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周 莹 王雪凝 (西藏大学 文学院 850000)
西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推广和普及的现状与对策
周 莹 王雪凝 (西藏大学 文学院 850000)
西藏自治区的语言环境以藏语为主,其普通话推广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和特殊性,西藏地区的推普工作获得了从国家、自治区到地级市等各个层面的政策法规的支持。学校是推普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主要场所,除此之外,普通居民的日常社会交往也构成了学习普通话的场合。目前西藏地区各个方面的推普工作虽有较好的成效,但阶段性问题仍存在不少,针对不同领域进行现状调查并提出相应建议很有必要。
西藏;普通话;对策;法规
本文为西藏自治区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专题重点课题(项目号:YK-2014-002)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法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以下简称推普)也日益受到重视,成为目前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并在全国各地都有相应的工作展开。国家通用语言包括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其中普通话是听和说的主要内容,本文侧重研究普通话在西藏地区的推广和普及。
西藏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调查和研究在西藏地区的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和普及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这方面的调查研究还相对滞后。学校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基地,因此学校成为了推普工作的前沿阵地和主要场所。本文试以西藏地区的学校为中心,分析目前西藏地区普通话推广和普及的现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第五款:“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宪法》明确地从法律意义上确定了普通话推广的规范化和标准化。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使用、管理和监督。
2005年6月,自治区国家语委、自治区教育厅下发了《关于成立我区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和培训测试站的通知》,明确了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拉萨师范学校三个普通话培训测试站。2006年3月,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区学校普通话推广工作的意见》,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推普工作点明了规范化的道路。2007年4月,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区普通话培训和测试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普通话培训和测试。2008年5月5日,发文部署了西藏自治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创建工作。2009年6月,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区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通知》,启动了西藏自治区城市语言文字达标评估的工作。在法律法规之外,自治区的各个部门还就推普工作开展了一些活动,并取得良好成效。
西藏地区推普工作在其进行的十年间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西藏地区幅员广阔,使用藏语的人数也较多,因此在区内普通话与藏语并存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在这个前提下,使用普通话的人口在不断上升,使用普通话的情景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其中尤以学校为主要阵地。
从全区范围来看,推普工作有着明显的成效,但推普的不足和缺陷仍存在且不容忽视。首先,推普工作在城区和农牧区的差距仍比较明显,城区居民的普通话水平平均高于农牧区居民。其次,在不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群中,存在着普通话的发音不准或者个别词义不能准确理解的现象。总体来说,西藏地区人民的普通话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推普工作还需要持续加大力度。
(一)西藏地区中小学的推普工作现状
和平解放后,西藏地区逐步建立起了现代化的教育体系,教育事业在不断的探索推进中发展迅速,其中藏汉双语教育一直是探索的重点,而中小学是藏汉教育的起点与重中之重。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中央陆续召开了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西藏地区的汉语教育也随之步入正轨。21世纪以来,西藏自治区的小学数量超过了800所,其中实行汉语教学或双语教学的有95%以上,初级中学与普通高中的数量达到了100所以上,其中实行汉语教学或双语教学的有98%以上。可见,在全区范围内的中小学学校中,普通话教学已形成基本覆盖。区内的中小学学校实行藏汉双语教学的情况最为多见,在实践与探索中主要形成了两大类模式(西藏地区还有少数区外生源区内就学的学校,这些学校几乎都采用全汉语教学,不在本文调查的双语教育模式之内)。一类模式是以藏文教学为主,同时加设一门汉文课,也称“藏单模式”,主要实行区域是农牧区;二类模式是以汉文教学为主加设一门藏文课,也称“藏加模式”,主要实行区域是城区。
