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 超 (河北经贸大学 050061;安阳工学院 455000)
网络新闻叙事结构发展新走向探析
王超(河北经贸大学050061;安阳工学院455000)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革命席卷世界,美国加州大学的卡斯特(Manuel Castells)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中认为,“新信息技术则以闪电般的速度席卷全球,展现了这场技术革命的特性:以信息技术革命所生产的技术立即运用到技术本身的发展上,通过信息技术连接整个世界。”1这次革命不仅大幅度地改变了媒体的形态,也改变了人类接触新闻的方式,使用网络媒体看新闻成为主流。网络媒体上的叙事功能已经被人认可,“互联网时代的超媒体主页也许都是人类认同的最佳隐喻和认同建构的实用手段,无限多的情节和阐释总量在建构中同时开放着。个人主页尽管是多媒体和多线程的,但仍是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具有叙事特征。2”但是网络媒体已经从技术上为新闻带来许多新功能,如超文本、个人化、即时性、跨媒体、互动性等,成为有别于传统媒体的特质。这些新功能也在新闻叙事结构上发挥着新效果。网络极大地改变了新闻使用者接收文件或信息的方式,以一种非连续性串成的文本,既可以在同一文本内连接,也可以拓展到对其他文本之间的连接,把新闻叙事从传统以中心的、边际的、阶层的与线性的观念系统中解放出来,而以多线性的、超链接、节点与网络的方式取而代之。
网络媒体打破了传统线性文本的限制,让节点与节点之间有循序关系的单一路径之外,也可以有并列关系、层进关系、时间关系或因果关系等其他选择,进而组合出多种情节结构来,为说故事者提供了建构多元情节与路径的工具。网络媒体的新特性为新闻叙事的情节结构带来了多种组织方式,让情节之间的发展更具多元化。多种多样的情节结构中,最能够吸引受众阅读的新闻叙事结构是关注时间轴的走向以掌握情节发展的结构。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以时间为主的结构布局,可以分为四种情节结构,其具体结构的内涵与特色如下所述:
所谓主轴与分支状指的是由故事的主要人物或主轴事件作为叙事轴,在时间进行中依序往前推进,但过程中可提供周边分支事件的插曲细节,提供了向外延伸的机会,让故事的面向更精彩。该文本发展的方向仍有线性的时间顺序,读者被允许偶尔到路旁做短暂的漫游,并可在分支中双向来回,不过仍然要回到主叙事轴才能再往前发展。
主轴与分支状结构是最接近原来线性文本的结构,就主情节之间的关系看来,也是情节一个接着一个地随时间轴向前发展。但不同的是,主轴与分支状结构可以从单一主叙事轴的结构再赋予一些旁支发展,进而区分出主轴与分枝事件,可让不同新闻阅读者依自身的阅读目的做短暂地漫游探索。如果新闻阅读者有充裕的时间、想多了解背景时就可再进入周边分支情节,获取更多背景细节信息;如果新闻阅读者时间有限,就直接进入主叙事轴中浏览主要情节即可。
这种结构好像参观博物馆的陈设,先有一条依时间顺序安排的主参观线,并在主参观线过程中穿插相关事件背景或说明等。而网络新闻所使用的超文本结构,最多的正是这种主轴与分支状结构,其用法主要在将消息来源或专有名词设定为节点,以提供路径向外延伸,让新闻阅读者拥有获取更多相关背景信息的机会。
在使用主轴与分支状结构时,节点的设定仍应以情节作为最下的区块单位,这样才不会将故事过于碎片化,而且也要能积极辨认出在时间轴推进之下,有哪些不同层次的情节出现、彼此的主从关系如何等。可利用主轴与分支状结构将新闻中主要与补充情节分开,有助于把新闻分层次处理,但这种新结构将挑战记者需事先判断哪些事件为必经的主轴、哪些为可选择的旁支,为过去行之已久的新闻价值判断带来不同见解,进而可能造成新闻叙事的内容改变。
流程图结构指的是情节根据时间行进过程中,会因遇到关卡或困境而形成不同阶段,然后在该关卡或困境中,提供不同的路径选择,以能顺利解决问题、克服难关后往下一个阶段前进。
这种结构应用到新闻叙事中,尤其适合处理新闻争议与立场关系的情节。流程图中所遇到的这些关卡或困境,可以比做新闻叙事中的争议事件。由于新闻阅读者每一次的阅读都可选择不同的路径,只是这些选择还是有限,但却可形成回应争议的不同立场,新闻叙事者就可在过程中让不同立场的说法分立,以提供新闻阅读者选项的方式经历争议而连成整串自身经历的故事。
流程图情节结构可以提供有效的选择控管,因为关卡或困境的情节可以汇流,限制了分支的扩散,于是一方面情节在时间轴下往前推进,另一方面新闻阅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路径到达该情节,经历时空兼具的故事发展。这种叙事结构的例子,最常见的就是文学中屠龙旅程的故事,主角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选择了取得魔力协助的途径。
