握剧中人物的个性,能否以情感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特别是在现代戏的表演中,一个演员要成功的进行一次舞台艺术演绎,不仅要善于挖掘现代生活中的闪光点,在表演中进行恰如其分的艺术升华和运用,更要有能力将生活中获得的知识以及情感体验活化到艺术作品的表演中,从而出神入化的将演示生活的思想感情、艺术语言贯穿于整个舞台作品表演的过程中去。在中国戏曲表演的虚拟化程式化艺术中,一支船桨可代表一条船,一条马鞭可代表一匹马,三五人可代表千军万马,走一圈可代表千里万里,道具、形体表演均可虚拟,唯有情感必须真实。情感的体验是人物表现的灵魂,而只有赋予了角色真实的情感,演员表演出来的人物才能不仅仅只是人物的躯壳,而是角色心灵之魂的自然外化和展现。从而使表演手法情真意切、生动而传神,进而感动观众,给观众留下深深的久久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
布莱希特说过:“一个表演者,两个被表演者”,即指角色和演员自己。而要想表演好角色,首先必须从熟悉剧本开始,泗州戏《板车女孩》是一部讴歌当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抒写小女孩黄凤从六岁开始就对爸爸至亲至孝,充满浓郁地方乡土特色的原创作品。该剧用泗州戏这一地方剧种塑造了一个孝老爱亲、大爱无疆、孝感天地的当代“中国最美孝心少年”的光辉形象。戏曲源于草根,必须接地气,传承传统艺术,接轨现代生活,这个戏就是用真人真事为生活的原型,然后通过艺术的升华提高后创作出来的,用百姓故事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正能量。以生命与人间大孝至爱作主题,写出了黄凤小小年纪,在面对妈妈的改嫁离弃和爸爸由于打工不慎,摔成高位瘫痪的种种家庭不幸和人生磨难时,勇于担当。她不但对爸爸不离不弃,还自制一辆“板车”推着爸爸到处求医问药,鼓励爸爸走出自暴自弃的阴影;一定要把爸爸的病治好,坚定执着的信念,让小黄凤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坚持着用一辆“板车”带领爸爸追梦。
在排演《板车女孩》时,我首先通过阅读剧本熟悉角色,俗话说人物角色是任何作品的灵魂,戏曲也不例外,而一部成功戏曲作品的魅力和角色塑造的体现,最终是要通过演员艺术形象的表演来完成的。演戏就是演人物,多年的艺术实践告诉我,演人物就是演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任何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一个人物要想塑造的生动丰满,出情出戏,表演者必须要首先知道和熟悉自己所扮演的人物角色是个什么人,即作品给人物特定的生活背景、社会环境、矛盾冲突以及人物在当时社会和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身份、地位、年龄、职业等,再用心体会人物的性格、情感和思想脉络,只有用心灵和情感准确的捕捉到人物角色的灵魂,把自己“化”入到人物角色中去,与人物一起体验感知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即角色的情感体验,只有如此,才能把人物心底的“情” 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也才能把舞台上的人物塑造的鲜活完美,令观众感动。
通过反复阅读剧本和不断地研究琢磨熟悉体验角色,我开始真正理解、感知和体验黄凤父亲这个人物——他不是生来残疾,是半路残疾的。那他以前就是个健康的人,肯定也是个对家庭有责任感的人,更是个疼妻爱女的人;因为他外出打工也是为了家庭的生活能够宽裕、美满幸福和过得更好一些。由于不慎摔成了瘫痪,结果让家庭陡然陷入不幸。妻子感到生活无望,不堪重负,离他而去。结果一切生活都靠女儿来照顾,女儿小小年纪不应该承受这样的家庭重负。所以他总觉得很对不起女儿,曾多次想死,但由于瘫痪,又死不成。特别是女儿发现他的想法后,哭着劝爸爸:“爸爸,你不能死,只要爸爸活着,我就有一个家!”