在普通话教学中,主要传授者是教师,因此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是推普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注重点。在西藏地区中小学的教师中,汉语教学群体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但具有普遍较高的普通话水平。以拉萨市为例,在2013年发表的一篇调查报告中显示,“藏族教师占绝大多数,占到样本总数的77.9%;汉族教师仅占总调查人数的20.8%,其中还有一名土家族教师。”1从样本数据的分析中还可以发现,汉族教师或者毕业于内地高校的教师基本集中在城区学校,农牧区的教师绝大多数为藏族教师。在对中小学教师能力的考察中,普通话应用考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课堂上,汉语背景教师的课堂语言基本全是普通话,而藏语背景教师在课堂管理和讲解难点的时候常常使用藏语,使用普通话的时间不到课堂时间的30%。2教学过程中,语言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涉及到语言环境的构成(对于低龄段的学生来讲,还会因其有无意识的模仿行为而对其造成更为深刻的影响)。在2013年发表的一篇针对拉萨市6所中小学双语教师的培训调查中显示,只有极少数的教师对“汉语交流能力训练”表示“不需要”。1可见,普通话的训练在双语教师所接受的培训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教学过程中,学习方面的真正主导是学生本人,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师水平的施展等等因素都是为学生学习提供辅助的,而要让学习落到实处,学生群体才是根本。中小学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机械重复最容易学习和掌握的,能够较为准确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但要实际操作普通话就存在一定困难。中学生对于普通话的掌握情况普遍好于小学生,这是因为普通话是需要靠听说训练来实现提高的,而中学生对普通话学习的时间要长于小学生。中小学学生的语言环境还是以藏语为主,他们的普通话使用时间和环境实际上是以课堂为主。对大部分学生来讲,在普通话方面的学习还是颇有成效,能应付日常交流。
(二)西藏地区高校的推普工作现状
西藏高校是向西藏地区各个行业输送高水平人才的基地,因此当然也就是西藏地区推广普通话的工作重点。
高校教师一般对普通话的掌握和运用都有较高的水平,除个别具有民族特色的学科(例如藏语言文学、藏医药的相关学科)的授课教师会在课堂上因需要使用藏语之外,大多数的学科均使用汉语教授。西藏地区最早设立普通话测试站的便是西藏大学与拉萨师范专科学校,因此高校教师是最早一批接触和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群。同时,相比中小学来讲,高校与内地有着更多交流,高校中汉语背景教师的比例也远远高于中小学,以西藏大学为例,校内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中藏语背景教师与汉语背景教师的比例大致为5:5。
在师范类高校或设置有师范专业的高校中,一般都会设置相应的普通话课程,如西藏大学文学院的师范专业,会开设《普通话教程》和《教师口语》的课程。但是课程的设计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首先,师资力量存在不足,一个老师对应七十甚至八十个学生。其次,设置普通话的专业覆盖面小,大多数高校仅在师范类专业、播音类专业等专业中开设。另外,普通话课程的课时也显不足,与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长期性不相匹配。最后,普通话是一门需要听力训练的课程,多媒体教室的配备尚显不足。西藏地区高校的普通话课程并没有针对不同普通话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是一个问题所在。高校课程更侧重普通话学习中的语音知识和理论知识,实践和使用的环节相对较少,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基础较弱的学生。
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采用普通话交流的意识要强于中小学生,他们已对普通话有了基本的掌握,因此在进一步的学习中他们更多是有明确目标的带有“功利性”的学习,而这种目标性集中体现在他们对于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考试的需求上。与中小学相比,高校中的学生来自各个地区和各个民族,虽然仍是以藏族学生为主,但是与同学的日常交流更多情况下是使用普通话。以西藏大学为例,校内藏族学生的比例约为60%,不同民族的同学之间交流是以普通话为主的;校内的藏族学生来自不同方言区,相互交流时候也是以普通话为主要方式。因此,高校具有较好的普通话学习环境。
以上情况是针对西藏本地高校的现状调查,位于陕西咸阳的西藏民族大学的推普工作现状则有所不同。因为地理位置处于内地,西藏民族大学的内地生源更多,汉语背景的教师也占大多数,因此其情况与内地其他方言区的推普情况相类似。
总体来说,普通话在高校的推广情况要好于中小学。
(三)西藏地区居民中的推普工作现状
社会交往中的普通话习得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随着与内地交流的日益加强,西藏地区的居民们都逐渐认识到了普通话的重要性。城区居民因为与使用普通话的人群接触较多,因此大多数都能听懂一些普通话,相当一部分人能够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这些人群的构成主要是干部职工和商贸人员。农牧区居民虽然普通话水平比较低,但是他们都明确表示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够藏汉兼通,学会普通话。
西藏自治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是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的,虽然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起步很晚,但是工作步伐很快,到2015年底,全区已有86036多名教师、大学生、公务员和窗口服务人员等拿到了普通话等级证书。