流程图结构比较适用于平衡报道,以尽量把各方的立场在此新闻叙事中展现以供新闻阅读者自行抉择与判断,从而对该新闻中不同的立场有较全面地理解。然而这种结构也需要记者积极辨识立场的差异,以形成不同的路径,没有中间或模糊地带,对新闻工作在采访消息来源的难度上也提高许多,并非每一个消息来源都愿意在访问过程中表明立场,有时也常用迂回手法来回避选择立场的争议问题。
轨道变换状指的是以不同人物观点为主轴,在每一条不同人物所占据的水平线中,随着时间轴的前进发展进入不同情节,水平线之间彼此也有交汇时刻,意味着不同人物的交流与互动。而在垂直面上,则代表同一类型的情节可有不同的人物观点选择,提供中途变换路径的可能。所以这种结构适合处理新闻中不同人物观点的情节。
传统叙事大多局限于单一叙述者的位置说故事,该叙述者就只能先说完A人物的观点后,才能再说B人物的观点,总是受到先说谁后说谁的困扰,以在情节中整合出一致的观点并形成具有连贯性的文章。在轨道变换状结构中就可以去除这种困扰,能在同一情节层次中提供不同人物观点的选择路径。运用到新闻叙事中,我们认为应可用不同消息来源的观点予以比拟不同的轨道,使其能在不同消息来源的交锋处还可跳至不同轨道中,由此比较不同消息来源观点对情节的阐述。
这种结构下消息来源的谈话脉络不容易被记者片段剪裁、或被安插到不同的段落中,有助于较完整呈现消息来源的观点,并且又可以比较其他消息来源之间的差异。对记者而言,需要尽量掌握消息来源的主要论点与情节进展,更好的话也要适时创造与其他消息来源间的观点交汇,这样才能提供不同的轨道以供转换。然而,这对记者采访带来挑战,许多采访到的内容都是从非结构化的访问情境中而来,本身没有系统和概念地谈论主题观点。或者众多消息来源之间也不一定有对话或交汇,其既有的活动反而受到新结构的表意功能所累。
树枝状结构指的是有一个明确开始点,随着时间向前推进,在每一个情节向下延伸出更多情节,再往下区分出更细的情节,分岔点成指数型增加,从而产生许多不同结局的故事。在新闻叙事中可以应用于同一主题却走向不同方向发展的情节中,适合处理新闻中多元结局关系的情节。
树枝状结构虽然可以提供平行情节的选择,但太多的决定点也很快导致无法控制的复杂性,讲故事者需事先安排好每个不同分支的路径,但仍然容易引导读者陷入无效率与被细节环绕的故事中。在网络新闻中容易被滥用,因为每一种选择不可能等值,充其量是每个人爱好不同,况且需要读者不断做出选择才能继续往下看故事,增加了很多干扰,抓不住故事索要传达的主轴,反而损害了故事的艺术整体性。
因此,树枝状结构将带给读者更多互动的经验,但也会因选择太多而迷失叙事主轴,造成无法控制的复杂性,也走向不同的结局。这种超文本结构挑战了传统只有一种结局的故事,它彰显情节之间多重的关系,并以此建构出多元结局。
总之,过去在传统媒体中,新闻叙事仅能以线性的、循序的、单一的结构呈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倒金字塔结构,只呈现一种固定的时态组合,抹除或不尝试其他的情节间的关系。但在网络媒体的超文本环境中,应可带来更多不同的情节组织方式,以处理更多关系的情节,进而让新故事或表达有被接触点击的机会,但同时也对新闻采访与编写带来更多新的挑战。
本文中所列出的这四种结构,不过是四种基本的原型,具体到新闻叙事中又可将不同的结构搭配、混用,开发出更多种类型,突破传统媒体新闻叙事结构,让叙事结构、新闻情节关系更多元。
注释:
1.卡斯特,夏铸九,王志弘等译.网络社会的崛起[M].社会科技文献出版社,2001:38.
2.[荷]约斯·德·穆尔.《从叙事到超媒体的同一性》.学术月刊,2006,38(5):29-36.
[1]王贞子,刘志强.技术演进中的媒体叙事发展[J].电影艺术,2005(03).
[2]莱恩.电脑时代的叙事学:计算机,隐喻和叙事[C].赫尔曼主编,马海良译.新叙事学[C].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美]詹姆斯·费伦,彼得·拉比诺维茨,译者:申丹(新叙事理论译/未名译库).当代叙事理论指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蔡松立.试析网络多媒体艺术中的个人叙事现象[J].电影评介,2006(17).
[5]Landow:the Convergence Critical Theory andTechnology[M]. Baltimore & Lond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2/199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