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苔丝》人物悲剧成因解析

时间:2024-05-04

李 霞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 430033)

《苔丝》人物悲剧成因解析

李 霞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 430033)

由哈代的原著《德伯家的苔丝》改编的影片《苔丝》1979年一经公映就征服了无数影评者与影迷成为经典。一举获得奥斯卡、金球奖等多项大奖。本文简要分析了《苔丝》主人公苔丝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时代背景,解析主人翁苔丝命运的悲剧成因。

苔丝;悲剧成因;社会政治;经济时代背景

2013年武汉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课题编号:2013035

世界电影史一定会为法国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留一席之地,他创作了很多流传影史的经典,其中1979年根据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改编的影片《苔丝》,获奖无数。获得第53届奥斯卡金像奖; 两项金球奖和美国影评学会最佳导演奖,第38届金球奖最佳新星(女)、最佳外国电影;第35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摄影……原著精彩、导演天才、演员出色使电影《苔丝》成为不二的经典。

这部电影为何令人如此垂青呢?原著作者哈代认为大自然同样具有磁场和灵性,“威塞克斯”的景色自它有苍凉、昏暗、空旷的神秘色彩。电影继承了原著的精神内涵——悲凉而深刻;重新提炼了人物关系突出了主题。影片以黑色基调为主营造了压抑、苦痛的绝望情绪,引起了人们灵魂情感深处的共鸣,暗示了主人公苔丝多舛的悲剧命运。影片弥漫着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对苔丝宿命的无奈之情。我们试着从《苔丝》主人翁所处的时代政治、经背景来分析苔丝人物悲剧成因解析。

一、电影苔丝形象所处的时代背景

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崛起,英国的经济独占全球70%份额。资本主义已悄然在农村萌芽,影片中《苔丝》所处的正是英国资本主义维多利亚时代全盛时代。工业文明的入侵颠覆了农村固有的生产方式。新式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让濒临破产边缘的个体农民生存状况更加糟糕。少数农业资本家如亚雷少爷、克里克老爷们占有着农村的土地、农场、牧场和大牛奶厂。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农民因贫穷不得不沦为雇佣劳力。

电影《苔丝》呈现出19世纪中期维多利亚繁荣盛世时乡村的独特美感,导演波兰斯基以高超的技巧、独特的影像风格拍摄了穿梭于城市之间的火车,秋收时节农场机器夜以继日的脱粒情景,影片直观地呈现了苔丝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波兰斯基在影片中以流畅、娴熟的镜头语言展现出资本主义蒸汽机时代城市风貌,并借时代背景来烘托人物形象:底层小人物虽努力挣扎却始终无力逃脱命运的安排。

二、苔丝命运的悲剧解析

1.时间的往复、季节的更迭暗示了苔丝悲剧的宿命

故事中的时间循环与人物的命运变化巧合。《苔丝》主人公在循环的时间中改变着人生轨迹,是阴差阳错还是命运的安排?影片和原著中巧妙地以四季为轮回为叙事的时间线索。春夏秋冬对应着苔丝的生活从生机盎然的暖色调过渡到冰冷绝望的冷色调。

影片缘起在第一年的春天(跳舞),苔丝“头上扎着一根红带子,在一片白色的队伍里……”暖色调的红带子表达了苔丝热爱生活,憧憬着美好未来的浪漫情怀。“一片白色的队伍里”暗喻苔丝的年轻纯洁,白璧无瑕。

秋天(被亚雷玷污,陷淖沾泥)循环,“秋天的纯瑞脊,空气中弥漫着夜雾,好似一张张雾气织成的网罗,变成了树木中间一片一片的纱幕了”。夜雾暗喻苔丝未来的生活虚幻、很不明朗;雾网预示苔丝未来的生活没有依靠,受制于亚雷的金钱之网。

第二年的夏天(生下亚雷的孩子)

秋天(在奶牛场与安吉尔恋爱)哈代写到,“旺盛的夏季时光,草木孕育繁殖的嘶嘶声,汁液都喷涌得几乎听得到声音,此情此景,就是最飘忽轻渺的恋爱,也莫不不变成缠绵热烈的深情”。影片情景交融,描写陷入热恋的苔丝和安吉尔。

冬(结婚被抛弃)

第三年的冬(迫于生计屈尊于亚雷),电影的镜头中“冬天农舍非常荒凉。目之所及不见一棵树,此时,草色萧条”。“整丛的灌木或者大树,都似一幅触目惊心的素描,白色的线条挣扎在惨淡的灰色天空之上”。

第四年春4、5月(杀死亚雷,苔丝被捕)。

苔丝的故事源于春天,也结束于春天。

2.苔丝的悲剧命运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电影《苔丝》从内容和叙事上来看基本上忠实于小说原著,以苔丝与两个具有典型性格特征男人的爱情角度开始了故事。人物的镜头描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亚雷个性自私、放荡,哈代描写道:“他眼睛滴溜溜转”,“脸上的曲线表现一团色欲之气”。当苔丝迫于生计重新回到亚雷身边时他说:“你记住了,我的夫人,从前你没逃出我的手心,这回你还是逃不出我的手心。你只要作太太,你就得作我的太太!”表现了他的绝对占有欲。日常生活里,亚雷俨然就是一个花花公子,他放纵享乐,欺世盗名。

安吉尔貌似开明,具备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想,他厌倦了繁华的城市,渴望精神的自由。挑战陈旧的社会习俗和等级财富观念。身为中产阶级的他和农场的工人一起劳作,投身于农村艰苦劳动中,他欣赏苔丝纯沽、淳朴、善良的个性,认为她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他不顾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追求真挚纯洁爱情,与苔丝结为夫妇。表明他向世俗礼教斗争的决心和勇气。然而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文化传播中的知识分子,[2]思想上仍然遵循着陈腐的社会习俗和道德偏见,并左右着他的价值观与道德标准。如果他信奉的价值观与现实生活与发生矛盾时,他的所谓进步与开明都会化为浮云。

影片中的苔丝的美德无处不在,她外在勤劳善良、聪明美丽;内在坚韧,执着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美德一、尽管命运多舛,她贪图奢靡享受,对待爱情忠诚、没有虚荣心。宁愿为所爱的人去做他需要的一切。遭到丈夫无情的抛弃后,她把责任归咎到自己头上,依然深深地爱并袒护着丈夫。美德二、勤劳善良。为了照顾家人,她屈辱地两次失身、受制于亚雷,历经磨难。苔丝勤劳、善良、勇敢的品质被艰苦的环境映衬得闪闪发光。

波兰斯基在电影中很好地把握住了苔丝、安吉尔和亚雷三个主要角色。亚雷和安吉尔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势力,它们共同作用,生生将美丽、纯洁、善良的苔丝推向万劫不复深渊。亚雷是“金钱之魔”,牢牢的控制了勤劳、善良但处于贫困之中的苔丝;安吉尔是“道德之魔”,在当时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下,以道德之名,生生埋葬了苔丝期待的幸福生活,亚雷和安吉尔制造了苔丝的悲剧。在肉体上和精神上,代表两种不同势力的亚雷和安吉尔合力绞杀了苔丝。

[1]E.J.Hobsbawm. Labouring Men: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Labour[M] .London: Weidenfeld and Nicolson,1964.

[2]林文娟.从电影《苔丝》看原著主要人物的身份重构[J].电影文学,2012(22).

李霞(1974.11-),女,湖南汨罗,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国文学、英语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特点与思辨能力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