在有学生的家庭中,家庭中的普通话使用会对学生的普通话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内地藏族班的学生和藏汉通婚家庭的学生有更大的学习普通话的优势。内地藏族班的学生在学校接触到的教师基本属于汉语背景,在社会交往中也接触普通话更多,因此从客观上增加了他们使用普通话的频率。藏汉通婚的家庭中,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的比例要大于使用藏语。
(一)加强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和实施力度
在看到推普工作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之外,我们也应注意到推普工作仍面临着的许多困难和挑战,应该认真总结推普工作过程中的已有经验,扎实落实党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
要继续健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机构,发挥各地语委的积极作用,为普通话测试站的工作提供便利。要坚持做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得推普工作能够深入到居民之中。要加强对各单位推普工作的监督,尤其是对作为推普前沿阵地的学校,必须将学校的推普工作成效列为考核学校教育水平的指标之一。在城区推普工作取得良好成绩的情况下,应逐渐把工作重心向农牧区和教育水平较落后的村镇发展。推普工作中应该重视藏语的特殊地位。
(二)中小学要夯实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
要注重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教师的普通话培训应形成规范,要把短期的个体培训和长期的培养计划结合起来,使得参与普通话培训成为中小学教师工作的一个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高自身使用标准普通话的意识,除积极参与培训之外,也可在平时教学中允许学生对自身的普通话进行点评,通过双向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并及时作出修改。
从具体的课堂教学来说,小学的语文教师或普通话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好标准的范读,也要注重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于普通话朗读的兴趣和热情。中学阶段则应更加注重普通话的规范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针对学生读不准的字音进行专项训练,同时可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督促提高其普通话水平。
对学生,更需要强调的是引导其有自主意识地建立良好的语言环境。可定期举行普通话竞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动力;设立相关的普通话趣味课程,比如绕口令的学习,让学生充分领略到普通话的魅力,从而更有兴趣学习。
(三)高校要坚守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阵地
高校致力于培养较高水平的普通话人才,具有更为专业和灵活的教学安排。
首先,高校需大力推进教学观念的转变。要将普通话课程的重心从单纯的基础知识培养转移到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双重心上,此外针对大学生还应加强测试技能的培养。针对学生群体语言背景和语言要求的不同,应设置分层化教学。
其次,高校应加强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为中小学的教育事业开辟阵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将教学内容丰富化、系统化、便利化,课程的实施可参考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七化”建设3,要充分考虑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中注重实际演练和运用。
(四)普通居民要营造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氛围
首先要明确对于普通居民不能通过强制学习等途径宣传普通话。可以考虑通过趣味活动、有奖问答等社区性质的娱乐活动来提高居民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可通过孩子逆向教导父母普通话,使学习教育的影响扩大化,开展“我教父母普通话”活动。各社区应重视普通话推广的工作,将推普纳入日常工作计划中。学校可与社区联合开展活动,向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宣传普通话学习的重要性,为学生学习普通话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要注重社区内各商户的普通话使用情况的调查和监督,让普通话深入到居民的生活之中,努力让人人都能有使用普通话的场合。
西藏地区的推普工作扎实推进,离不开各界人士的努力和付出。在这其中,学校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因此学校的推普工作也获得了最大的成效,社会各界也都积极响应国家、自治区的相关文件,可以说西藏地区的推普工作随着西藏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有了跨越式的进步。在这过程中,成就喜人固然是好,但更重要的是对其中体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对面临的困难进行有效的克服,这就需要语言文字工作人员能够正视现实,归纳经验,在以各级各类学校为推普重地的前提下,继续扩大推普工作的范围,同时也要注重推普工作的质量。
注释:
1.孙新格.藏汉双语教师培训实效性调查研究——以西藏拉萨地区双语教师培训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1):111-116.
2.数据来源:许文俊.藏汉双语教学现状研究——以拉萨市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 2013.
3.李锦煜,张俊宗.论民族聚居区高校藏汉双语“分类并进”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3(32):131-132.
周莹,现为西藏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