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湖南省高校美术教育对本土非物质美术文化的传承研究

时间:2024-05-04

陈仕姣 方 明(通讯作者) (南华大学 421000)

湖南省高校美术教育对本土非物质美术文化的传承研究

陈仕姣 方 明(通讯作者) (南华大学 421000)

在部分非物质文化慢慢失传和消失的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教育,大学作为非物质文化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担负起重要的责任。本文以湖南省高校及湖南本土美术文化为例,研究湖南省高校美术教育对本土非物质文化的意义,分析本土非物质美术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传承对策。

高校美术教育;本土非物质美术文化;传承研究

一、湖南省高校美术教育与本土非物质美术文化相关概念及现状

湖南省目前有120多所高校,其中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美术类专业,包括绘画,雕塑、书法、艺术设计,动画等。其中绘画包括油画、国画、版画、壁画等,艺术设计包括装潢设计、服装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等。这些专业跟非物质美术文化遗产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

湖南省本土非物质美术文化遗产种类也比较多,包括凤凰扎染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术、滩头木版年画、宝庆竹刻、湘西土陶制作技艺,苗族花带技艺、民间剪纸、邵阳羽毛画、湘西苗族挑花、湘西苗绣、土家族竹雕、石雕、木雕、湘西苗族服饰绘画、苗族插绣、大桥剪纸、大布江拼布艺术、苗画等。这些传统艺术对现代产生深远影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由于社会的进步,对外开放的事业蓬勃发展,西方美术思想的传入,中国越来越多年轻一辈开始追求“洋气”的审美,认为中国传统的就是“土”的东西。包括在学校里,开设的课程基本上都是偏西方美术的教学,中国传统绘画几乎没有普及起来,特别是本土的美术文化遗产教育十分匮乏。许多年事已高的老人作为非物质美术文化传承人找不到下一代的传承人,这样就会导致传统美术失传并消失。因此我们在吸取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的同时也要把中国的好的传统发扬光大。

二、湖南高校美术教育对本土非物质美术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

一方面高校发展本土非物质美术文化教育可以促进高校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高校美术教育是专业性的教育,培养面向社会的应用型、学术型、技术型、研究型人才,具有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其中文化功能尤为重要。高校教育是承担美术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文化教育应该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学校所在地为范围学习本土美术非物质文化更具实践可行性优势。

另一方面发展本土非物质美术文化教育可以丰富高校美术教育的内涵。本土非物质美术文化反映是当地名族民风,表达的是一种当地民族朴素的情感,当地的高校中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通过学习本土的美术文化有利于传播和普及本土文化。比如说苗画,研究苗画,对研究苗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信仰、民间美术等有重要价值。苗画中的每一个图案和配色都记录了苗族的历史遭遇,文化崇尚,就像一种无字天书默默追记。它是苗族精神思想的载体和智慧技能的反映,同时是苗族人们经济收入的来源和沟通感情的桥梁。又比如说具有很深文化内涵的花瑶挑花,堪称民间工艺绝品。在花瑶挑花的许多作品里反映了花瑶民族的宗教信仰、婚嫁习俗和独特的节庆。蛇图最为丰富,瑶族人民把蛇视为灵物,类似与汉族对龙的崇拜。通过学习民间美术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生活、信仰的学习。对增强大学生培养民族归宿感和自豪感,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有重大作用。

三、湖南高校美术教育对本土非物质美术文化遗产的传承对策

在高校的美术教育中,精英文化总是被得到重视,而那些优秀的民间艺术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而藏匿于民间的大山深处。我们的民族文化要得到发展必须要依靠教育,大学就是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如今的大学美术类专业培养方案体系里,普遍的偏向西式教育。大学的教育宗旨到底是什么,值得深思。我们的民间美术并不亚于西式美术,民间美术更加贴近人的生活,具有普遍性、适应性和民族性。

高校应该成立民间美术专业方向的教研室,至少要有民间美术方向。确定民间美术培养人才的目标为:培养能够研究民间美术,研究民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等研究型人才。培养能够为民间美术教育作贡献的教育型人才。培养能够学习民间美术,并能在民间美术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创新型人才。比如中央美院创立了第一个以中国民间艺术研究为发展方向的新专业,成立了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为中国的本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产生深远影响。

湖南省高校并没有各方面实力雄厚的专业艺术院校,所以在教育设施、师资力量、艺术氛围等方面难以与专业艺术院校相提并论。综合性院校建立民间美术教学体系目的不在于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大家对家乡的热爱。在条件不许可的情况下创造条件,最大限度的利用本土资源,包括自然资源、艺术资源、手工艺作坊、民间艺术家等。

如何转变高校这种重洋轻土的教育制度和观念,如何探讨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本土艺术文化教育模式,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担负起传承非物质文化的重任。

[1]撖学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美术教育——关于原生态美术的思考[J].宁夏社会科学,2006(6).

[2]乔晓光.非物质文化与大学教育[J].集美大学学报,2007(2).

[3]甘小云,周永红.高校本土音乐文化传承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西南大学学报,2011(3).

陈仕姣(1988.11-),女,汉族,湖南衡阳,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文化性景观研究。

方明(1979.07-),男,汉族,湖南衡阳,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地域性景观设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1.2014年衡阳市科学计划立项课题:衡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化传承方式研究(2014KS20);2.2015年衡阳市社科联立项课题:衡阳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非遗传承模式研究(2015C008)阶段性研究成果;3.2016年湖南省十三五规划课题: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等教育传承研究(XJK016BGD061)阶段性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