大千世界,千人千面。戏曲要表现人生的丰富多彩,人性的千姿百态,就离不开对人物性格的表演刻画。俗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人的性格多种多样,有坚强也有懦弱,就是在同一个人的性格里,既会有坚强的成分,也会有懦弱的可能,两者还往往在一定的情况下可能互相转化。该剧中黄凤的父亲正是这两种性格的兼有者,他的懦弱,表现在常常对自身瘫痪的消极和对女儿的歉意上;而他的坚强又常常表现在他拖着瘫痪的身子却坚强的辅导女儿学习,以及在女儿的鼓励下对看好自己的疾病总是心怀无限希望上。荀慧生先生说过:不能轻看戏词上的片言只字,往往一两个字关乎着整个剧情,关乎着人物性格,所以用的时候定要审慎,有些不同的念法,必须经过反复推敲。这个对人物以及表演反复推敲的过程,实际上正是从文学意义入手,对人物的生存环境及其个性心理做深入的体察,从而使表演手法情真意切、生动而传神。
通过对人物性格进行体察和体验,引领着我对人物心理活动的详细而深入的理解,这种理解使我在表现人物时更加有血有肉、鲜活生动、内蕴丰富。如:在该剧刚开始时,有一段展现女儿在冰天雪地里跋山涉水、上坡下坡、艰难拉车的情景,其间女儿不慎跌倒时。父亲急切地高呼:“女儿,你没事吧!”我在念这句道白时,有意念出“没事”二字后停顿住吸气,然后再高声送出一个“吧”字!这里的“潜台词”是:一、女儿在冰天雪地里,泥湿路滑一摔倒,会怎么样?二、马上联想起自己就是不慎摔成瘫痪的,如果女儿万一再摔坏啦,今后的日子还怎么过!三、就怕她摔得怎么样,很后怕!深深表现出父亲对女儿超出一般常人的担心和关心,从而使角色心理情感更加深刻丰满。
俗话说得好:“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表演其实就是经历一个刻骨铭心的自我磨砺过程。首先来自于对既有表演套路的反复训练、深刻体会及娴熟地把握,把对人物的理解高度融化到肢体语汇之中。在《板车女孩》这个戏里,板车是一个贯穿全剧的重要道具,跋山涉水、泥泞路滑,这些都需要人与板车的协调配合,从而给人以逼真的视觉舞台效果和美感,并通过板车的把握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挣扎和心路历程。特别是在盛夏时节,我穿着厚重的棉大衣,利用戏曲中矮子圆场步、蹉步、蹲步掌控着板车进行表演,全力做到人与车协调配合,给人以逼真的视觉效果。为了把推车蹲步练好,我每天都带着车子练好几个小时,双腿膝盖都练得酸疼肿胀,终于使板车与自己融为一体,形成一个表演的整体。蹲着虚步身体后仰推车行进,从而给观众造成了是躺在板车上的逼真效果,并随着剧情情景的不断推进,在行进中再做好唱、念表演。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舞台上美轮美奂的表演,终于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戏无技不惊人,戏无情不感人”,每一个戏曲表演家为了使自己能够在舞台上表演到位,准确的抓住人物特征,栩栩如生的表演出来,牵着台下每一位观众的心,以情动情来打动观众。可以说,戏曲表演中,情感的突出,是体现戏曲“灵魂”的重要办法,也是表现戏曲美感的重要办法。而戏曲艺术的魅力与美感更是取决于演唱的情感表现,中国戏曲被称为“剧诗”,戏曲唱词的诗情画意之美,主要表现在演员真情演绎的唱腔唱词上。在舞台上演唱时,要把注意力和兴趣投放到表演过程中去,“感动别人”是表演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效果,“感动自己”是演员表演时的心灵投入,是演员在艺术创造时所需要的内心感染力和情感爆发力的自我修养素质的能否真情表露的充分体现。舞台上演员声情并茂的表演和演唱是赋予欣赏者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是演唱表现最佳效果的体现,也是演唱审美的最高境界。在泗州戏《板车女孩》中,有一段表现女儿给爸爸边按摩边背唐诗的情景。当女儿背:“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四车轮(帮腔)“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时,爸爸突然感情爆发的喊出:“女儿,我的好女儿呀!”开始一段声情并茂的连板起唱:
心如刀绞哭又笑,
哭的是自己不幸命也孬。
笑的是命孬还有女儿孝,
至亲至孝爱缠绕……
情发欲言,言出心声。泗州戏原名拉魂腔,顾名思义,在表演演唱泗州戏时,要用真情演角色,即要唱出人物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的心灵呐喊。只有这样,才能唱出人物角色之真情,也才能拉住观众之真魂。我依据自己对角色真实充沛的内心体验,结合泗州戏唱腔设计极端讲究情感抒发的细腻性和节奏性,从而精心设计了这段唱词的演唱方式。正所谓此时人物的情感爆发点是最为激烈和几欲燃化的时刻,也是角色人物富于内心世界情与理最张扬的时刻,此时我彻底融入在角色的情感世界里,从第一句连板起直唱到“至亲至孝”前面一个顿句的停止,是连板起的拖腔,然后音乐戛然而止。一鼓键“哒”,唱腔进板,我接唱“爱缠绕”这三个字,唱腔冲上去。我唱到这一句时,是腔由情生,情绪冲上去,一个内心世界的呐喊迸发出来,这也是我为一个孩子小小年纪对父亲这样至亲至孝的行为所感动的赞扬和咏叹!同时也唱出一个瘫痪父亲对小小年纪就没日没夜侍候自己的女儿的感慨感激之情!紧接着唱出: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宝,
我却是害得女儿受煎熬。
女儿她也是我的公主和骄傲,
多么希望女儿能像朵花儿开心的笑,
多么希望她能快乐成长步步高……
作曲有意把泗州戏高昂的一个扬腔设计在这里,每当我演唱到这里时都让整个舞台产生出令人荡气回肠的感受,从而令观众连连喝彩!因为这里浓墨重彩的宣泄释放出了一个瘫痪父亲对女儿最真挚的爱的愿望!虽然现实是残酷的,但作为一个父亲他从内心深处更希望女儿能幸福!越是做不到,心里越煎熬,希望越是更加的在压抑之后爆发出来。戏从心上起,满台都动情,这里整个情感的审美过程经典的体现出了戏曲“委屈尽情”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魅力。
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通过泗州戏《板车女孩》的演出,使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与时俱进,用真情演角色,才能表演好人民大众。以人民为中心,用我们真正的文化自觉和自信,讴歌和塑造出让我们这个时代和人民都满意的艺术形象,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神圣的使命,立足于本土文化,发扬本土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戏剧和地方戏曲得以保护传承和发展,也才能使泗州戏这朵开在民族戏曲百花园中、充满泥土芳香的民间奇葩,在淮河岸边这方水土上茁壮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